銀李華
摘 要:新教育理念實施多年以來,教育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中學的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探索和深入之中,各種模式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就當前中學課程教育情況,談談中學課程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希望對中學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新教育;中學;改革路徑
伴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當前人類已進入21世紀,在這個新世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信息化、網絡化、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我們面臨著一個競爭更加激烈、變革更加迅速、創新更加廣泛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類經濟發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知識的產生、傳播和應用,知識將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隨著新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往往面對的是新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推廣,時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這個問題對于不同的人會給出豐富多彩的答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場上,會給出多樣的答案,每個答案都是對“好的教育”這個模式的立場、認識和考量。經過多年的教學發展,我倒認為好的教育既是有意義的課本教育,又是有意思的實踐教育。新課標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全面掌握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培養有自主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學生。如何全面提高中學課程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深化教育改革與創新的現實意義,是每一個中學教師應該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一、轉變課堂主體,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人”
傳統教育中,課堂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往往變成了“觀眾”存在于課堂之中,這就是普遍存在的“灌輸式”教育,課堂的互動性相對較少,學生往往都是“機械性”的記錄和反應。這樣的教育模式和課堂教學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要充分實行雙主原則,即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迫切性,只有這樣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而在此時教師可以做一個引導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扮演一個“指南針”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答疑解惑,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二、強化新媒體技術,打造趣味課堂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深刻變革。教育行業也是深受其益,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把優質的教學資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課堂中枯燥的教學模式,力求打造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創新考核和評價,推動中學教學持續發展
科學的考核和評價是推動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力量。對于學生的考核評價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考試成績上,要把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制度深入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強化對學生探求知識的考核,只有這樣把學生的整個學習行為都納入考核中,才能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推動中學課程的教學成效。
實踐證明,對中學課程進行改革與創新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有效開展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同時中學課程的改革對于中學教師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命題,如何在新教育下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強化教學成果,推動中學課程教育的快速、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昌木,徐繼存.教師成長的環境因素考察:基于部分中小學實地調查和訪談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3).
[2]David Jacobsen.Paul Eggen and Donald Kauchak[J].Methods for Teaching: A Skill Approach,2002.
[3]萬偉.高中教師在變革中成長:基于江蘇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報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8).
[4]Genaro Zavala,Hugo Alarcón,Julio Benegas. Innovative Training of In-service Teachers for Active Learning: A Short Teacher Development Course Based on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J].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007(4).
[5]魏春梅.多元統計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應用[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