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輝 周歡 杜天 安孔 凡貴樂 祥明余 劉舟


摘要: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場進行木荷家系引種栽培試驗,調查分析7個家系的成活情況和早期生長狀況,并初步篩選出適合當地栽培推廣的優良家系。結果表明:不同家系間成活率、保存率、胸徑、冠幅均差異顯著,且胸徑、樹高、冠幅三者間的相關性極顯著;最適宜太子山林場栽培的優良家系為A06,其次為A04、A08、A02,建議進一步調查和推廣試驗。
關鍵詞:木荷;家系;引種試驗;太子山林場
中圖分類號:S722.7;S792.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5-0034-03Prelimin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Tests of Schima superba FamiliesAn LinhuiZhou HuanDu TiananKong FanguiLe XiangmingYu Liuzhou
(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Administrative Bureau in Hubei ProvinceJingmen431822 )
Abstract: Seven families of Schima superba were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in 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survival condition and early growth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to select suitable families for the local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urvival rates, preservation rates,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crown width of each family. In addition, there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DBH, tree height, and crown width.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family for 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was A06, followed by A04, A02, and A08 which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and popularized.
Key words:Schima superba;family;introduction test;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木荷Schima superba山茶科木荷屬常綠大喬木\[1\],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區[2],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珍貴優質闊葉用材樹種、生物防火和高抗生態防護樹種。木荷幼樹耐蔭,大樹喜光,具有速生、豐產、材質優良和適應性強等特點[3],其樹干通直,結構均勻,材質堅韌致密,不開裂,易加工,是紡織工業中制作紗綻、紗管的上等材料,又是橋梁、船舶、車輛、建筑、農具、家具、膠合板等優良用材,樹皮、樹葉含鞣質,可以提取單寧。太子山區域內森林以針葉林為主,樹種結構單一,且現有杉木二代林生長欠佳。為了改善林分現狀,優化林區樹種結構,提高森林質量,特引進優質闊葉樹種木荷進行家系試驗,研究其適應性及生長規律,選出適宜太子山氣候及立地條件的優良家系,為進一步栽培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為湖北省太子山林場管理局仙女林場,位于荊門市京山縣西南部,北倚大洪山,南接江漢平原,東經112°48′~113°03′,北緯30°48′~31°02′。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約1 0946 mm,且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空氣相對濕度為70%,年平均氣溫164 ℃,1月份平均氣溫26~3 ℃,7月份平均氣溫為288 ℃,極端最低溫度為-196 ℃,極端最高溫度為392 ℃,年積溫5 1192 ℃,年日照時數為1 9499 h,全年無霜期240 d,初霜期11月中旬,終霜期3月中旬。栽培試驗地點位于仙女林場郭沖隊,該地是杉木主伐跡地,海拔165~210 m,土壤為黃棕壤,土層厚度為55~75 cm,土質疏松,偏酸性。
1.2試驗材料
材料來源于浙江省姥山林場,均為1 a生輕基質容器袋苗,共7個家系,分別為A02、A03、A04、A05、A06、A07、A08。
1.3試驗方法
試驗設計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20株小區,重復5次。2011年冬季對試驗地進行人工全墾整地,深度30 cm。2012年2月定植苗木,植穴規格為30 cm×30 cm×30 cm,株行距為20 m×25 m,四周設一排保護行。定植后進行常規撫育管理,2012年底調查成活率,并于2015年底調查保存率、樹高、胸徑、枝下高、冠幅等指標。數據采用Excel2003和SPSS 18.0處理。
