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本研究主要從森林生態建設與管理中的問題著手,提出了一系列相應解決措施,旨在提高我國森林生態建設質量。
【關鍵詞】森林生態建設;發展方向;建設管理
[Abstract]This research mainly from the forest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measure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Fores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1森林生態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人們生態效益意識缺乏
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人的思想腐朽落后,目光短淺,只看到短暫的眼前利益,亂砍亂伐,在短時間內奪取著森林的經濟效益。這便是對于具有長遠發展意義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太缺乏。群眾不能樹立森林生態建設的意識,就不能推動整個社會對于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提高。有關部門如果只關注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生態效益,就會在森林建設的規劃中缺乏長期生態保護的目標。
1.2森林生態建設質量差
我國森林面積的覆蓋率高,但質量與數量并不成正比,存在著數量多但是質量不高的現象。質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為種子的選擇便不是良種。森林的質量低下影響森林生態功能,生態環境的好轉也不是隨著數量的上升就有過大的改變,還與森林的質量直接相關。現如今的森林系統不能很好地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和服務功能,正是因為質量最高的原始森林被大量采伐,森林大面積的人工化和單一化,再加上森林總體的數量不太足,也就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可見,森林生態建設的質量不僅僅取決于森林的覆蓋率,還要依靠森林物種的合理分布。森林生態建設的質量不高還與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缺乏林業生態環保的政治體系有關。
1.3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缺乏鼓勵、監督機制
我國森林資源數量上還是較為豐富,但是與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森林覆蓋率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人均森林資源少,森林分布也不合理。長期以來都存在對森林生態環境投入不足的現象,森林生態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的工程,需要的技術支持、人力支持、資金支持都是一個龐大的數量。尤其是新造林需要投入的管護力度大,而目前的現狀是沒有足夠的投入導致建設成果差。對林業生態建設管理的鼓勵、補償性政策不多,就無法激起林業企業建設的積極性。尤其是管理者缺乏對資金的支配權,這直接導致林業企業積極性不高。
2解決森林生態建設問題的措施
2.1提高生態效益意識
有關部門要首先提高森林生態效益意識,把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融合到部門對森林的規劃中去。而且有關部門的生態效益意識提高才能引導群眾的思想轉變,使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人心,讓群眾深刻意識到加強森林生態建設對社會和人類的重要意義。生態意識是一種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價值觀,是處理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關系的基本立場和方法。提高了森林生態建設的意識,才可以以此為指導思想去實踐,在對森林的開發中注意生態保護。林業建設強調積極保護、適量開發、充分利用的原則。
2.2提高森林生產建設質量
選育良種是培養出高質量林木的前提,好的種子可以減少后期補救樹木的精力投入,還能提高存活率。要正確把握森林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實行培育與保護相結合,在提升森林的覆蓋率的同時注重提升森林的質量,做到二者同步發展。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領導,加強有害生物防治體系,提高綜合治理能力,減少有害生物對森林質量的影響。
2.3提高總產量,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激勵機制和補償制度
提高總產量要選育良種,,退耕還林,增加森林覆蓋率。還要加強對森林火災等災害的防護,避免森林受到傷害。還要形成有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的激勵機制和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制度,減少林地保護管理的壓力。政府出臺鼓勵政策,給予適當優惠,調動林業企業的積極性。資金的來源可以依靠多方渠道,可以來自政府、社會和個人,積極籌措森林生態建設資金,統籌使用。把資金多用于森林生態建設的科研技術上,還要利用網絡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數據資料庫作為參考。
參考文獻:
[1]樸峰.淺析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J].科技致富向導,2013(06).265.
[2]楊帆,戴爾阜,劉榮珍.基于地理地帶性規律的我國林業工程建設生態評估與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4(29):10192-10196.
[3]王兵,魯邵偉,尤文忠,任曉旭,邢兆凱,王世明.遼寧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應用生態學報,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