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壁
關仁山的性情書畫
堯山壁
文學和書畫是相通的。近來有好多作家鐘情書畫,自古就有文人字畫這一脈。我看過關仁山的小說,他的文學是渾厚而有力量的,又欣賞了他的書畫,更是受益匪淺。
關仁山的祖父喜歡書法,在爺爺的指導下,他從小臨摹字帖,臨摹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家的字帖,他尤其喜歡魏碑,這對他書法影響很大。于河北昌黎師范讀書的時候,他在美術組開始學畫。那里是葡萄之鄉,他畫起了葡萄,畫起了牡丹和山水。這些年除了寫小說,沒有間斷練習書法和繪畫,2006年4月在唐山舉辦了“關仁山書畫展”,得到了各方專家和書畫愛好者的好評,賈平凹先生為其畫展題詞。2009年12月26日,河北“三駕馬車”三作家何申、談歌、關仁山書畫展在石家莊舉行,開幕儀式上,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書法家協會主席旭宇先生對關仁山書法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對他的一幅楷書《恭謙惟德》推崇備至。
書法有幾種特性,第一是建筑性。書法的結構中有建筑美的因素。關仁山書法險峻秀雅,源于他喜歡顏真卿的《中興頌》。那粗壯的筆道和舒朗的結構,猶如大亭子、大柱子組成的建筑,中心穩重,外勢擴張,顯得崇高明朗。他的書法很講究結構,比如《逸氣縱橫》《天高地厚》等,儀態萬方,足見精神。
書法的第二特性是其舞蹈性。正如蘇東坡所說:“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在我看來,狂草就是跳舞了。關仁山的書法《鳳之舞》,“鳳”字很大,“之”與“舞”連接在一起,讀出了奇異的變化,寫出了鳳凰的典雅與瀟灑。他的書法《大雅凝天地》,起筆輕捷,收筆沉著,筆勢翩翩,讓我們看到了作家書法慷慨激昂的一面,我從關仁山的
許多書法中都讀出了舞蹈性,這是一種獨特的情感表達。
第三是其音樂性。這種特性主要體現在書法的落幅上面,音樂的樂章由低潮到高潮,起承轉合,整個過程都有“時間藝術”的特點。有人說欣賞書法必須從第一筆開始,一筆筆走下去,就是這樣有大有小,有松有緊,有輕有重,錯落有致,上下貫穿,達到極佳的藝術效果。比如關仁山的書法《明月入懷》,比如他書寫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屈曲盤繞中富有節奏感,加強了韻律的生動性,這樣就產生了音樂性效果,體現了書法音樂感的本質。
書法的筆法很重要,一筆下去,書法家的全部情感就表達出來。我在關仁山的書法中讀出了他的真性情。有人說他的書法跟他的性格有巨大反差,我也有同感。最初他的筆法有兩極走向。一部分筆法尋求自然、古拙和野逸,比如他的書法《云鶴游空》,就有這方面的效果;他的另一些書法很有氣勢,比如他的行草《清聽松聲留過客,風隨花影送友人》,氣韻飽滿、神采飄逸。書法真正代表了關仁山性格的兩個側面,一者豪爽大度,二者和善仁義。
關仁山的書法很講究章法,章法就是構成之法,就是從一個字的結構,到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正文與落款,印章之間的關系的處理方法。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說,黑墨寫了黑字,黑字很重要,但黑以外白的地方也是字,這叫布白。我們看一幅書法,有時每個字都很清秀,但通篇整體呆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缺少有機的聯系。關仁山
的書法就不是這樣,他每一個字結構好,同時全幅又形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比如他的書法長卷,長篇小說《天高地厚》的手稿卷,就給人以情趣和感染力。這部手稿字的大小,字形長扁,結體聚散,處理得和諧得當,秀逸天成。

