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榮
(安徽省全椒縣襄河林業工作中心站,安徽 全椒 239500)
?
全椒縣古樹名木現狀普查分析與復壯措施探討
王開榮
(安徽省全椒縣襄河林業工作中心站,安徽 全椒 239500)
摘要:提出了以安徽省第三次古樹名木的資源普查工作為基礎,結合全椒縣古樹名木生長現狀,認真分析了全椒縣古樹名木衰敗死亡原因,根據樹木生長生物學特性,提出了古樹名木相關的復壯措施,為加強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古樹名木;衰敗死亡原因;復壯措施
1引言
古樹名木指的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得以保存的年代較為久遠、在科研方面或者歷史文化方面具有價值的樹木。古樹大多年齡超過100年,名木指的是在社會發展歷史上有著重大影響的樹木,其自身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以供人觀賞以及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古樹名木在自然與人類歷史文化中屬于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證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樹名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2現狀普查與分析
全椒縣落實安徽省第三次古樹名木的資源普查工作,就是進一步查清全縣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生長狀況、保護現狀等基本情況,主要包括立地條件、樹種、樹齡、樹高、冠幅、生長勢、病蟲害、權屬、養護及有關資料,徹底掌握古樹名木資源,建立健全古樹名木資源檔案,進一步完善古樹名木管護機制。
2.1普查成果
通過普查統計,全縣古樹名木共計75株,分屬13科18屬,這些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在鄉村旁邊和古寺廟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此次普查在2012年古樹名木調查的基礎上,新增加調查10株,死亡1株,部分古樹衰敗現象嚴重。
2.2衰敗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現今,伴隨經濟的發展,環境條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此外人們對于古樹保護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保護意識薄弱,人為的環境破壞以及保護意識不強等因素,造成少數古樹出現枯稍、斷頭、樹體殘缺的情況,許多古樹處在生長的弱邊緣,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2.2.1樹木自身衰老,生命力減弱
伴隨樹木年齡的不斷增長,樹木的機能也在不斷下降,根系吸收水分以及養分的能力日益喪失,樹木生長缺乏必要的營養,從而造成部分樹枝由于缺乏養分供給,枯萎死亡,例如邱塘銀杏。
2.2.2營養面積小,立地條件差
有些古樹生長在丘陵、山坡、墓地等土壤養分不足的地方,水土流失情況比較嚴重,土壤營養面積比較小,樹木不能得到足夠的養分,容易導致樹木開始衰弱,慢慢枯萎,甚至出現死亡。
2.2.3樹木根部土壤理化性質惡化
觀賞游玩人員較多,地面踐踏頻繁,致使土壤板結,通氣不良,另外,亂倒工業垃圾、亂堆水泥、亂倒爐渣等造成土壤酸化和鹽堿化,理化性質變壞,加速了古樹的衰老。
2.2.4病蟲害和鼠害危害嚴重
伴隨古樹樹齡不斷增加,對于外來病蟲害和鼠害的抵抗能力不斷降低。有時鼠類還會啃食樹根,加劇了樹木衰亡的速度。
2.2.5人為活動是危害古樹名木的重要因素
古樹名木不斷衰弱甚至死亡的原因,除了一些機理性原因之外,還存在一些非機理性的原因,其中主要的是人為因素。如不適當的濫砍亂伐、城市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居民活動等影響了古樹的生長,對于古樹隨意亂寫亂刻,這些都使得古樹樹體受到嚴重損害。
3復壯措施
3.1清除周圍競爭植物
有許多的植物群落,在不同類型的植物之間以及各植物群落內部,需要進行陽光、水分、養分以及生長空間的競爭,因此,需要定時清除古樹投影下喬木、灌木和雜草,保證古樹有充足的生長空間。
