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楊宇勃(發自甘肅蘭州、武威)
誰拿走了他們的退休證
文/圖_本刊記者 楊宇勃(發自甘肅蘭州、武威)
“我們工資被截留一事涉及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的幾乎所有員工,總共加起來有三千人左右,而這些人中已經到退休年齡的被秘密辦理了退休,不少人該拿的應有退休工資并沒有足額發放,我們至今沒有見過自己的退休證!”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的退休工人韓英告訴本刊記者。
上述三個大隊原隸屬核工業部,1988年,核工業部撤銷,其原有職能劃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時組建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1999年,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改組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甘肅省有五個地質勘查單位,其中就包括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機電研究院、蘭州辦事處。1999年至2000年,這些單位屬地化后,工人退休以及與之相伴的工資問題產生了。
1955年,核地勘隊伍組開始組建,西北地質局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便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組建起來的,此后四十多年中,這三個核地勘大隊一直奮斗在西北三線艱苦地區,為我國核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二一二大隊的老工人魏某告訴本刊記者:“我們單位曾經為原子彈試驗成功貢獻了鈾!那時候都是在戈壁灘上住帳篷。”

韓英(左二)與職工門在蘭州相關單位反映問題時合影
改革開放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做出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干隊伍,其余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改革”的決定,2000年4月2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同會商了核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的相關事宜,并形成了會商紀要。
“其實當時屬地化的時候,國家的政策對我們甘肅這邊是非常照顧的,但是地方上并沒有完全按照當時的要求辦。”二一二大隊原財務會計汪建華說。隨即,他向本刊記者提供了一份《甘肅省人民政府 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關于核地質勘察隊伍屬地化管理會商紀要》(以下簡稱“《紀要》”)。
本刊記者發現,《紀要》中指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所屬在甘肅省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后,原核工業西北地質局蘭州辦事處更名為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五個單位的性質、規格、建制、內部的職級不變;其經費、人員、資產由甘肅省歸口管理部門管理,其歸口管理部門由甘肅省人民政府制定。其組織、人事、勞動關系劃歸甘肅省管理。
同時,在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后,其國撥地勘費基數4380萬元/年劃轉省財政,并在省財政預算支出中單列,由甘肅省財政全額撥付給甘肅省歸口管理部門,繼續用于核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費用、經常性費用支出和軍轉民項目開發等。
“《紀要》中明確指出繼續執行原核工業和地礦行業有關地勘單位的勞動、人事、工資、津(補)貼、職稱等政策和待遇,繼續享受軍轉民、三線調遷及國家有關軍工行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汪建華告訴本刊記者,屬地化后,原來的西北地質局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更名為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位于武威市)、二一三大隊(位于天水市)、二一九大隊(位于天水市),屬于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由原核工業西北地質局蘭州辦事處更名而來)管理,該局主管單位為甘肅省國防工辦,后來,國防工辦與其他幾個單位改組為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仍然管理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
韓英告訴本刊記者:“屬地化時,當時與甘肅省簽訂了協議,我們五個地質勘查單位職工總共4788人,其中在職職工有2338人,離退休人員有2460人,我們的組織、人事、勞動關系此后由甘肅省管理。”
“從2000年屬地化以來至今已經16年了,有的人已經七十多歲了,有的甚至已經過世了,但都沒有領到過退休證,我們的工資還是按照當時內部退休的標準發的。”汪建華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單位屬于財政全額撥款,國家是按照事業單位的人數來撥款,由于當時單位經濟比較緊張,于是讓他們提前內部退休,這樣發到職工手里的錢就少了。
汪建華回憶,但是單位當時給員工辦理提前退休時表示,有些人年齡偏大,有些工種沒法繼續干了,因而讓他們提前退休,等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后辦理正式退休手續。“我們如果不提前退休,那么將會面臨下崗,這樣的話生活將無法維系。于是,不少職工就提前內部退休了!當時我們提前退休時拿的工資和在職工資不一樣,這可以理解,畢竟我們沒上班。”
采訪期間,汪建華拿出了一份《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其中第一條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我們應該按照這個年齡給職工辦理退休手續。”汪建華氣憤地說,但是當職工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要求辦理正式退休手續時,卻被告知已經退休了。“他們想讓我們一直拿著內退時期的工資,竟然回復職工說提前內部退休就是正式退休。”
“既然提前退休就是正式退休,那么我們職工的退休證得發給我們吧!那上面記錄了我們的工齡、退休年齡、退休時間、初始退休工資等。”汪建華告訴本刊記者,他是江蘇無錫人,他現在要將戶口轉回老家,但無錫當地要其提供退休證,于是,汪來到了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領取自己的退休證,為了要自己的退休證他可沒少費心,然而至今都沒拿到。
汪建華告訴本刊記者,這樣違規辦理提前退休是國家不允許的。本刊記者發現,在1998年7月23日,人事部就曾對外發布了人發[1998]53號《人事部關于禁止贖買工齡和違反規定辦理提前退休等問題的通知》,其中表示,少數地方和單位違反政策規定的必備條件,任意辦理提前退休或者“內退”。這些做法不符合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干部人事工作的政策,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干擾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損害了國家公務員的形象和干群關系,必須予以堅決制止和糾正。
《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至今仍然是辦理職工退休的強制性政策,為什么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的職工,在沒有到法定年齡就被告知已經正式退休呢?