《心清水濁,山矮人高》(左圖)關仁山/作

《真水無香》(右圖)關仁山/作

《門外無人問落花》(左圖)關仁山/作

《圓夢》(右圖)關仁山/作
文學作品可以用漢字創造出一種審美情境。我們說書法是文化的、審美的,還在于它的兼容性和綜合性。大自然是書法意想取之不盡的源泉,由此使書法上升到“ 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文學需要藝術創新,書畫同樣需要創新。創新又何其難,藝術樣式都很殘酷,一方面要求你不斷翻新,同時又要求不離法度。漢字的書法,是表達作者的情志、修養和精神境界的藝術,創新要圍繞漢字來進行。一切藝術形式都一樣,盡該藝術形式之可能,創造出個性鮮明、風格獨特、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形象。讀關仁山的小說,有時候感覺酣暢淋漓,有時候感覺沉重壓抑。這種酣暢淋漓,就可以在他的書法中感覺到。
文人書法,要揚文人之長,寫出文化氣息,我看關仁山的書法,就有較高的文化含量。特別是他的書法放得很開,氣勢氣韻結合得很好。他將文人的技巧、功力、修養和才情等在書法藝術形象的創造中展示出來。任何藝術都需要悟性,書法是書者對自然萬物所顯示的形、質、勢、態、意和理的感悟、積淀和想象。在書法氣象上求精、求深、求品位。我與關仁山聊天,他說出自己的書法觀是:變化多端、布局獨特、意到筆隨、氣
韻流動、寓情寄美。從書畫創新來講,也大多是形式風格上的,但無論多么誘人的形式面目,都必須以表現出韻味之濃、品位之高、意味之深和效果之精為根本。在國畫方面,我特別喜歡他畫的葡萄:一顆顆紅紅的葡萄,水墨淋漓、晶瑩欲滴,有作家的內心寄托,含有對生活的深深祝福。他追求國畫的簡潔、純凈、祥和、幽邃的審美境界,有韻味,有文人風骨,有現代意識,有個人風貌。我看過他畫的葡萄《圓夢》和《紅露凝香》,他的葡萄,比別人的要鮮紅,據說是點了朱砂紅,還有避邪的效果。
他畫葡萄從不循規蹈矩,而是以意賦彩,以干筆表現。特別是葡萄顆粒,以綠為底色,然后用朱砂紅覆蓋,表現出葡萄的精靈特質。可以說,用筆老辣,設色大膽,構圖飽滿。
還有他的白牡丹,也是受人稱道的。我們常說,“唯有牡丹真國色”,國畫牡丹也是多有經典。但是關仁山的畫法很特殊,別人畫紅牡丹和黃牡丹居多,他畫的是白牡丹,這真的不多見。他的畫給我們清雅之感。他畫的《清心可鑒,文苑繁榮》,可謂寓意深遠。牡丹是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形小,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千秋。他的畫法是清雅一色,這是挑戰,他用筆先蘸淡草綠,筆尖蘸少量藤黃點出花蕾,其中花苞一筆兩筆點出即可,結果就花朵綻放,有單瓣,有重瓣,千姿百態,顯示出畫家的真性情,以求達到繪畫精神之所在。
我注意到,關仁山正在領會中國傳統美學精神,嘗試鑿通三室,以草書入畫,剛勁的筆墨寫字繪畫,使畫面現出書意美,還能夠以畫意入書,使飛舞的狂草如風檣陣馬,書面洋溢著詩情畫意。可謂書中有畫,畫中有書,情趣兩得。我祝愿他小說、書法和繪畫三豐收。

關仁山簡介:
關仁山,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協書畫院副院長。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頭》《天高地厚》《麥河》《白紙門》《唐山大地震》,長篇報告文學《感天動地——從唐山到汶川》《執政基石》,散文集《給生命來點幽默》,中篇小說《大雪無鄉》《九月還鄉》《落魂天》,短篇小說《苦雪》《醉鼓》《鏡子里的打碗花》,散文《塔和路的暢想》等。
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中宣部第十一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及香港《亞洲周刊》華人小說比賽冠軍等。兩次獲河北十佳青年作家稱號,長篇小說《麥河》入選2010年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日頭》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4年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韓、日等文字,多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舞臺劇上映。曾舉辦個人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