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霞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狀況及其融資現狀,從內部因素、政府行為、資金提供方三個角度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成因。并且從內部因素入手引入公司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力圖為小微企業融資提出新思路、挖掘新途徑。研究表明,小微企業的融資行為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效率和融資成本,最終通過公司財務指標反映出來。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需要規范企業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同時需要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小微企業 財務績效 融資方式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130-03
自2011年起,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我國四部委聯合制定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小型和微型企業被明確提出將成為今后政策扶持的重點。為解決小微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融資問題,2011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臺了“銀十條”,在資本占用、不良貸款容忍度、服務收費等方面提出了更具差異化的監管和激勵政策,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并持續保障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傾斜。
融資是解決一個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的方式方法。企業融資的過程是指企業以何種方式獲得資金融通。從融資過程中資金來源的不同方向可以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
一、成果借鑒
關于小微企業理論的發展,西方國家由于擁有更加成熟完善的資本市場,因而相對于我國在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企業財務績效研究也相對更為完善。而我國對小微企業發展理論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上,西方發達國家的相關理論對我國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小型企業融資問題研究早期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當時的一名英國議員Macmillan在關于中小企業調查報告中指出了“麥克米倫缺口”是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一大問題。報告中具體闡述了企業的長期資本供給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短缺現象,這種短缺現象明顯地體現在那些僅僅依靠初始融資獲得資金的企業運作已經入不敷出,企業規模也沒有達到足以在公開市場上拓展融資渠道。
二、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發展現狀分析
國內于2007年正式提出“小型微型企業”概念,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在條例中明確指出,小微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1)工業企業,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2)其他企業,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
我國工信部、發改委、統計局于2011年7月正式印發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該規定由從業人員、資產總額、營業收入等指標入手定量地將企業劃分為中、小、微型。(見表1)
我國小微企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首先,小微企業的行業分布較為廣泛,又由于產業布局與產業政策的差異以及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常有明顯的地域集群特色。其中,例如沿海地區這樣市場機制完善健全、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更容易形成產業集群。
其次,小微企業產業分布較集中,但產業利潤較單薄。根據工商總局2016年一季度數據發布會記錄顯示,從開業情況看,企業開業率達到71.4%,其中初次創業企業占84.6%。從經營狀況看,80%開業企業已有收入,創新型小微企業盈利比例較高。特別是,開業企業中超過半數的小微企業已納稅。納稅額在1萬以下的最多,占22.1%,納稅額在1萬-3萬的占14.2%,納稅額在10萬以上的占5.3%。從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業、農林牧漁業和住宿餐飲業開業率位列前三位,分別為76.7%、74.9%和74.2%。這類行業的利潤單薄,在資本、技術的轉型升級方面往往會因為資金積累不足而停滯不前,這樣的小微企業缺乏后勁和轉型升級能力。
再次,我國小型企業的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發展速度較快。在2002年到2012年10年期間,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從2198.6萬家上升到5651萬家,雖然增長速度略有波動,但是增長量一直保持正值,且有繼續上升的趨勢??梢娦∥⑵髽I有很旺盛的發展勢頭,需要社會的關注和積極引導。
三、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一)融資需求未得到滿足
根據《2013年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顯示資產規模在100萬-300萬元,經營期限在1-3年的小微企業融資滿意度相對較低。這與企業的金融成長周期密切相關。在小微企業的起步階段,尤其是經營期限在一年以下,資產規模在1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其經營資本往往來自于自身的財富積累與民間借貸。由于其生產規模小,付出的成本還不高,因此融資很容易得到滿足。而隨著企業的不斷經營發展,經營期限在1-3年的小微企業往往處于上升期,雖然自身經營狀況不穩定,但是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對資金的需求量劇增。因為自身條件無法達到金融機構要求而融資失敗,表現出了相對較低的滿意度。發展3年以上的小微企業處于穩定期,能夠較好地滿足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核要求,同時政府也在近幾年對一些優秀的小微企業進行了政策扶持與諸多嘗試。政府差異化的監管政策體現在存貸比、資本金管理等多方面。銀行業也調整了自身的戰略定位,逐漸轉向優質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二)融資成本高
