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秀春
(云南省麗江市林業局,云南 麗江 671400)
?
麗江市花椒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華秀春
(云南省麗江市林業局,云南 麗江 671400)
摘要:圍繞麗江市建設生態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對花椒產業發展現狀、成功經驗、存在問題和困難進行了調研,提出了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和對策,以期為麗江市花椒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麗江市;花椒;產業;對策
1引言
為全面了解麗江市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現狀,發掘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總結成功的經驗,找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該市木本油料產業提供可參考的第一手基礎材料,市林業局組成了木本油料產業調研組,于2014年5月6~20日,8月13~31日,分兩次深入到一區四縣,通過采取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走訪種植戶、實地察看種植情況等形式對木本油料產業進行了全面調研。
2花椒產業發展現狀
花椒產業是麗江市繼核桃產業之后發展潛力最大的優勢產業之一。永勝縣東山鄉、玉龍縣黎明鄉、寧蒗縣西川鄉等地,是該市花椒產業發展得最好的地區,當地部分群眾通過種植花椒已走上了脫貧之路。據調研統計,到2013年底,全市已種植花椒25.32萬畝,其中古城區2.06萬畝,玉龍縣1.8萬畝,永勝縣5.41萬畝,寧蒗縣11.48萬畝,華坪縣4.57萬畝。2013年,全市花椒產量5956萬 kg,產值達4.9億元。花椒產業正逐步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3成效及典型案例
3.1花椒產業開發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永勝縣東山鄉、玉龍縣黎明鄉,山大溝深,土地瘠薄,大部分土地都處在干旱半干旱的半坡地帶,人均可利用耕地少,實踐證明,東山鄉氣候類型、土壤類型和生物類型多樣特征等諸多特點,決定了糧食生產不是本區的優勢,而發展核桃、花椒產業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成為全鄉農業產業的主導產業。近幾年來,東山鄉發展了8000畝花椒,由于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經濟收入逐步增加。
3.2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花椒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調查統計,玉龍縣黎明鄉美樂行政村種植了3000畝花椒,2014年全村花椒收入達到70萬元,永勝縣東風鄉村民李某全家5口人,現有花椒1.5畝,收入達到1.8萬元。花椒產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經濟來源。
3.3花椒產業促進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花椒產業的開發,促進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有效地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力,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依托國家退耕還林政策,不斷創新花椒開發摸式,全把過剩勞力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并通過政府的有效組織,大力發展旅游、運輸和勞務輸轉等二、三產業,拓展了農民增收的門路。
3.4花椒產業開發為全區生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麗江市花椒產業開發不僅為林業建設,更為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固水保土、減少水土流失、構建國土生態安全與和諧社會發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4存在的問題
4.1產業發展區域布局零散,規劃不到位
麗江市以退耕還林為依托發展花椒以來,主要是農戶自發種植,花椒種植比較分散。從全市目前花椒產業發展狀況看,花椒種植的適宜海拔、氣候、土壤、地塊,適宜鄉鎮、村、組,年度發展目標任務等都有了較大變化。導致花椒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與糧食、烤煙、核桃、青刺果、中藥材等產業布局有一定矛盾。
4.2缺乏科技支撐,科技培訓力度不夠
一方面是抓花椒產業人員不足,科技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花椒栽培管理和采摘技術(如今對于花椒的采摘依然運用的是人力,這樣不僅花費的勞動力工資高而且很麻煩,影響了花椒產業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加以總結完善;同時,科技培訓力度不夠,還沒有達到讓干部熟悉、讓技術人員精通、讓椒農熟練應用的程度。許多農戶特別是新種植的農戶基本上沒有掌握花椒的栽培、嫁接、施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采收、烘烤、儲藏、加工等技術,科技培訓工作任重道遠。
4.3基礎設施薄弱,影響產業效益
受項目、資金缺乏等因素的影響,市場建設、科技培訓、信息服務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抵御旱災、霜凍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花椒種植地塊水利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特別是連續三年的嚴重旱情,使很多地方旱象極為嚴重,已種植的花椒成活率較低,已成活的掛果率、掛果量受到影響,經濟效益有所下降。
4.4缺乏品牌效應,市場開拓能力不足
目前全市還沒有一家花椒深加工企業,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基本是以原材料形式進入市場,主要靠客商收購,沒有形成穩定的營銷渠道和完善的銷售網絡,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市場開拓能力弱,價格波動大。同時,由于該市花椒產業起步晚,沒有自己的花椒產品和產品品牌,更談不上品牌效應,不利于當地花椒知名度和市場知曉率的提高,加之部分農戶和客商摻雜使假,影響了產品聲譽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5對策和建議
5.1進行科學規劃,指導花椒產業發展。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發展的原則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的發展理念,根據自然氣候等實際情況,摸清全市適宜種植花椒的土地分布情況,掌握基本面積,對全市花椒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規模、產業布局、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合理布局花椒產業基地種植區。將規劃面積落實到村、組、農戶,落實到山頭地塊,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產業全面穩步健康發展。
5.2強化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對發展花椒種植的區域,由農業、林業等部門參與,建立縣級的花椒種植技術和采摘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成立專業的技術服務隊伍,加大對種植農戶的技術培訓、技術推廣和服務力度,積極培養一大批種植能手和實用人才,在種苗選用和種植的各個環節統一標準,規范種植。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根據不同區域特征引進、研發和培育適宜的優良品種,加強對花椒的品種改良技術、品質退化防治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林下作物多樣性配置技術的研究,不斷提升種植科技水平,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推廣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促進無公害化生產。
5.3逐步改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條件。
積極爭取項目,加大對產業區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確保產業基地建設的通水,增強抗旱能力,讓產業基地通路,讓花椒產品能及時外運。
5.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市場開拓能力
引進和培育花椒加工龍頭企業,進行產品的鏈式開發。引導企業與農戶采取簽定單的方式,規范種植技術標準,向農戶提供各種服務,利用麗江的旅游資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建設花椒精深加工項目,努力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參考文獻:
[1] 李瀟,吳應珍.甘肅隴南花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2(2).
[2] 谷麗萍,張伏全.云南花椒產業發展及對策[J].西部林業科學,2015(10).
歡迎訂閱《綠色科技》
《綠色科技》(英文名: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由湖北省林業廳主管、花木盆景雜志社主辦、武漢新興綠色科技研究所協辦的綠色科技類學術期刊。本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龍源國際期刊網、等全文收錄期刊。本刊創辦于1963年,半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42-1808/S,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9944X,國際大16開本精美印刷,全國公開發行。是全國從事農業、林業、生態、環保、旅游、自然資源、綠色產業與經濟、綠色建筑等行業科研、教學、經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參考刊物和論文發表平臺。
訂閱:本刊市場部
廣告許可證:武工商廣字4201009900004號
定價:20元全年:480元
編輯部地址:武漢市洪山區民族大道888號錦繡龍城B41-1802郵編:430073
電子郵箱: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網站地址:Http://www.lskjzz.net
電話:027-81328210027-81328693傳真:027-81328693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01-02
作者簡介:華秀春(1975—),女,傈僳族 ,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產業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