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臨時工作地
然而,退休問題還牽扯到職工工資。汪建華拿出了一份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在2006年執行的工資改革辦法——《關于2006年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執行新工資標準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我隊按照甘肅省人事廳、甘肅省國防科工辦和甘肅省核地質的部署,完成了職務(崗位)、薪級工資變準的套改工作。經甘肅省人事廳審核批準、并經2007年11月27日大隊辦公室會議研究,現將全隊參加工資制度改革人員的新工資標準予以公布,并對考勤、工資對兌現及計發等管理制度做出相應調整。”本刊記者發現,通知中“要求內部退休人員按照省政府相關文件規定的崗位績效工資套改辦法和辦理內部退休手續前的職務進行套改。”
采訪期間,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的老職工魏某告訴本刊記者,按照法定退休年齡,他2009年就該退休了,正式退休后他的工資就應該重新提升到國家政策規定的工資水平。然而,據魏某回憶,期間并沒有人來和他談正式退休的事,“在內退期間,我趕上了2006年單位的工資改革,當時我是高級工,按照改革后的工資標準,我的崗位工資應該拿到780元,但是我實際只拿了340元,薪級工資應該是516元,結果實際我拿了134元。我現在都63歲了,套改后的工資至今沒有兌現,我依舊拿著內部退休時期的內退工資。”
魏某回憶道,當自己尋問其中原因時,對方表示:“是上面這么說的。”當要求對方提供文件時,得的回復卻是“沒文件”。汪建華向本刊記者表示:“老魏參加了2006年的工資改革,套改后的工資水平在他的檔案中有,但是直到2009年正式退休時并沒有給他。”
“其實,我們職工到了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后,單位就秘密地到主管部門及省人社廳報批了退休手續,所有退休職工的退休證被隱匿起來。退休工資也批下來了,但是這些錢不知道去哪了。”汪建華告訴本刊記者,每個職工平均每月少拿2000元左右。
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工人韓英告訴本刊記者,李玉英是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工人,2008年單位給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了,崗位工資、薪級工資都是按照2006年工資改革后的標準給她辦理的,但是至今她沒有拿到應有的工資,還是拿的當時內退時期的工資。
“他們一方面表示內部退休就是正式退休,但是,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時,又秘密地給職工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只是退休證我們拿不到。”韓英拿出了一份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關于批準張雅珍等9名職工退休的通知》,其中寫著:“……李玉英等9名職工已經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可以離開工作崗位辦理退休手續。”
“每一年,他們都會給到了法定退休年齡的職工辦理正式退休,只不過這些退休人員的名單是秘密的,個人是不知情的。”2008年11月24日,二一二大隊批準李玉英正式退休。韓英告訴本刊記者,如今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的職工都沒有拿到退休證,至今一直領的是內部退休工資,大約有3000人員。采訪期間,韓英撥打了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核地質二一三大隊職工維權人的電話。“我們都是一個問題,前段時間我們三個大隊的維權代表還在蘭州見面,一起去了有關單位。”
“我們去找主管部門甘肅省工信委,工信委人事處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已經退休了。可當我們要退休證時,對方又說還沒到退休年齡怎么有退休證。”汪建華對此表示不解,一方面單位表示提前退休就是退休,另一方面又給到了法定退休年齡的職工辦理退休手續,“難道一個人能退休兩次?”
“最近甘肅省馬上要實行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我們退休人員要交給社保來發放工資,但是我們希望在社會化管理之前,上級把我們的工資問題解決好,按照法定退休年齡給我們辦理正式退休手續,同時按照規定給我們發放應有的退休工資,不能將內部退休工資執行到底。”汪建華表示,為了解決退休以及退休工資問題,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二一三大隊、二一九大隊的維權代表跑了不少單位,但效果并不明顯。
在一份2012年甘肅省工信委出具的《省工信委關于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上訪問題復核意見》中,甘肅省工信委就汪建華等人反映的部分提前退休人員身份不明確、待遇沒有落實等問題給予了回復。回復中稱,工作組查閱了不同時期、不同批次職工退休的文件依據,其中明確規定核工業三線艱苦地區所屬單位“已經接近退休年齡的職工,其退休年齡可適當放寬”。因此,核地勘系統人員多年來執行退休的基本條件是:男職工年滿50周歲,女職工年滿45周歲或者男職工工齡30周年,女職工工齡25周年。幾十年來,二一二大隊均按系統內部有關規定辦理職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人員的身份屬性是明確的,手續基本齊全,既有當時職工個人提前退休申請,又符合執行政策依據的連續性。
此外,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也就汪建華反映的問題出具了《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二大隊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其中就退休人員省份屬性問題表示:為了保留事業單位的職工身份,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大隊依據國發(1978)104號文以及因核工業的行業特殊性和所處三線艱苦地區國家出臺的一些特殊政策,“結合我隊實際,經大隊研究決定,對許多年齡偏大已不適合長期從事野外放射性地質工作的職工在本人自愿的基礎上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
對于相關部門的答復,汪建華表示:“他們依據的文件和我們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他們違反了《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退一步說,既然提前退休了那么為什么不給我退休證?已經提前退休了,為什么還要在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辦理正式退休呢?”
本刊記者就內退是否是正式退休一事,采訪了甘肅省工信委人事處處長桂某,對方表示:“你問隊上,我們不受理這個事,我們知道(這事)、但是你問隊上,還有他們的主管部門(甘肅省核地質局),我們不具體操作,該我們做的,我們都已經做過了。”當記者詢問做了些什么時,對方掛掉電話。記者又電話采訪了甘肅省核地質局局長董某,對方表示:“內退就是正式退休。”隨即掛掉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