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許曉明(江蘇昆山)
從小偷與貪官“黑吃黑”說起
文_許曉明(江蘇昆山)

6月3日上午,名噪一時的“偷官女賊”唐水燕盜竊案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從2008年至2014年,唐水燕先后在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山西、山東、安徽7省份作案,盜竊地點涉及11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辦公室以及13名官員的家中,涉案金額上百萬,其中,安徽兩名廳官因被盜牽出本人受賄案而落馬。
在此前的媒體報道中,在被問及為什么會瞄準官員辦公室行竊時,唐水燕表示,首先是偷官員的收益高,幾乎每次到官員的辦公室行竊都能讓她“收獲頗豐”。其次是偷得“安全”。唐水燕向記者表示,被盜官員放在辦公室內的財物大多是“灰色收入”,由于這些財物來路不正,官員們為了自身前途,往往甘愿承受損失而不敢報案。滑稽的是,貪腐官員竟成了竊賊眼中的“弱勢群體”。
家藏驚人財產的官員們,看起來是被偷盜的受害人,其實他們也是竊賊的“同行”,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盜取國家和公眾的財產,只是手段更隱蔽,作案的胃口更大而已。江湖上有句話叫“黑吃黑”,有些盜賊把目光鎖定貪腐官員,就是瞅準了這些貪官知道自己的非法所得見不得光,知道他們油水大、膽子小,竊賊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作案風險。
“老婆舉報、二奶反水、小偷入室”,是貪官們頭疼的三樁事。被搶被盜了卻不敢吭聲,丟失的財物多卻只敢說得少,這已經成為有的官員家里失竊的慣例。這違背常理的荒唐表現背后,卻是當事人“理性”的作為。身為公職人員,被偷被搶固然心痛,但是巨額財產一旦曝光就沒法交代。在被盜竊案中越扭捏、隱忍,那些官員在貪腐中的情節越惡劣、越貪婪。
巨額財產曝光后,涉嫌貪腐的官員們往往面臨上級雷厲風行的處罰,這當然是大快人心的好事。然而,在這些偶然的曝光事件之外,公眾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更及時、更有效、更超前地對官員的貪腐行為進行事前防范、事后懲處?
不法的獲利必然來自不法的行徑,官員們非法所得必然是有跡可查的。非法所得無非兩種主要渠道:要么是直接伸手從單位貪污,要么是從他人手里接受賄賂。對于貪污行為,只要嚴格審計制度,不難查處蠹蟲是誰。至于官員受賄,那相當于黑色的買賣行為,當然不是白白地拿人家好處,必然是以事前或者事后犧牲國家、社會的利益為代價,讓行賄的對方物有所值,此中的不軌行為必定有跡可循。
對官員的權力使用進行嚴格監管,上級領導和紀檢、司法部門要“耳聰目明”,看要看得燭幽洞微,聽要聽得聲聲入耳,要對官員日常工作進行嚴密監督,要對群眾反饋、社會輿情高度重視,要看其工作中該干的事情是不是都干好了,不該干的事情是不是都清白,不必等到其養成碩鼠,不必等到巨額財富被意外曝光,早已能夠看清其貪或者廉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