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陽



摘 要:本文以“深”為例,基于CCL語料庫,運用認知語義學理論知識,從歷時角度探索漢語空間表量構式“A空+N”與“N+A空”的語義特征與句法功能異同,并作出闡釋。
關鍵詞:空間量構式 認知語義 語義與句法異同
一、引言
“量”是人類認識世界、把握世界和表述世界的重要范疇(李宇明,1999)。漢語空間表量構式是由一個名詞性短語(N普①)或數量結構(N專②)和一個空間維度形容詞(A空間)構成,表達物體性狀的測估量度(estimation measurement)。如:
(1)a.壇十有尋,深四尺(戰國《儀禮》) b.恩深似海恩無底(元《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2)a.掘地五丈深(北宋《太平廣記》 ) b.劍傷約有一指來深(清《三俠劍》)
例(1)中的“深四尺”和“深似海”均由“空間維度形容詞+(數量詞)+度量衡單位/名量詞”構成,記作“A空+N”,稱為“A式”;例(2)中的“五丈深”和“一指來深”均由“(數詞)+度量衡單位/名量詞+空間維度形容詞”③構成,記作“N+A空”④,稱為“B式”。
針對上述結構,陸儉明(1989)認為,“A空+N”是個有歧義的構式,既可表示相對量,也可表示絕對量。而“N+A空”結構,只表示絕對量。因集中說明問題,本文基于“深”一詞,只討論在語境中表示絕對量的“A空+N”構式。
二、相關研究與不足
關于空間表量構式,邢福義(1965)開創了此研究的先河。他認為,此結構中的“粗(細)、大(小)”是形容詞性質的。邢福義首提之后,陸儉明(1989)、董曉敏(2005)、Schwarzschild(2005)、Kennedy(2007)等也對其展開了研究。有學者(邢福義,1965,2009,2012;陸儉明,1989;張菲霏,張黎,2009)認為,“空間表量構式”中形容詞一般都為表示度量義的、往大里說的單音節形容詞,亦可見于正反義形容詞組合,具有“正向語義傾向”;也有學者(羅思明,2014)進一步發現,漢語中存在弱制約,復合詞和短語表量構式都容許某些“負向形容詞”存在。但這些研究大多關注單個構式,探究二者之間關系的較少。且目前僅有少數學者從歷時角度考察“A空+N”和“N+A空”構式演變趨勢及其原因(楊永龍,2011;羅思明,2014)。鑒于此,本文以“深”一詞為例,從歷時角度考察二者之間的語義與句法異同。
三、“A式”與“B式”歷時演變趨勢
通過分析CCL語料庫發現,“深”一詞的A式B式語符頻率存在歷時差異性,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圖1顯示:A式波動較大,而B式雖起步較晚但呈迅猛上升之勢。單獨來看,A式最遲見于春秋,唐朝和北宋興盛,北宋為鼎盛時期,南宋呈現衰退之勢但元明清又出現穩步緩升;而B式最遲見于戰國,零星出現于六朝,后于宋朝穩步發展,到元朝與A式相持,明清超過A式,出現迅猛之勢。鑒于此,下文將具體討論兩者的語義特征和句法功能,以作進一步探究。
四、“A式”與“B式”語義特征對比
(一)語義類型的劃分標準
為比較“A式”和“B式”的語義差異,根據“N”的不同,將構式義分為定量和估量。定量由“數+度量衡單位”充當,表示確定義;估量由“數+度量衡單位”或“普通名詞”充當,表示估測義,分別稱作“度量衡估量”和“普名估量”。以“定量、度量衡估量、普名估量”的順序,以下為A式和B式的示例:
(3)a.壇十有尋,深四尺。(戰國《儀禮》)(定量)
b.刺皮木之際,令深一寸許。(六朝《齊民要術》)(度量衡估量)
c.恩深似海恩無底。(元《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普名估量)
(4)a.掘地五丈深。(北宋《太平廣記》)(定量)
b.幸虧只有三尺來深。(清《施公案》)(度量衡估量)
c.周圍三十里,淺處半人深。(清《康熙俠義傳》)(普名估量)
(二)“A式”與“B式”的語義特征
根據上述A式B式的語義類型的劃分標準,基于CCL語料庫,可分出“A式”與“B式”的結構類型,并作出相應統計,結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顯示:“A式”定量義占58.3%,估量義占41.8%。由此可見,A式多表定量義,少表估量義。且在估量義中大部分是度量衡估量(41.3%),極少數是普名估量(0.5%)。
表3顯示:“B式”定量義占31.9%,估量義占68.1%。由此可見,“B式”多表估量義,少表定量義。且在估量義中大部分是度量衡估量(53.5%),少數是普名估量(14.6%)。
對比表2和表3,可知:1.“A式”傾向于表達“定量”,“B式”傾向于表達“估量”。2.“A式”和“B式”中,“N”為“數+量”的結構都占大多數。在“A式”中,“數+量”結構為表達“定量”提供必要條件;在“B式”估量義中,除全部“名量詞”表“估量”,主要在“數+量”結構基礎上借助“助詞”表達估量。3.“A式”中的“N”為普通名詞的頻率極少(0.5%),而“B式”相對較高(14.6%)。
五、“A式”與“B式”句法功能對比
(一)“A式”的典型句法功能
基于CCL語料庫,發現“A式”可充當謂語、補語、定語、賓語,不可充當主語和狀語。例如:
第一,通常直接充當句子謂語,占88.6%。如:
(5)壇十有尋,深四尺。(戰國《儀禮》)
第二,部分充當補語,占8%。如:
(6)令侍者掘深數尺。(北宋《太平廣記》)
第三,少數作定語,占2.2%。如:
(7)此所擬處深五尺之外有五谷。(唐《野朝僉載》)
第四,極少數充當賓語,占1.2%。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