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菡+劉麗英+邱雙月+王少英



摘 要:在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之上,圍繞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設和能源環境四個方面選取了17個指標,創建了適合河北省實際情況的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以所建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采取綜合指標法、單指標評價法等方法對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問題進行統計監測與評價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難點提出了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 小康社會 指標體系 統計監測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189-03
一、引言
2002年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國總體上達到的小康社會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明確提出2020年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新的要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為了科學反映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本文綜合考慮河北省實際情況,在精簡已有的評價小康社會指標的基礎上添加了新元素,如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等,采用層次分析法、綜合指數法、單指標評價法、聚類分析等進行研究,對河北省各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進行統計分析,以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小康社會監測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權重的確定
在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本文圍繞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設和能源環境四個方面共選取了17個指標,從河北省實際情況構建小康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
與已有文獻相比,本文適當增加了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等指標。另外,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指標權重,采用yaahp軟件進行指標權重的修訂,最終確定的指標權重如圖2所示。
采用單指標評價法將指標繼續細化為正指標、逆指標,區間指標.正指標有人均GDP、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化率、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文化及相關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廣播人口覆蓋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地面積、全年達到和好于二級以上天氣的天數比重。逆指標有恩格爾系數、單位GDP能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區間指標有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如表1。
三、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
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計算使用數學中的線性加權和函數來進行計算,根據各指標的權重和單指標值對指標進行逐級匯總,進一步得到2014年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如表2。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的測算,2014年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為88.54%。其中,經濟發展指數為76.69%,人民生活指數為96.98%,文化建設指數為92.85%,能源環境指數為88.48%,與2013年相比,各子目標指數均略有上升。
2014年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指標的實現程度在90%以上的有自然增長率、恩格爾系數、城鎮登記失業率、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文化及相關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廣播人口覆蓋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單位GDP能耗。
實現程度在80%到90%之間的指標有城鎮化率。
實現程度在70%到80%之間的指標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建成區綠地面積。
其他指標的實現程度在70%以下,有人均GDP、全年達到和好于二級天氣的天數比重。可以看到,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指標的實現程度在70%到80%之間的較多,這說明河北省的小康之路仍有很長一段路。在河北省小康之路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樣才能完全實現小康社會。
四、河北省各地區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統計分析
利用2014年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統計數據,使用上文所建立的全面小康社會綜合評價模型河北省11個設區市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得到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各個地區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不一,實現程度最高的是石家莊市,其次是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滄州市。張家口市、承德市緊隨其后。而保定市、邢臺市、衡水市、邯鄲市,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為進一步分析河北省全面小康社會各地區的建設水平,對各市小康建設狀況進行聚類分析,如圖3所示。
由聚類分析圖2得到表4:
由表4可知,河北省各地區的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實現程度最高的地區為石家莊市,屬于第一類,石家莊市各項指標的實現程度均位于河北省前列,因此,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在全省領先。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滄州市稍次之,屬于第二類,這類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較為合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處于全省平均水平。承德市、張家口市再次之,屬于第三類,經濟水平有待提高。最后一類為衡水市、邢臺市、邯鄲市、保定市,這類地區小康社會水平受到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是河北省小康社會的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
五、結論
(一)河北省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的綜合情況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的測算,2014年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指標實現程度在90%以上的占47%,實現程度在70%到80%之間的指標占29%,這也就是說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實現程度較為良好。其中,自然增長率、恩格爾系數、城鎮登記失業率、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文化及相關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廣播人口覆蓋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實現程度較高,是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綜合評分的提高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建成區綠地面積等指標的實現程度相對來說比較低,這就意味著河北省要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提高城鎮、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根本上提高居民的經濟水平才是發展的關鍵。
人均GDP、全年達到和好于二級天氣的天數比重這兩項指標實現程度最低,可以看到,今后的小康之路會走的愈來愈難,既要保證發展又不能破壞環境,只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社會。
(二)河北省各地區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
河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水平大致與我國小康社會的時間表相一致,但是目前河北省小康社會的建設仍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河北省小康社會建設過程中,石家莊市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一些環境指標如各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全年達到和好于二級的天數比重仍然有待改善,這也就是說石家莊市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環境的保護。秦皇島市、唐山市、廊坊市、滄州市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繼續保持經濟、文化、環境共同發展,早日實現2020年的小康目標。承德市、張家口市這兩個市的環境指數很理想,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發展旅游業,實現“環境”帶“經濟”。衡水市、邢臺市、邯鄲市、保定市處于河北省小康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應當適度借鑒其他市的發展規劃,結合自己市的實際情況做出發展路線,大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成果(民生調研專項201601405);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課題編號:1501005)。]
參考文獻:
[1] 宋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問題研究[J].調研世界,2015(2)
[2] 肖宏偉.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發展研究,2014(9)
[3] 黎明澤,林佩紅.發達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法治社會,2014(6)
[4] 郝杰璐,孫文生.河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綜合評價及結果分析[J].區域經濟,2013
[5] 廖紅強,邱勇,楊俠,王星剛,葛任偉.對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系數的探討[J].機械工程師,2012(6)
[6] 鄧雪,李家銘,曾浩健,陳俊羊,趙俊峰.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7)
[7] 宋長青.綜合評價方法的寶貴探索[J].中國統計,2008
[8]陶思羽.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粗糙集的聚類分析在經濟指標數據中的應用[D].2012
(作者單位:邯鄲學院數理學院 河北邯鄲 056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