湖北林業科技第45卷第5期安林輝,等:木荷家系引種試驗初報2結果與分析
2.1各家系成活及保存情況分析
對木荷參試家系的成活率及保存率進行方差分析,其P值均為0000,表明各家系間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差異極顯著,說明各家系在本試驗地的適應性存在較大差異,這與林玉清[4]、韋如萍[5]等人在粗皮桉和南洋楹家系試驗中的結論基本一致。通過多重比較(圖1)可以看出:家系A06及A02的成活率高達96%,明顯優于其它家系,且這兩個家系的保存率也較高,而家系A03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低,且與其它家系間差異明顯,說明家系A06及A02在太子山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其次為A07、A08、A05、A04,而家系A03不適應在本地生長。
2.2.1方差分析
2.2.2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9],結果(表2)表明,胸徑與樹高相關性極顯著,相關系數為0.659,此外,胸徑與冠幅、樹高與冠幅的相關性也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家系早期選擇時可以把胸徑、樹高以及冠幅進行綜合考慮,枝下高不作為選擇的指標。辛娜娜[10]等人通過研究5 a生木荷生長與形質性狀,表明木荷家系的樹高、胸徑和冠幅之間呈極顯著的遺傳正相關,這與本文試驗結果一致。
3結論與討論
(1)成活率的高低,是判斷樹木對環境適應性及抗性的一個重要指標[12],也是引種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之一。試驗中為了保證成活率,特采用容器苗造林[13],結果7個木荷家系間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仍存在顯著差異,其中A02、A06成活率高達96%,保存率也較高,而A03成活率僅為52%,表明A02、A06較適應太子山的立地條件,A03不適應,本地區在引種木荷時,應首先排除成活率較低的家系A03。
(2)通過對7個木荷家系生長性狀的分析,發現家系間的胸徑和冠幅存在顯著差異,且胸徑、樹高、冠幅三者間的相關性極顯著,說明家系分化較大,且三個指標間有一定的遺傳相關性。因此,在家系早期選擇時,把胸徑、樹高以及冠幅進行綜合考慮,選出生長表現較好的家系A04、A06、A08、A02。
(3)成活狀況和早期生長情況表明,最適宜太子山栽培的優良家系為A06,其次為A04、A08、A02。由于引種的木荷家系處于幼齡期,根據袁蓮珍[14]等人對旱冬瓜的研究,早期選擇具有不穩定性,優良家系在后期生長進程中可能發生變化和分離,因此建議對選出的家系進一步跟進調查,并在類似地區進行推廣試驗。
參考文獻
[1]《中國樹木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3098.
[2]倪健.中國木荷及木荷林的地理分布與氣候的關系[J].植物資源與環境,1996,5(3):2834.
[3]辛娜娜,張蕊,徐肇友,等.不同產地木荷優樹無性系生長和開花性狀的分析[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4,23(4):3339.
[4]林玉清.閩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種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2010,37(3):5055.
[5]韋如萍,胡德活,鄭光勇,等.南洋楹種源家系試驗[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27(1):6569.
[6]范輝華,陳碧華,陳柳英,等.木荷優良家系和優良單株初步選擇[J].湖北林業科技,2015,44(4):58.
[7]張漢永,丁文恩,肖辣興,等.粵東木荷優樹半同胞家系測定與早期選擇[J].廣東林業科技,2013,29(1):4246.
[8]林磊,周志春,范輝華,等.木荷優樹子代苗期生長遺傳和變異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09,22(2):155160.
[9]王印松,蘇子卿.一種基于相鄰風機測量數據相關性分析的風速預測方法[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5,42(2):9196.
[10]辛娜娜,張蕊,范輝華,等.5年生木荷生長和形質性狀的家系變異和選擇[J].林業科學研究,2014,27(3):316322.
[11]薛茜,劉萬里,爾西丁,等.常用多重比較方法[J].中國醫院統計,2008,15(1):2931.
[12]朱建峰,朱巖芳,徐華凌,等.山東東營白榆優良無性系引種試驗研究初報[J].山東林業科技,2015(4):2527.
[13]劉偉,周善松,張先祥,等.不同立地條件下木荷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對比試驗[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26(6):829834.
[14]袁蓮珍,史富強,陳宏偉,等.旱冬瓜優良種源的早期選擇[J].林業建設,2012(4):2932.(責任編輯:鄭京津)第45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