3.2改善土壤環境
3.2.1堆放碎木屑
對于板結的地面打孔,或者在樹冠投影下的地面上覆蓋碎木屑,增強土壤自身的透水性、透氣性以及儲水能力,在碎木屑得到自然降解之后,還能夠給古樹提供所需要的養分,并且有利于古樹良好的生長。
3.2.2換土
深挖到0.5 m,需要注意的是,要隨時使用浸濕的草袋子,把暴露出來的古樹根蓋上,配置一些腐葉土、大糞、化肥等營養物質,混合在原先的土壤中,然后再填埋到其中。
3.2.3灌水
每年春季的4月份和5月份需要灌2~3次的透水,在11月末尾或者12月初需要進行冬灌,對于生長在比較低的地勢的古樹,需要修建排水溝或者滲水管網,進行相關的排水工作。
3.2.4施肥
需要詳細調查古樹四周的土壤環境,了解實際情況之后,再確定進行施肥的方式,按照古樹名木的生長需求,確定合適的施肥方式,對于生長情況良好的古樹,在古樹根際四周施廄肥,對于生長情況比較弱的古樹,需要滴注液態肥。
3.2.5種植固氮的植物
在沒有人活動的古樹地表進行豆類植物的種植工作,豆類植物能夠給古樹提供復壯的營養物質,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透氣性能良好的立地條件。
3.3開展古樹的病蟲害預防
古樹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倘若發現,需要及時地進行防治,避免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3.4橋接
對樹勢較為衰弱的古樹,可以使用橋接的方法使古樹恢復原先的生機。具體做法如下,在需要橋接的古樹四周均勻地種植2~3株同種的幼樹,等到幼樹生長后,把幼樹的枝條橋接到古樹的樹干上,就是從樹干一定高度的位置將皮部切開,將幼樹的樹枝削成楔形,然后插入到古樹皮中,使用繩子扎緊,愈合后,因為幼樹根系具有很強的吸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改善古樹內部的養分與水分狀況,對于恢復古樹的長勢有著良好的效果。
3.5補洞治傷
衰老的古樹由于人為的損傷或者病菌的侵襲,木質部容易出現腐爛蛀空的情況,出現大小不一的樹洞,對于樹木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及時地進行填補。在填補的時候,需要先刮下腐爛木質,使用硫磺粉或者硫酸進行消毒,在空洞內部涂水柏油的防腐劑,為了提高觀賞價值,表面用1∶2水泥、黃沙加上色粉面,按樹木皮色、皮紋進行裝飾。
3.6去除枯弱病枝,促發新壯枝
對萌芽力和成枝力強的樹種,當樹冠外圍枝條衰弱枯梢時,用回縮修剪截去枯弱枝進行更新,修剪后應加強水肥管理,以促發新壯枝,形成茂盛的樹冠。對于萌蘗能力強的樹種,當樹木地上部分死亡后,根頸處仍能萌發健壯的根蘗枝的可對死亡或瀕臨死亡無法搶救的古樹截除,由根蘗枝進行更新。
3.7化學藥劑疏花疏果
當植物在缺乏營養、或生長衰退時出現多花多果的情況,這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現象,但結果卻是造成植物營養的進一步失調,古樹發生這種現象后果更為嚴重,這時如采用疏花疏果可則以降低古樹的生殖生長,擴大營養生長,恢復樹勢而達到復壯的目的。疏花疏果關鍵是疏花,可采用噴灑噴施化學藥劑來達到目的,一般噴灑的時間以秋末、冬季或早春為好。
3.8噴施或灌施生物混合制劑
據1995年的雷增普等報道,用生物混合劑“5406”細胞分裂素、農抗120、農豐菌、生物固氮肥相混合,進行古圓柏、古側柏的葉面噴施和灌根處理,明顯促進了古柏枝、葉與根系的生長,增加了枝葉中葉綠素量及磷含量,也增加了耐旱力。
4結語
古樹名木復壯措施,是通過人工的手段和技術,為古樹名木的健康生長創造合適環境,延緩衰老。相信只要林業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會促進古樹名木煥發生機。
參考文獻:
[1] 嚴崇惠.古樹名木衰敗原因和復壯技術探討[J].福建林業科技,2006,33(1):213~215.
[2] 胡寶君.古樹名木的保護和復壯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2):135~135.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05-02
作者簡介:王開榮(1970—),男,工程師,主要從事基層林業站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