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話語標記“你看”的相關形式。通過分析“你看”的重疊形式、“你看+代詞”和“你+否定詞+看”三類形式,探討“你看”與相關變體形式的關系。
關鍵詞:話語標記 “你看” 變體 主觀化
董秀芳(2007)論及話語標記演變過程的共性,其中包括語形上的變化。她認為話語標記的形式可以不穩定,例如話語標記“別說”存在變體形式“也別說、可也別說、倒也別說、您/你別說”等等。劉麗艷(2006)探討了話語標記“你知道”的三個語用變體“你知道嗎”“你知道吧”和“你知道”。陳麗君(2010)考察了話語標記“我給你說”的演變過程,指出“我說”“我給你說”“不是我說你”幾個相關的話語標記在有些場合可以互換,但又分別具有不同的語用功能,同時指出,“目前,對于話語標記變體的研究還較少有人涉及”。
本文探討與“你看”這一話語標記有關的變體形式。
一、“你看”的研究現狀
劉月華(1986)列舉了“說、想、看”的特殊用法,指出“‘你看有時也可以引出說話人的看法,……含有不滿、責備、嗔怪的意味”,但對此問題未作深入分析。
有學者從情態角度研究這類話語成分。張伯江、方梅(1996)指出,口語里的系動詞和一些心理動詞,前面加上指示詞或人稱代詞,用來表明說話人的能愿、態度、評議。陳振宇、樸珉秀(2006)將“你看”分為表示認識情態、充當非現實標記的“你看1”和提請注意、充當現實標記的“你看2”。李君、殷樹林(2011)和殷樹林、李君(2011)分別探討了“你看”作為提醒標記和征詢標記的用法。
不少學者運用詞匯化、語法化、主觀化理論,從歷時角度建構話語標記的形成過程,如曾立英(2005)、董秀芳(2007)、張旺熹、姚晶晶(2009)等。曹秀玲(2010)從構式語法化的角度探討漢語“我/你V”系列話語標記的形成及其制約機制,提出主謂結構是話語標記的重要來源之一,具有一定跨語言的共性特征。孫利萍(2012)討論了漢語言說類話語標記的基本特征:內部構成、分布特征及管界等形式特征;意義的程序性及主觀性、交互主觀性等語義特征。
此外,還有學者探討了與“你看”結構相近的話語形式。例如,鄭娟曼、張先亮(2009)和李宗江(2009)分別探討了表責備義的話語標記“你看你”和“看你”類話語標記。李治平(2011)探討了“瞧(看)你說的”形式。
可以看出,對于“你看”類話語標記的研究正在不同層面展開,但仍有一些問題還有一定的研究空間。本文探討話語標記“你看”的變體及其形成動因。通過分析“你看”的重疊形式、“你看+代詞”“你+否定詞+看”三類形式,初步探討“你看”與相關變體形式的關系。
二、“你看”的重疊形式
“你看”的重疊形式包括“你看看”“你看你看”。張德歲(2009)提到,“你看看”多出現在口語中,較多含有不滿或責備的口氣,符合話語的“數量象似性原則”。本文認為,“你看看”“你看你看”與單個的“你看”相比,增強了語勢,充分地表達了說話人的情感。例如:
(1)魯貴(看見魯大海那副魁梧的身體):你看看,這孩子這點小脾氣!
(2)魯貴(笑,掩飾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樣。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錢。
例(1)中的“你看看”表達說話人“魯貴”對聽話人“魯大海”強烈的不滿。例(2)中,說話人連用兩個“你看”,反映出內心的慌張、急促。
一般情況下,意義簡單的概念,認知上的處理也就比較簡單,反之,意義復雜,認知上的處理也就比較復雜。這就是“數量象似原則”(伍思靜、崔敏,2009)。“你看”簡單形式與重疊形式功能的差別,正是“數量象似原則”的折射:“你看”單獨出現,發揮話語提示、話語強調、交互認知和消極表態功能(苗麗,2013);而“你看看”和“你看你看”,不僅表現出這些一般功能,而且增強了語勢。
三、“你看+代詞”結構
鄭娟曼、張先亮(2009)探討了表責備義的話語標記“你看你”。“你看你”“你看他”“你看她”等都可充當話語標記,發揮消極表態功能。
(3)魯貴(向四鳳):你看你,哪有你這么說話的?太太叫二少爺親自送來,這點意思我們好意思不領下么?
