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新教材用編者自己的話來說,所選篇目都是圍繞課標要求做過很多次篩選的。怎樣才能用好手中的教材,既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又能達到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并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重要課題。
一、充分利用課后的讀讀寫寫,指導學生規范書寫,力爭把字寫漂亮
新教材課后的讀讀寫寫和舊教材的不一樣,教材后記中提到,這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丁勇康先生為教材撰寫的硬筆書法范字。從入學開始,教師就要規定學生每天練字三排,買那種小學生用的田字格,就照著讀讀寫寫進行,寫之前認真分析字形結構以及筆畫,寫之后和書上進行比較,自己認為寫得好,寫得和書上的比較像的就用紅筆圈上,然后再給家長看,家長認可的字再用另外一種顏色圈。而且還可以規定,凡是寫的字得到家長和教師認同的,一個圈加操行分0.2分。這樣下來,有的學生最多可以每天掙兩分,大家為分奮斗,盡量地去分析、思考、模仿,練字的積極性都很高。之所以每天布置練字,除了讓學生寫好字,還可以更快、更準確地積累讀讀寫寫中的字詞,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二、充分利用課后的知識補白,幫助學生輕松快樂地獲取知識
這套教材有一個大亮點,就是將語文知識在課文后面一課放一點,而且所選例子都是這篇課文中的經典句子,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學語文知識時的枯燥乏味。第一單元涉及到比喻、比擬等知識,可以這樣處理:首先,讓學生自己看知識點,因為書上已經講得很明白。其次,在課文學習時再強化,如,比喻、比擬等。課文中的典型句子教師要先示范分析作用,再師生一起概括出賞析這種修辭手法的格式,最后再讓學生多練習幾個句子。每個學生都要會說,還要落實到寫,課后積累拓展的第一道題,除了讓學生口頭說說以外,都要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一遍,因為這類語言類賞析題是一個重要的考點。
三、充分利用課后練習題組織課文內容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材的課后練習與舊版本相比,不光樣式發生了變化,而且更有實用價值,可見,編者是頗具匠心的。每課的練習題,不但提煉了文本內容的重點與難點,而且為教師展示了教路,為學生指點了學路。如果教師能緊緊地圍繞課后習題組織教學,既能避免教師在教學中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使語言文字訓練得不到落實的現象,又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的能力。處理課后練習可以這樣做:首先,憑借課后練習題一,布置學生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樣既能節省課堂學習的時間,又能培養學生自讀整體感知的能力。其次,再憑借思考探究解決練習題二、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設計課文分析的問題時,可以充分利用練習題二、三,這樣,教學的重難點就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最后,還要做到憑借課后練習題,落實重點訓練項目。每一課的積累拓展,實際上就是本課要重點訓練學生的能力方面,教師必須在課文教學中貫串始終,幫助學生形成各種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讀課文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能力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很多課內自讀課文,大約占全部篇目的三分之一。這些課文一般可以用一課時完成。目前初中語文自讀課教學存在兩個極端:一是把這些課文完全忽略不講,一是把它們當作講讀課細講,而且一講到底,至于什么是講讀篇目,什么是自讀篇目,根本不作區分。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充分認識自讀課在整個課文體系中的作用,沒有認清兩種課型的不同分工,沒有明確自讀課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區分自讀課與講讀課的差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新教材的第一單元,所選課文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的是作者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懷。教學本單元,首先是要重視課文朗讀,把握重音與停連,在朗讀中想象領略景物之美,同時訓練學生揣摩和品位語言的能力,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五、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注重知識和資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它給語文教學帶來嶄新的氣象。教師以通過每學期的幾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策劃主持、合作探究等能力。讓學生滿懷自信,克服膽怯心理,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