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彪 劉樂平 李興山
摘要:為適應國有林場改革的形勢和要求,加快彭場林場的改革步伐,解決改革后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利用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對其進行森林旅游轉型發展規劃,為林場改革后的轉型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森林旅游;國有林場改革;荊門市;彭場林場
中圖分類號:F32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5-0074-03
2015年國務院下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要求全國所有的國營林場在2017年7月之前完成國營林場改革。荊門市彭場林場劃定為公益Ⅰ類國有林場,依據中央及省、市關于加強國營林場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彭場林場改革方案。本文依照相關改革內容和措施,結合林場實際情況,探討并提出林場向森林旅游轉型發展模式,解決林場下崗富余職工再就業問題,大力開展森林旅游服務項目,推動林場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1基本情況
1.1區域概況
荊門市彭場林場位于東經112°4′~112°14′,北緯30°35′~30°42′。地處荊門市沙洋縣十里鋪、五里鋪兩鎮境內,荊門、荊州、宜昌三市交界處。荊山余脈東南的山崗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為丘陵崗地,最高海拔104 m,最低海拔47 m。其管轄區域有133個山頭,與周邊村組的水田、沖畈、小溪、塘堰、水庫形成插花地帶,星羅棋布。
1.2林場基本情況
彭場林場經營面積18萬畝,森林覆蓋率85%,林木蓄積65萬m3。是全國濕地松良種基地、全國濕地松北緣栽培試驗示范基地,國家珍稀樹種造林基地,湖北省綠化觀賞苗木十佳生產基地和湖北省鷺鳥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濕地松速豐示范林,濕地松種子園,香樟珍稀樹種造林,綠化景觀觀賞苗圃,鷺鳥保護區。綠化觀賞苗木長廊沿107省道兩旁展開,已經建成桂花紫薇園、玉蘭園、海棠園、枇杷園、香樟園、石楠園。
林場現在干部職工178人,其中退休90人,在職88人,內設六科一室(生產技術科、林政科、安全保衛科、企業科、老干科、財務科、辦公室),下設5個分場:青山分場、彭場分場、種子園分場、肖巷分場、林木良種場,機關常規管理人員20人,職工承包管理人員68人。林場定性為公益Ⅰ類國有林場,定編50人,按管理要求分設50個崗位,在現有的88名職工中實行擇優評聘,競爭上崗。
2轉型發展的有利條件
2.1區位優勢
林場地處荊州、荊門、宜昌三市交界處,東距荊門市沙洋縣城50 km,南離荊州城區30 km,西距當陽縣城60 km,北距荊門城區50 km,是連接4個城市連接的中心地帶,構成旅游經濟圈。其地處207國道和107省道的交匯地帶,107省道至東向西貫穿林場全境,207國道、二廣高速、荊沙鐵路毗鄰林場,相距僅1~3 km,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十分便利。
2.2資源優勢
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歷史上屬沮漳河流域林區,地廣人稀,植被豐茂,上世紀60年代荊門、荊州、宜昌相繼毗鄰建立了3個省級的國營林場,即荊門市彭場林場、荊州市紅旗林場、當陽市郭場林場。加上周邊幾個鄉鎮村辦林場,本區域森林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這里位于沮漳河流域的下游,全國第八大人工水庫-漳河水庫的灌溉區,本場區還分布著5個中小型水庫:吳垱水庫,黃金港水庫,三界水庫,沙崗水庫,龜山水庫。這些水庫象藍寶石一樣鑲嵌在翠綠的森林之間,森林映碧水,白鷺戲林間,景色十分怡人。林場及周邊地域多為低山、丘陵、山沖、平地、池塘、水庫,地形地貌多樣,棲息著很多鷺鳥,水生態系統完善,鳥類食物充足,經常能見到野豬、野兔、野雞出沒。
