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簡述了我國的錢幣發展史和錢幣收藏史,對發展我國錢幣收藏事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錢幣 收藏 發展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290-02
中華幾千年的錢幣歷史凝聚著各民族的智慧與才能,獨具特色地創造出東方貨幣文化。根據我國記載的大量文獻和考古資料顯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變遷,其生產資料交換的形態發生了根據性的變化。社會大分工、物質的交換、應運而生的貨幣開始出現。在我國從夏商“貝”幣到秦漢時期的鑄幣,唐代開元通寶及隨后宋、元、明、清時期元寶,重寶通寶的古錢幣。后來清代機制幣也稱“龍洋”幣,民國時期的金、銀、鎳、銅幣和新中國的各種人民幣,紀念幣卻無時不貫穿各時代的經濟全過程。所以說錢幣發展史是各個歷史時期一個民族生產文化經濟進步的特殊史。
在我國收藏藝術品從古至今延續了數千年歷史,真正形成全國性的收藏和投資熱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北宋末年。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后周稱帝,國號宋,史稱北宋。1126年金兵攻入開封北宋亡。1127年,宋高祖趙構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后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1279年南宋被蒙元滅亡。
宋朝一共320年18帝,宋代商品經濟極其發達,對貨幣需求量很大,而采礦、治金、鑄造技術的進步也促使宋代鑄錢業異常興盛。兩宋320年之間,鑄錢數量列各朝之首。平均每年鑄錢數量超過唐代近20倍,每年鑄錢570余萬貫。宋高祖趙匡胤建國之初鑄有“宋元通寶”是宋代開朝錢。宋太宗趙光義,976年-997年在位鑄錢有,太平、淳化、至道三種錢幣,宋徽宗趙佶在位鑄錢最多,如:建國、靖國、圣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十三種錢幣。徽宗時代是中國古代錢幣文化發展又一高峰。鑄幣的金屬治煉、鑄造工藝、書法藝術都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宋徽宗也被譽為繼王莽之后的“天下第二鑄錢好手”。由于皇帝重視錢幣親自帶頭鑄幣、發行,所以帶動了百姓參與收藏,形成了這時期收藏錢幣的高潮。
第二次是清代康乾盛世。從順治十四年到康、雍三朝隨著中央政權的鞏固,經濟的恢復與發展,錢幣鑄量增多。這時期錢背滿文或滿漢兩式已成定制。順治元年起,順治錢有五種類型,基本奠定了清錢幣大致格局:(1)光背錢、錢背無文字;(2)背鑄漢文錢局如“戶”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3)背鑄滿漢文各1字滿漢文同義,均為錢局簡稱;(4)背鑄滿漢文兩字,記錢局名,如:寶泉、寶源等;(5)權銀錢,背穿右鑄一漢文錢局名,穿左直書一厘二字,即權銀一厘,一千文銀折白銀一兩。到了1662年玄燁改號康熙在位61年,鑄錢最多。除了滿文錢外,最著名要數滿漢文記局錢,經統計,共有22局,乾隆時,有人收集滿漢文記局20種為一套。后人還將20個字編成了“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淳”的一首五言小詩。