(4)魯貴(洶洶地):講臉呢,又學你媽的那點窮骨頭,你看她!跑他媽的八百里外,女學堂里當老媽。為著一月八塊錢,兩年才回一趟家。
在例(3)、(4)中,說話人通過使用“你看你”和“你看她”凸顯自己不滿的情緒。以上“你看+代詞”結構至少有以下共同點:①語音:后面可以停頓,可以加上語氣詞“啊、呀、吧”等;②句法:“你看+代詞”常出現在句首,相對獨立,或者只是松散地附接在句法結構上;③語義:它們的有無并不影響語句的語義;④情感:在話語中除了具有話語提示功能、話語強調和交互認知功能以外,還具有非常明顯的消極表態功能。
鄭娟曼、張先亮(2009)認為,“你看你”的“責備義”是語義規約化的結果,是指某種語言形式所含有的語義一旦與另外一種語義結合后,經常用來表達一種完整的語篇意義,經過人們長期和廣泛地使用,這種語義聯系就會逐漸固化到前一種語言形式上,使之一出現就能使聽者或讀者聯系到與該形式密切聯系的那個語義。
“你看(+代詞)”的消極表態功能,不僅是語義規約化的結果,還源于說話人的地位差異。陳輝、陳國華(2001)指出,地位原則指地位低的說話者選擇第一人稱視點,地位高的說話者選擇第二人稱視點。有時候,有理的一方所占有的地位較高,因此,只要說話人認為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都可以使用“你看”和“你看你”。當說話人認為聽話人的某種行為或者行為的結果不符合他的預期想法時,就會使用話語標記“你看(+代詞)”表達嗔怪、不滿的語氣。
李宗江(2009)認為,“看你”由“你看你”等形式省簡而來,用來“提示對方注意自己言語或行為的不當之處”,表達說話者埋怨、嗔怪的情緒。
我們認為,“你看”“你看你”“看你”三個話語標記的出現順序是:“你看”→“你看你”→“看你”。
(一)“你看”→“你看你”
消極表態功能是“你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苗麗,2013),因此將這個功能獨立出來,用“你看你”來表示。這個問題既可用數量象似原則,也可以用標記理論來解釋。
胡壯麟(1996)指出,標記和無標記的區分有以下標準:一是在結構表現上,無標記性較簡單,標記性較復雜;二是在出現頻率上,無標記結構的出現頻率高,標記性結構的出現頻率較低;三是在認知上,無標記性較簡單,具有普遍意義,標記性和其他諸多因素有關,趨向于認識上較復雜的情況。(李振營,2009)
與“你看”相比,“你看你”是有標記的,“你看”是無標記的。二者相比,結構形式上,“你看你”較為復雜,出現頻率較低;在認知上,“你看你”比“你看”多了一個固定的義項,即“你看你”可以專門用來表明說話人的消極表態功能。“你看”常用來表示說話人的消極態度,如嗔怪、調侃等,后來“你看你”專門用以表達這項功能。
(二)“你看你”→“看你”
“你看你”常被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消極態度,三個音節包括兩個“你”,說話人為了話語的簡潔,去掉一個“你”。因為“你看”已經存在且被廣泛應用,所以就將后一個“你”去掉,出現了“看你”。
四、“你+否定詞+看”結構
對“別+動詞”形式的話語標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董秀芳(2007)、韓蕾、劉焱(2007)、劉永華、高建平(2007)都探討了話語標記“別說”,劉焱(2009)探討話語標記“別看”。話語標記“你看”中間可以加上否定詞,構成“你+否定詞+看”的形式,如“你沒看、你不看、你別看”,“你+否定詞+看”整體充當話語標記。
(5)范炳臣調笑說:“呼伯,你沒看他是干啥的,他會胖?他是主管‘生死簿的人,全省干部的前程都在他手里。”
(6)你不看有多少優秀的北方人杰在南方氣吞云天,有多少勇敢的北方將才縱橫,北方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同樣可以在南方打出一片天地。
例(5)、(6)分別是“你沒看”和你不看”作話語標記的用法,這兩種用法和“你看”相似,“你沒看”和“你不看”都能換成“你看”。下面再看“你別看”作話語標記的用法:
(7)積累,不見得對別人有好處,但卻對自己有利;當館長是自我犧牲,你別看你是館長,別人都圍著你轉,挺熱鬧的,但對自己卻不一定有好處。
例(7)用的話語標記是“你別看”,要告訴聽話人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事實),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事實的反面)。劉焱(2009)探討了話語標記“別看”,將“別看”稱作反預期標記,其實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你別看”不能直接與“你看”互換。
五、結語
本文探討了話語標記“你看”的變體形式。“你看”的變體包括“你看”的重疊形式、“你看+代詞”結構、“你+否定詞+看”結構。它們的語用功能分別是:“你看”的重疊形式與“你看+代詞”常用來表達嗔怪、不滿的態度,發揮消極表態功能;“你+否定詞+看”中,“你沒看”和“你不看”的作用類似于“你看”,而“你別看”引介的話語內容則標示對其前的話語內容的出乎意料。
參考文獻:
[1]曹秀玲.從主謂結構到話語標記——“我/你V”的語法化及相關
問題[J].漢語學習,2010,(5).
[2]陳輝,陳國華.人稱指示視點的選擇及其語用原則[J].當代語言
學,2001,(3).
[3]陳振宇,樸珉秀.話語標記“你看”“我看”與現實情態[J].語
言科學,2006,(2).
[4]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
(1).
[5]韓蕾,劉焱.話語標記“別說”[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
學版),2007,(4).
[6]李君,殷樹林.說提醒標記“你看”[J].求是學刊,2011,(3).
[7]李治平.“瞧(看)你說的”話語標記分析[J].漢語學習,
2012,(6).
[8]李宗江.“看你”類話語標記分析[J].語言科學,2009,(3).
[9]劉麗艷.話語標記“你知道”[J].中國語文,2006,(5).
[10]劉焱.反預期信息標記“別看”[J].漢語學習,2009,(4).
[11]劉月華.對話中“說”“想”“看”的一種特殊用法[J].中國
語文,1986,(3).
[12]劉永華,高建平.漢語口語中的話語標記“別說”[J].語言與
翻譯,2007,(2).
[13]苗麗.口語話語標記“你看”的語用功能[J].語文建設,
2013,(3).
[14]孫利萍.論漢語言說類話語標記的基本特征[J].暨南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12,(4).
[15]伍思靜,崔敏.語言的象似性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9,(7).
[16]殷樹林,李君.說征詢標記“你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3).
[17]曾立英.“我看”與“你看”的主觀化[J].漢語學習,2005,
(2).
[18]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
社,1996.
[19]張德歲.話語標記“你想”的成因及其語用修辭功能[J].安徽
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20]張旺熹,姚京晶.漢語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系統的主觀性差異
[J].漢語學習,2009,(3).
[21]鄭娟曼,張先亮.“責怪”式話語標記“你看你”[J].世界漢
語教學,2009,(2).
(苗麗 寧夏銀川 寧夏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學院 7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