文化遺產豐厚:這里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距楚國故都郢城20 km,是楚國王公貴族的后花園和福蔭之地,境內古墓群眾多,文化遺產豐富。本場總部曾有一座廟宇,名叫“新廟”,曾有一眼泉水。林場場部北緣黃金崗水庫岸上,有一個土地廟,林場南部吳垱水庫火焰崗上有石牛寺遺址,林場南部金牛村有個金牛冢,冢高11 m,直徑75 m,是紀山楚墓群中現存最大的冢。林場西南部5公里處是熊家冢遺址,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布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主冢規模之宏大、墓主身份之顯赫、車馬陣容之豪華、祭祀場景之闊綽、布局系統之完整,均十分罕見。紀山出土的西漢古尸和郭店楚簡更是考古界的珍寶,揚名中外。
綠化觀賞苗木資源豐富:毗鄰的5個鄉鎮五里鋪、十里鋪、紀山、川店、河溶,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六大綠化工程建設,導致綠化苗木用量急劇增加,給綠化苗木產業帶來巨大商機,在林場的輻射帶動下,周邊這些鄉鎮的農民開始利用荒山荒地大規模種植以香樟、廣玉蘭、欒樹為主的綠化苗木,逐步形成了20萬畝的綠化觀賞苗木產業基地,并成為全國的香樟之鄉、欒樹之鄉。每到銷售季節,前來這里采購的苗商絡繹不絕。近年林場附近還建起了兩個花木市場,每年的花木節展會,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客戶前來采購苗木,洽談業務。
人脈資源豐富:中小型水庫和河流,水系完備,漁業資源豐富,釣魚的人絡繹不絕;這里還有一道菜叫“郭場火鍋雞”,遠近聞名,這道菜始創于上世紀80年代,緊鄰彭場林場西邊的郭場村,以土雞為原料,麻辣濃香,非常開胃,常使食客吃得大汗淋漓,贊不絕口。
湖北林業科技第45卷第5期陳 彪,等:荊門市彭場林場森林旅游轉型發展探討3轉型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1)亮點不夠明確。彭場林場轄區含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環境資源、人文資源及歷史遺產,卻沒有一炮而紅的“引爆點”,沒有主打品牌和文化定位,沒有變成旅游景觀,更沒有形成旅游景區,亟需編制旅游規劃,進入荊門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發展規劃的旅游項目行列。彭場林場因美國濕地松出名,現有全國最早建立的濕地松母樹林,有一萬多株胸徑50公分的松樹,高大挺拔,非常壯觀,應該在這上面作文章。
(2)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目前還有很多道路沒有修通,大型車輛無法進入,沒有大型的賓館、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應與當地政府及公路部門協商,提前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通旅游的經絡,搭建旅游的框架。
(3)文化旅游品牌不夠突出。彭場林場和周邊區域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彭場林場旅游開發的文化定位和旅游開發的文化品牌亟待明確。應以廣袤的森林為大背景,打造林下花海,森林木屋,森林食品,森林健身道,森林氧吧等等,讓游客可玩可賞,健康有益,留戀忘返。
(4)運行機制不夠靈活。彭場林場屬國有性質,運作機制不靈活,必須改善運行機制,尋找合作伙伴,引進投資開發主體,進行系列開發。
4開發措施
4.1確立一個核心景區
彭場林場旅游開發,亟需迅速開發出一個旅游景區,作為將來的核心景區和彭場林場的旅游開發的引爆點。林場場部往南2 km,即是吳垱水庫,這里一座1 700畝的中型水庫,水面寬而且深,環境宜人,其北側是大片的平地和緩坡地,栽種花草,形成花卉旅游景觀,可以坐北朝南建養生、養老旅游服務設施,其南側是低山丘陵,有彭場林場的1 000多畝濕地松種子園,共計10 000多株,其平均粗度在50 cm以上,挺拔參天,林相整齊,森林氣候十分明顯,國內少有。在林間可以設置一些森林木屋和林間步道、燒烤區等服務設施,林下可以種植中藥材和花卉供采摘和觀賞。水庫南側,還有一個石牛寺的遺址,可以恢復重建寺廟,在廟前立一座大石牛雕像,取名石牛寺。水上可以設垂釣和娛樂項目。整個湖區周邊可以修一條環湖自行車健身道,連接各個景點和服務區。這個景區可以取名為“神牛湖景區”,并編撰一些傳說故事,增加趣味,擴大影響。
