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會
(西南林業大學 林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
威信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狀況及保護對策
李根會
(西南林業大學 林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的分布于威信縣的9種國家保護野生植物及價值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威信縣分布有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屬于科屬;其中其中蕨類植物2種,裸子植物3種,被子植物4種。屬一級保護野生植物3種,二級保護野生植物6種,并對保護植物狀況,保護現狀和價值進行了闡述,提出了保護對策,為威信縣保護和開發利用該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威信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狀況;保護價值;保護建議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人類過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促使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的破壞,導致許多物種生存面臨著威脅。在2012年云南省進行了第二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目的是摸清全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資源狀況及保護現狀。對此,通過對威信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初步調查及初步研究,為該地區未來開發利用、研究及保護具有重要的理論依據。
2自然狀況
昭通市威信縣處于云南東北部,在東經104°41′~105°18′,北緯27°42′~28°07′之間,與四川省敘永縣和貴州省畢節縣相鄰,土壤類型主要是黃壤、黃棕壤和紫色土為主,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國土面積約1400 hm2,該縣內境最低海拔480 m,最高海拔1902 m。年平均氣溫13.5 ℃,年均降水量1041.8 mm,平均日照時數992.2 h[1]。由于該縣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的特殊,該地區森林覆蓋率45.1 %,縣境內有記載的野生植物有580余種,其中大多樹種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目前,對該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研究還未報道過,通過對威信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狀況進行調查,為威信縣保護和開發利用該資源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3調查方法
3.1外業調查
2014年11~12月,對威信縣內各鄉鎮進行實地調查。外業調查方法主要有實測和樣方(帶)法,調查信息主要有植物群落名稱、生活型、種類組成、郁閉度、蓋度、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類型、人為干擾程度、保護狀況、物種的分布格局、株數、樹高、胸徑、健康等級及幼樹數量,胸徑≥5 cm 的喬木、小喬木樹種要求每木檢尺,灌木樹種及草本以叢或株為單位調查記載,現場調查物種并勾繪物種分布區并求算面積。
3.2內業整理
調查前,在查閱威信縣植物資源資料,初步確定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分布位置。調查物種主要參考《國家重點野生保護植物名錄(第一批)》[3]。并根據《云南植物志》進行鑒定,確定是否為保護植物。并結合外業實際調查的資料,統計分布在威信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名錄和信息。
4調查結果
4.1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狀況
根據對威信縣國家重點野生植物資源實地調查和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該縣分布有9種國家保護野生植物,屬于一級保護植物有4種,分別是桫欏(Alsophilaspinulosa) 、南方紅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紅豆杉(Taxus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involucrata);二級保護植物有5種,分別是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木瓜紅(Rehderodendronmacrocarpum)、十齒花(Dipentodonsinicus)、鵝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和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其中蕨類植物2種,分別是金毛狗和桫欏;裸子植物3個種,分布是紅豆杉,南方紅豆杉和福建柏;被子植物4個種,分別是十齒花、珙桐、木瓜紅和鵝掌楸。
4.2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護現狀
(1)桫欏分布于高田鄉官田村大河壩和舊城鎮舊城村松樹灣龍堂、回龍村河壩溝頭、紫金壩電站、舊城村背陽灣、扎西鎮干灘子,生境狀況為坡度為30°~70°之間,在山坡上部位,海拔為578~703 m,河流流經,土壤較厚,土壤較肥力,土壤類型為黃壤,酸堿度(pH值)為5.5,林地郁閉度為密林,主要植物有杉木林和巨龍竹林分布,兩個地域主要優勢群落是杉木林;大面積種植人工杉木林,未受病蟲害干擾;人為砍伐和開荒影響明顯,植被較差。