由于企業自身資產狀況受限,且信息不對稱現象凸顯,制約了小微企業面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途徑。因此,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首選主要依靠自有資金、民間借貸、拆借等內源融資方式。由于小微企業融資的緊迫度以及當地民間借貸市場狀況的差異,民間借貸的利率一般是人民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甚至更多,一般貸款年利率能達到30%~50%,違背了人民法院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不得高于人民銀行指定的同期貸款利率四倍的規定。也正是由于民間借貸門檻較低,協議過程簡單快捷,能滿足小微企業對資金的急切需求,依然有大量的小微企業背負著高額的貸款利率選擇民間借貸。
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雖然對不同的企業實施相同的業務操作流程,但是對于小微企業而言,每次貸款數額并不大,且繁瑣的業務手續與耗費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機會成本,容易導致生產的滯后甚至資金鏈的斷裂。其次,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銀行往往無法全面掌握小微企業真實的資產狀況、抵押物價值、財務報表信息,而選擇要求企業支付擔保費用、資產評估費用。這也是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的重要因素。
(三)融資渠道狹窄
政府的財政支持一直是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而長期以來我國對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重要地位認知的不足,導致了小微企業很難獲得完善的金融服務和有力的金融支持。政府面向小微企業的法律法規仍處于初始階段,并未健全完善。歐陽峣(2009)在此方面作了調查,得到的政府金融政策與企業需求吻合程度以及政府資金支持對企業發展促進程度的得分都偏低,分別為2.64和2.74。這與政府預期的效果相違背,無法達到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目的。
當內源融資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時,小微企業自身長期存在的劣勢往往限制了其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方面,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未完全成熟,各種體系尚不完善,具體表現在例如股票債券市場對小微企業上市要求嚴苛,嚴重阻礙其發展。資金供求雙方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等中介完成融資的過程稱為間接融資。由于我國市場、法律等諸多條件并未完善、時機并未成熟,因此杠桿收購很少為企業采用。所以,隨著小微企業的逐漸發展,銀行貸款成為了其主要融資渠道。
四、上市小微企業數據分析
(一)樣本設定
考慮到微型企業樣本數據獲取能力的有限性,在本次實證研究中,采取的樣本來自國泰安數據庫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小微企業標準的20家上市公司數據。樣本的選取考慮到公司規模相近、上市時間相仿(2012年上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且囊括了多種行業以體現結論的普適性。
本文選取了20家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符合條件的企業作為樣本,選取了2009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研究我國小微企業選擇不同融資方式前后財務指標的總體趨勢,分析小微企業財務績效指標與融資的關系。
(二)上市公司數據分析
1.資產負債率。
從以上2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到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在上市后有一定下降幅度,但是在上市后三年有逐漸回升的趨勢。2012年公司上市后資產負債率從2011年底的39.9%下降到了2012年底的23.2%,下降了約16個百分點。2012年以后的三年資產負債率從2012年底的23.3%上升到了36%,上升約13個百分點。在理論上股權融資的主要成本是股息支付與投資者預期的股息增長。但在實際的資本市場,股票發行的代理費用及其他相關費用導致股權融資成本較債權融資成本更高。而小微企業由于資信狀況的缺失,需要用更多的信用成本進行彌補,因此即使在股權融資初期能夠以較低成本獲得融資,但是從長期角度看存在著規模不經濟、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這種融資方式的選擇影響融資成本反映在財務指標上,就是資產負債率的明顯變動。
2.凈資產收益率。從以上2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變化趨勢中發現,20家小微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呈明顯下降趨勢,表明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減弱。平均值從2011年的28.58%下降到了2012年的13.02%,在上市后三年持續處于低水平。從總體上看,小微企業在上市后的盈利能力較上市前明顯降低。在上市前小微企業往往通過債權融資獲得資金,需要定期償還本金與利息而使得企業經營者充分利用資金創造利潤。而通過股權融資后,小微企業獲得的資金超出實際需求,導致資金浪費閑置,與股東預期收益相悖,凈資產收益率極大降低。
從以上2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到,總資產周轉率的平均值呈下降趨勢??傎Y產周轉率從2011年的1.26次下降到了2012年的0.83次,并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表明企業的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減慢。通過數據可以看到,上市后的小微企業其資金利用效率和管理質量會出現問題,只有個別小微企業還能保持原來的速度周轉。從總資產周轉率指標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會影響其營運能力,債權融資對于小微企業來說要優于股權融資。
綜上所述,通過對20家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績效指標。并且,我國小微企業上市后,財務績效指標所反映出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較上市前有所削弱。這也表明,從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來看,小微企業進行債權融資更優于股權融資。
參考文獻:
[1] 歐陽峣.中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服務體系研究[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后勤集團文化用品服務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