4.2建立配套服務區
彭場林場總部,這里原來有一所廟宇叫新廟,還曾有一處泉眼,這里地勢比較高,1962年建場時工人們遍植樟樹,50多年過去了,這里的樟樹已成參天大樹,遮云蔽日,環境十分優美。這里緊靠107省道,交通方便,可以建一座大型賓館和大型停車場。其北緊靠黃金港水庫,其南2 km即是吳垱水庫,往西3 km是三界水庫,總部是中心位置。游客下塌后即使是步行,也很快可以到達自己想去的景區。
4.3規劃三條旅游線路
第一條:由十里鋪鎮出發經107省道到彭場林場總部,往南經吳垱水庫到石牛村左轉往東到林場濕地松種子園,再往東經吳垱水庫大壩,過九堰村到十里鋪。這是一條閉合的環行線路,中間經過主要景點有:林場桂花紫薇基地、藍雨農莊、紫薇山莊、花木城、林場總部、石牛寺、神牛湖景區、吳垱水庫大壩等8個景點。
第二條:由場部出發沿107省道往西到達三界水庫,往西到達荊門與當陽交界處三界村,左轉往南走荊川公路到達張場左轉前往熊家冢遺址,再往東經二干渠到黎明村→石牛村→神牛湖景區→場部。這中間的主要景點有:場部、三界水庫、熊家冢古墓群、石牛寺、神牛湖景區、種子園、鷺鳥保護區等7個景點。
第三條:由場部出發,往南經過吳垱水庫,經石牛村左轉,往黎明村再往南經九堰村再往南經白龍潭水庫,經過紀山村到紀山林場右轉到紀山大廟,再往南經過紫荊工業園左轉上207國道再左轉到十里鋪,再左轉到彭場林場。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環行圈,中間經過的景點有:場部、石牛寺、神牛湖景區、種子園、白龍潭水庫、紀山林場、紀山大廟、郭店楚簡出土處→桂花紫薇山、藍雨農莊、紫薇山莊、花木城。這三條旅游線路中,第一條和第三條已經修通成水泥路,但有些地方需要適當加寬,便于旅游大巴通過;第二條線路熊家冢經黎明至石牛村的道路需要規劃修通。
4.4完善景區景點的配套設施
每個景區和景點,要逐步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增加觀賞景觀和興趣點,增強玩賞性,最后通過旅游公路和沿線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把旅游景點像珍珠一樣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可玩可賞、值得留戀的旅游景區。參與景區的景點或農家樂建設與經營,豐富景區功能和人氣。
4.5納入荊門市重大項目發展規劃
抓住湖北省和荊門市重大項目發展規劃的機遇,爭取將彭場林場的旅游開發納入湖北或荊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旅游發展項目,爭取省市相關部門的業務指導、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4.6成立旅游開發公司
以彭場林場為主體,通過申報項目,招商引資,尋找合作伙伴,各個景點分擔責任和風險,成立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多點同時動工,盡快推進本區域旅游景觀功能的形成,推動本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
彭場林場是副縣級國有林場,五里鋪、十里鋪和紀山鎮,都是鄉鎮一級,這一帶全部是農業區。雖然有紀山楚墓群、熊家冢遺址等重要文物古跡,有紀山寺等吸引香客的宗教場所,但是沒有真正意義的旅游景區。彭場林場管轄的森林插花分布在五里和十里鋪的農田、水庫與村莊中間,與紀山鎮的楚墓群和荊州熊家冢也很鄰近,彭場林場應和五里鋪、十里鋪、紀山鎮形成旅游開發的聯動關系,共同保護好這里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有機種植、養殖業,禁止投肥養魚,讓幾個水庫里的水,成為可以直接飲用的一湖清水,形成能吸引人的、有益當地、多方共贏的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