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業科技推廣是連接科研與林業生產的橋梁,是促進林業科技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應城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又有與湖北省其它縣市相同的共性特征。本文從應城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的現狀和主要作法入手,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應城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5-0072-03
林業科技推廣是將新的林業科學科技,新技能,新信息,新生產、生活方式傳授給廣大林業生產者和經營者,以改進林業生產手段,提高林業生產經營者素質。
1現狀
應城市具有林業技術推廣職能的機構有3個,分別是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管理站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應城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是2003年應城市編辦下文在應城市林科所加掛的牌子,沒有單獨設置和安排專門編制,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定編12人,實有7人,有固定資產90萬元。
應城市林業管理站是2005年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后設置的,全市共設置7個區域中心林業管理站,定編21人,實有21人,為財政全額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
應城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定編3人,實有3人,人員工資全部由林業局籌措,沒有固定資產。
目前,全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編制人數36人,現有在職人員共31人,在職人員按年齡結構分,31~40歲12人,41~50歲17人,51~60歲2人;按學歷分,初中學歷2人,中專或高中以上學歷12人,大專以上學歷17人;按職稱分,初級職稱14人,中級職稱13人,其他9人。
2林業推廣體系
2.1科技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為提高林業技術人員業務能力,應采取以會代訓、集中辦班培訓等方式,經常性對林業技術人員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活動,2013年以來,共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5場次,培訓林業技術人員120人次,全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在職人員人均接受培訓3次以上,使他們熟練掌握各種新型林業致富項目的推廣技術。還要注重培優選強,鍛造骨干,積極選派符合條件的業務尖子到上級科研院所進行深造,近幾年先后選派5名技術骨干到湖北省農科院接受系統的培訓學習,讓他們成長為全市林業技術推廣的帶頭人。同時,積極與人事部門開展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工作,對技術過硬、推廣效果好、服務質量優的人員及時聘任,提升整體技術服務質量。
2.2科技下鄉,普及專業知識
結合全市“三下鄉”、“三萬”、“四進社區”等活動,積極推動林業科技下鄉,組織林業專家和技術骨干深入基層,深入林業生產、管理第一線,開展林業科技實時、實地技術培訓,做好現場技術示范、指導、服務,加速先進適用技術的傳播、擴散和轉化。為進一步普及林業科技知識,促進全市林業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結合全市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分別舉辦楊樹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培訓班、金水梨無害化生產培訓班、茶葉精細化生產管理培訓班、香椿種植管理培訓班、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班等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通過采取技術講座、印發科技資料、果樹管理現場示范、田間地頭技術指導等形式。一方面促進相關林業產業科技發展水平提高,改善林產品品質,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一批林農科技示范帶頭人。據統計,近三年來舉辦各種類型技術培訓班達到30場次,培訓林農近2 000人次,有力促進全市林業技術推廣應用。
2.3試點示范,強化項目
將林業技術推廣與林業重點項目建設結合,把科技服務的重點放在用材林、果樹、茶葉、花卉苗木等特色林業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上。結合血防林、荒山荒地造林、低產林改造、退耕還林等林業項目的建設實施,全面啟動十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萬畝金水梨基地、五千畝高品質茶葉基地、萬畝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工程等一批重點林業產業項目的科技推廣示范。近兩年共確定30個特色林業基地作為科技推廣示范點和“主陣地”,并逐一落實科技人員和幫扶措施,示范帶動全市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促進了特色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湖北林業科技第45卷第5期廖應軍:應城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3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機構設置不合理
目前,全市林業科技推廣的主陣地——應城市林科所為自收自支單位,市財政每年僅撥付15萬元資金,加掛應城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牌子后,既沒有增加人員編制,也沒有增加撥款,林科所除負擔自身苗圃建設、山場巡護、森林防火等大量工作外,還要承擔全市林業科技研究、示范、指導、推廣工作,不管是人力還是經費都十分緊張。應城市森檢站承擔的是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防治技術推廣、森林檢驗檢疫等公益事業性質的工作,將森防站定性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也不適應工作性質和需要。
3.2專業人員不足
全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編制中36人,其中具備技術職稱的有18人,但屬林業方面專業的人員只有7人,其中中級職稱6人,助理級職稱1人,沒有一人具備高級職稱。林管站21人,只有4名專業技術人員。林業技術推廣中心7名在職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只有2人。森檢站3人,專業技術人員僅1人。全市林業科技推廣體系人員年齡結構嚴重老化,沒有30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40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僅1名,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短缺,青黃不接,人才斷層現象嚴重。
3.3經費嚴重不足
由于改革相對滯后,作為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中堅力量—應城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和應城市森檢站兩個單位還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工資都要自籌,業務工作經費更加無從談起,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只是疲于應付。林管站經費按人頭算每人每年也僅1 600元,與承擔的工作職能相比過低,配套的科技推廣工作硬軟件設施奇缺,導致一些業務也難以有效開展。工作經費不足,影響了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也無法穩定專業技術隊伍,林業科技沒有充分發揮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支撐和引領作用。
3.4對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重視不夠
一是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新進人員解決不了編制和工資問題,真正的林業專業技術人員不愿意進來,導致專業技術人員匱乏。二是對現有技術人員繼續培養教育不夠,整個林業科技推廣體系雖有36人,可以說數量并不少,但由于他們很多是非林業專業,加之后期學習培訓不夠,林業專業和非林專業人員實際指導工作的能力弱,不能很好地承擔技術推廣任務。
4對策和建議
4.1建立健全林業技術服務機構
各地林業主管部門要建議政府加快改革步伐,將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設置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做到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場所、有設備、有資金、有基地,真正把它打造成林業技術推廣的核心,使其有效發揮林業科技開發和研究、林業科技推廣項目實施、林業科技成果試驗和推廣、林業實用技術引進吸收和推廣、林業技術咨詢服務等職能職責。將森檢站改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增加經費投入,保障其技術推廣職能的發揮。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協會、合作社,建立“專業合作社+基地”、“協會+農戶”等科技成果轉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