(2)福建柏僅2株分布于麟鳳鎮柏香村菜壩溝,生境狀況為山坡的中部位,坡度為70°,海拔為1367 m,土壤類型為黃壤,肥力較低,土壤較薄,酸堿度(pH值)為5.5,林地郁閉度為密林,蓋度為90 %以上,喬木優勢種是云南鵝耳櫪(Carpinuspubescen)、領春木(Eupuleapleiosperma)和青榨槭(Acerdavidii),主要優勢群落是云南鵝耳櫪、白辛樹林;未受病蟲害干擾;人為干擾不明顯,植被保留較完好。
(3)紅豆杉共4株分布于雙河鄉雙河村猴洞溝、舊城鎮松林村德羅小組箭竹灣,生境狀況為山坡的中部位,坡度為30°~31°,海拔為977~1355 m,土壤類型為黃棕壤,土層較厚,肥力較高,酸堿度(pH值)為6,郁閉度處于密林,蓋度大于90 %以上,喬木優勢樹種為人工杉木林,主要優勢群落是峨嵋栲林和杉木林;未受病蟲害干擾;距離村莊和公路附近,人為干擾明顯,植被較好。
(4)鵝掌楸共3株分布于雙河鄉半河村大灣社和高田鄉馬家村杉樹灣白秧嶺,生境狀況為坡度在25°以下平地和山坡上,海拔為1344~1459 m,土壤類型為黃壤和黃棕壤,土壤較厚,肥力較低,酸堿度(pH值)為5,林地郁閉度處于密林狀態,蓋度為80 %以上,主要優勢種為檫木(Sassafrastzumu)、鵝掌楸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主要優勢群落是孤植、檫木林和杉木林;未受病蟲害干擾;受人為干擾,植被較好。
(5)十齒花共6株分布于扎西鎮院子村大楠木林場,生境狀況為山坡的下部位,坡度為20°,海拔為1484 m,土壤類型為棕壤,土壤較厚,肥力較高,酸堿度(pH值)為6.5,林地郁閉度為中度密林,蓋度為80 %以上,喬木優勢種為十齒花,植被主要優勢群落是杉木林;未受病蟲害干擾;人為干擾明顯,人工杉木林生長較好,植被較好。
(6)珙桐共2株分布于麟鳳鎮龍堂村大灣社鍋圈巖,生境狀況為山坡的上部位,坡度為35°,海拔為1483m.土壤類型為黃壤,酸堿度(pH值)為5.5。土壤較厚,肥力肥力較低,郁閉度為密林狀態,蓋度大于90 %以上,喬木優勢樹種為光葉水青岡Fagus lucida,主要優勢群落為光葉水青岡、笻竹常綠、落葉闊葉林混交林;未被病蟲害干擾;植被存在人為破壞的跡象,但不明顯。
(7)南方紅豆杉僅2株,分布于雙河鄉偏巖村大坡上咀咀上,生境狀況為山坡,坡度在15°~25°之間,海拔為1331m,土壤類型為黃棕壤,酸堿度(pH值)為5.5,肥力較高,林地郁閉度為中度密林,蓋度在70 %以上,主要為兩株巨大的南方紅豆杉,主要優勢樹種為漆樹和華山松,主要優勢群落是華山松林和漆樹林;未受病蟲害干擾;人為干擾明顯,植被較差。
4.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價值
科研價值有鵝掌楸、珙桐、十齒花、南方紅豆杉、紅豆杉、福建柏、桫欏屬孑遺和古老植物,除十齒花外,其余8種保護植物都具有觀賞價值,以上樹種都適合作行道樹和園林樹種,都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藥用價值植物有鵝掌楸、南方紅豆杉、紅豆杉、福建柏、金毛狗和桫欏;用材價值的植物是木瓜紅、南方紅豆杉、珙桐、紅豆杉、鵝掌楸和福建柏,它們都是高級或特種用材樹種。
5保護對策
由于長期忽視該地區植物的保護和合理的開發利用,以及人為干擾等原因,致使植物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和破壞,尤其國家保護野生植物的表現較突出。在本次威信縣國家保護野生植物調查中發現一部分物種已經滅絕,如香果樹(Emmenopteryshenryi) 、柔毛油杉(Keteleeriapubescens)和楠木(Phoebechinensis)等,現存的保護植物主要分布在保護區。根據調查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保護對策。
(1)該地區植被和野生保護植物遭到嚴重的人為干擾,物種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必須對當地群眾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搞群眾對植被和野生保護植物的保護意識。
(2)該地區桫欏分布面積較為集中,分布面積小,都未在保護區內受到保護。可以針對這三種保護植物建設小的自然保護區,強化就地保護。
(3)該地區分布的野生保護植物大多只能用株數統計,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威脅。必須對這些物種種群的瀕危原因、種群特性、生物多樣性、繁殖力、生長等方面研究,為保護物種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建立珍稀瀕危植物的監測系統監測種群變化動態,為林業保護工作提供物種分布動態信息,同時林業人員專門看管。
(4)該地區大部分野生保護物種存在被采集和砍伐,人們對該物種需求量大,需加強進行引種馴化(如珙桐、南方紅豆杉和紅豆杉等),人工繁殖和大規模栽培,滿足人們的需求,野生保護植物便得以保護和發展,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 昭通地區地方志編撰委員會.昭通地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150.
[2] 林云龍.威信縣名木古樹保護管理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0,35(1):112~1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 [J].植物雜志,1999(5):4~11.
[4] 王雍樹.昭通市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03,28(2):61~64.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007-02
作者簡介:李根會(1988—),男,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云南省第二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編號:214305)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