第三次是清末民初。在中國近代社會發展中,也曾經歷了數次農民起義運動。但最有影響的則是由洪秀全發動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在其攻克南京(改稱天京)以后,開始嘗試鑄造自己的貨幣,但由于時期不同鑄地不同,也流傳下來許多珍稀版別。同時清末上海地區小刀會,浙江的天地會、金錢會還有廣西的天地會等民間組織,都先后鑄造了流通貨幣。這些組織因存在時間短、活動區域小、鑄幣量稀少,現存世寥寥,因此價格亦昂貴。如平靖通寶,平靖勝寶錢背有:前營、后營、中營、左營、右營、御林軍、長勝軍七種,均折二錢。“清末”天地會李文茂起義軍1885年鑄于廣西。又如:太平通寶日月錢,是上海小刀會鑄“太平通寶日月錢”意在反清復明。貴州地區農民起義軍,張保山鑄嗣治通寶,浙江地區金錢會起義鑄“文記重錢”背面穿左右各鑄“◇”型方勝圖紋,穿上又分別有“天”“地”“離”“等”字,背文“震忠團練”一種甚為罕見。民國初期1914年雖然機制幣、銀元、銅元、已經發行,但民國時期的最后方孔銅錢和古錢幣接近尾聲。成都鑄“民國通寶”背“十文”,云南鑄“民國通寶”背“東川”,福建鑄“福建通寶”背“一文”“二文”天津鑄“民國通寶”背“一文”。在一個政治體制起落更跌時,也伴隨經濟興起和發展,錢幣是支撐著經濟不可缺少的物質交流形式。
民國三年機制幣(銀元、銅元)作為國幣發行以后,人們開始意識到收藏古幣的重要性。很多富豪收藏積存大量的古錢幣。
但是從北宋到民國初近千年全國形成錢幣收藏熱也只是一般。真正收藏高潮是第四次,現在全國14億人民約有1億人關心收藏,參與收藏;除各種藝術品收藏外,人們越來越多地關心錢幣收藏,特別是國家開始引導人們向金銀幣的投資收藏。2015年抗戰20周年現鈔金銀幣和航天鈔金銀幣,每年國家發行的12生肖鈔和金銀幣都是以中國人民銀行名義在全國各大銀行點發行。我國現代金銀紀念幣起步較晚,從1979年初才開始鑄造發行。國家發行的第一枚是建國30周年紀念幣,這套紀念幣共4枚,每枚1/2盎司,面值每枚400元。37年過去了看看今天錢幣收藏事業,各種金銀幣門類齊全,事業興旺發達,從實物貨幣到金屬鑄幣,再到信用貨幣;從古代布幣、刀幣、圓錢、蟻鼻錢到方孔圓錢;從金銀餅、版、條、錠到機器打制的金銀幣;古代的壓勝錢,今時的紀念鈔、紀念幣、我國錢幣淵源流長已經走出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影響到東亞、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成為東方錢幣的代表,將與西方錢幣一起共同構建世界錢幣文化。
為了發展我國千載難逢的錢幣收藏品事業,筆者提出幾點想法:
1.規范錢幣收藏品行業的組織領導。現在錢幣收藏品行業大部分都是在各級收藏家協會領導下設的專委會,從形式上、組織上都很健全,如果沒有行政管理執能,和企業經濟實體結合,就會如同虛設,無法發揮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指導行業的作用。全國錢幣博覽會主席團是全國錢幣收藏品的最高機構,已經召開了兩屆,第三屆將在河南鄭州召開。各省市應參照將錢幣專委會或其他錢幣組織從各省市收藏家協會分離出去,單獨成立社團組織,在上級錢幣組織的指導下,一心一意地去指導發揮所管轄的錢幣收藏品組織、發展和提升功能。它的主要好處是:專家指導、業務專一、集中管理、容易提升提高錢幣收藏品的潛能。
2.規范錢幣收藏品行業的業務。在錢幣收藏品行業里,除了各級收藏家協會專委會等組織的展示會、展銷會、交流會以外,日常開展業務主要是三個方面:(1)錢幣的養護;(2)錢幣的評級;(3)錢幣的拍賣。目前錢幣的養護被越來越多的收藏者所認可。在國內錢幣養護最好的單位也很多,他們為錢幣“美容”、“美發”都做出了重要工作。關于錢幣評級方面,今年6月初,在浙江桐鄉召開了2016年世界評級幣大會,大會盛況空前。目前,我國已有近10個機構有一定規模的評級單位:如華龍盛世、公博、中金國衡等等。但是在評級標準做法上還需要創新規范。進入中國評級幣的最早是美國的PCGS,美國把PCGS引入中國:(1)用的是中國錢幣專家評級;(2)開辟的是中國錢幣市場;(3)賺的是中國錢。根據近兩年上海、北京等地的調研和考察,國內目前評級部門基本上都是引用美國PCGS的做法:A、經驗評級法:即三個以上專業人員憑經驗判斷評分,根據評分確定評級分;B、評級標準:基本上是100分制形式;也有70分制;C、評級收費標準,以實物數量和市場價值收費。這里面有兩個問題值得討研,經驗評級的專業人員知識面和經驗值得考究,因為中國錢幣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各種錢幣五花八門,單憑經驗有很大缺陷、誤判、錯判不可避免地會經常發生。如何全面準確、公平、合理的進行評級需要研究。
