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其華
中圖分類號S858.322.72+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16)04-0051-01
鴨貝氏隱孢子蟲病是由隱孢子蟲幼蟲寄生于鴨的呼吸系統、消化道、法氏囊和泄殖腔內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原蟲病。貝氏隱孢子蟲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感染,溫暖多雨的季節感染率最高。
1 發病情況
2015年3月,養殖大戶劉某飼養的13000只櫻桃谷肉食鴨于6周齡先后發病,發病率約為30%,死亡率15%左右,發病后先后用禽炎康、干擾素等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
2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委頓、被毛粗亂、縮頭呆立、食欲減退、喜飲水、嚴重的張口呼吸、發出的“咯咯”的呼吸音、口鼻炎性分泌物增多、不時甩頭、眼流淚有漿液性分泌物、腹瀉、便血。
3 剖檢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鴨發現:鼻竇腫脹,眼結膜水腫、充血,氣管上皮細胞微絨毛腫脹、脫落、粘液性滲出增多,鼻腔、喉頭、出血并充滿泡沫狀粘液,氣囊混濁,氣管和支氣管萎縮性變性和炎性滲出,粘膜表面有大量粘液和細胞碎片,肝表面呈斑點狀,肺充血、有灰紅斑點, 法氏囊水腫、內部有黃色栓塞物。
4 治療
用百蟲清和磺胺二甲氧嘧啶治療,在飲水中加入電解質和口服補液鹽,以減少應激,補充營養,防止繼發感染。
5 小結
飼養管理不善、環境衛生差的養鴨場,隱孢子蟲的感染率明顯增高。因此預防本病的重要環節是改善飼養條件,搞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場地用10%的福爾馬林消毒,1次/d,連續3~4d,糞便定期清理,并進行堆積發酵處理,保持雞舍的干燥和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