從PCGS引入以后,現在所有評級公司收費按評級前數量和市場價收費,不是按評級以后數量和市場價收費。這里面就有一個評級單位責任和被評級收費合理和不合理的值得商討的問題。所以學習外國的評級經驗一定要結合本國實際創新發展、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去實踐。其次就是錢幣拍賣問題:目前比較流行的是微信群拍賣。網上拍賣的最大優點是成交率高,成交都在98%左右,流拍的很少。但是網上拍賣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拍賣網群友幾百人、甚至幾千人,但是在拍賣時可能不到百人,甚至十幾人,這樣也就難反映出產品的真實價。
前幾年北京、上海、廣州一些大的拍賣公司利用收藏者一夜暴富的心理,急于高價出手的心態,以不正當的經營方式向收藏者提前收取圖錄費、中介服務費,坑害了很多收藏者。去年國家工商與公安聯合執法在各地打擊,已有百家類似公司被工商管理部門列為“黑名單”。有的公司為逃避公安部門的追究,卷錢卷物人走樓空。所以說錢幣收藏界不是風平浪靜的,作為錢幣收藏界組織者、領導者和錢幣收藏愛好者、經營者,一定要清醒認識到錢幣收藏市場就是商戰場,一定要樹立弘揚中華收藏文化,服務于錢幣收藏經濟事業的理念:做守法、守信、守德的人。
3.培養一支錢幣收藏品專業骨干隊伍。錢幣收藏品的事業是個興旺發達、朝氣蓬勃的事業,在第四次收藏品大潮的過程中,錢幣收藏品是主線。從黨和政府的重視到眾多民眾的參與,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業。
繁榮錢幣收藏業關鍵一點是要有人去實行、去做,因此,培養一支有素質、有專業特長的骨干隊伍就顯得重要了。在收藏界,特別是錢幣收藏界愛好者參與者、收藏者比例在老、中、青里是兩頭小中間大即:60歲以上和25歲以下收藏者少,現在25歲以上至50歲左右的收藏者約占60%以上。
錢幣事業知識面很廣,專業知識很強很深。我國錢幣流傳幾千年,不是一般人所熟悉掌握的。所以培養一支錢幣收藏品專業骨干隊伍,對推動錢幣收藏事業是很重要的。所謂專業骨干隊伍不是指某一個人,是指一大批不同專業的骨干的人。這里面是由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經營者、專家、學者、中外錢幣收藏的愛好者等組成,它是錢幣收藏界人才培養的一項工程、只有專業骨干隊伍形成了,我國錢幣收藏事業才能發展壯大。
培養專業骨干隊伍,主要來源于基層。作為組織領導者要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做為懷才不遇的愛好錢幣收藏事業的骨干,要敢于推薦自己、主動參與收藏事業、主動參加展示會、展銷會、交流會,只有學習好了,有專業知識基礎才能成為內行,才能成為好的組織領導管理者。
衷心祝愿錢幣收藏品事業蒸蒸日上,錢幣收藏品隊伍千軍萬馬,錢幣收藏品文化走向世界,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 中國錢幣收藏鑒賞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2] 古玩收藏—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7月出版)
[3] 錢幣收藏與鑒賞—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4] 中國現代金銀幣—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5] 中國銀幣圖錄—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6] 錢鈔縱橫—2015年澳門錢幣學會出版
(作者單位:安徽輝麗錢幣收藏品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作者簡介:陳國政(1948—),男,安徽省霍邱縣人,大學學歷,經濟師;1968年3月參加工作,1971年從南京部隊退伍,到企業從工人到管理員、副主任、主任、副部長、處長、廠長。]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