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萍
(云南省云龍縣林業局五寶山林場,云南 云龍 672700)
?
云龍縣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探析
林建萍
(云南省云龍縣林業局五寶山林場,云南 云龍 672700)
摘要:指出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森林的面積正在逐漸的減少,這已經成為當代人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之一。森林本身所具備凈化空氣以及涵養水源等功能,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存發展,所以,需要積極開展植樹造林,為我國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以云龍縣為例,對林業的規劃設計以及造林技術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幫助云龍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地區的整體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云龍縣;林業;規劃;設計;造林
1引言
云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屬于保山市、大理州以及怒江州相互結合處。總面積達到4400.95 hm2,云龍縣本身屬于山區地形,山地占據云龍縣總體面積的90 %以上。針對云龍縣的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進行了分析探討,也希望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能夠符合云龍縣的具體要求。
2云龍縣林業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樓大廈逐漸聳立,但是綠色樹木也越來越少。所以,為了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做好林業建設。針對云龍縣而言,林業規劃設計是林業建設的基本前提,而基礎造林技術就是云龍縣林業建設的核心所在。就云龍縣的鄉鎮林業狀況來看,很多專業人士都參與到云龍縣的林業建設中去了,政府部門針對云龍縣的林業發展也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促進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發展。但是在林業的建設上,還需要考慮到土地資源與縣域的協調發展。所以,開展林業建設就成為云龍縣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1]。
3云龍縣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現狀
3.1積極探索研究
就云龍縣而言,針對林業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還處于積極探索研究的狀態之下。也有很多技術人員愿意到云龍縣去,因為云龍縣相比其他城市,空氣質量要好得多。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之下,技術人員也可以更好的進行技術的鉆研。另外,云龍縣政府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為林業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奠定了良好的條件,并且針對其做出相應的規劃,進行更深層次的技術研究。
3.2積極實踐
開展云龍縣林業規劃設計,做好造林技術研究,主要是因為云龍縣的各項基本條件都能符合要求。所以,在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研究中,不能缺少實踐的融入。因為理論上的知識始終要結合云龍縣的實際情況,才能夠發揮其全部的功效。在實踐之中所得到理論也是最準確的。研究云龍縣的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就應該表現出積極的探索、積極的實踐[2]。
4云龍縣林業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分析
就云龍縣的林業實際情況來看,對于林業的規劃設計以及造林技術就需要從造林樹種設計、物種的適應、選擇多樣化的品類、結構復層化、種苗的本土化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化分析,才能滿足云龍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4.1造林樹種設計
4.1.1合理的選擇主要造林樹種
在選擇樹種時,應該考慮到造林地點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以及立地的實際條件。目前在云龍縣的造林規劃設計之中,一般都會選擇適地適樹的原則,按照鄉土樹種作為主體來進行規劃,并且確定一定數量的造林模型或者是造林樹種作為其候選的樹種,再根據當地情況編制造林類型表,然后再根據實際的條件來套用相應的造林樹種。按照這樣的一個標準原則,再由系統自動的實現人工操作過程[3]。
4.1.2建立造林樹種生態
按照造林樹種對于立地條件提出的要求來進行生態特性庫結構的設計。然后做好坡向、土壤的類型、土壤層的厚度、土壤的濕度以及海拔這五項因素來進行具體的劃分:①坡向,分為東、東北、東南、西、西北、西南、西、南八個類型;②土壤類型的選擇主要是根據云龍縣的實際情況,劃分出具體的土壤類型,如黃棕壤、紅壤等;③土層的厚度包含了薄層、中厚層以及厚層三個主要類型;④土壤的濕度包含了干燥、潮濕、濕潤三種類型;⑤海拔包含了海拔上限以及海拔下限兩種類型,主要是針對樹種分布來進行上限和下線的合理選擇。
4.2物種的適應
所謂的物種適地化指的是在選擇植物的時候,應該根據云龍縣的造林規劃設計,把握適地適樹的原則,能夠立足于當地的鄉土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就云龍縣的本土植物而言,因為其自身的適應性較強,所以,也形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體結構,本身擁有良好的抗逆性,所以其生長良好,也體現了物種與人類生活之間長期性的關系。但是就算是本土植物的栽植,也需要考慮到地下水位、光照強弱、污染狀況以及土壤的特點,進行具體植物種類的選擇,如池杉和桃李因為其喜光,所以適合在林地的邊緣之處進行種植;油松、銀杏因為其怕澇,所以適合在地勢的高曠之處種植;因為沙棘、黃護本身擁有較高的耐鹽堿性,所以,可以在堿性土壤上種植。如果不加論證,就盲目的從外地引入森林植物,一旦引入之后,很容易出現樹種不合適本地情況變化的現狀,表現對弱病蟲害抗性、生長不良等表現,甚至部分具有危險性的病蟲害還會隨著植物傳入到云龍縣內,很可能在引入區域突然爆發。所以,考慮到物種適應性的問題,就應該就愛你吃鄉土植物為主的原則,將引入植物作為輔助性的措施,這樣踩能夠構建出協調發展,擁有地域性特色的造林綠化格局,另外,正確的設計原則,還能夠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同時也有利于云龍縣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健康發展。
4.3選擇多樣化的品類
在選擇植物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品種的多樣化,盡可能選擇多類型的植物、多品種的植物,能夠立足于多目標、多功能健康森林的培育,將森林具備的多種效益完全的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夠滿足對森林資源多種需求。云龍縣可以通過野生植物相互之間自然搭配的模擬,考慮到微生物、動物以及植物之間相互的生態交互,同時兼顧生態系統之中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盡可能的減少以人的個別需求作為中心,導致一整片都是單一植物現象的出現,這樣也可以盡量避免因為不搭配的植物組合,對整體的生態系統帶去威脅。在云龍縣的造林規劃中,就可以將耐澇、耐旱、常綠、闊葉、喜陽、喜陰、直立等多種類型的植物進行相互的混植,利用每一樣植物的特性,展現其天資,實現相互之間的補充,達到相得益彰的成效。通過實踐著呢革命,只有多樣化的品種,才能夠實現多樣化的生物性,也只有多樣化的生物,才能營造出相互的生態穩定性,也只有良好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才能夠讓云龍縣林業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力,最終實現林業的物種多樣化發展[4]。
4.4結構復層化
結構的復層化與品種的多樣化之間存在相互的聯系,也就是在進行造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植物的選擇除開多類型與多品種的要求之外,還應該考慮到植物株層間的相互結合以及混配,以便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錯落的復層式植物群落[5]。通過實際的調查,云龍縣按照植物苗期的測定以及無性系來建立雜交苗木,在成活之后,經過一年的生長,在第二年的春天移入到雜種圃進行栽植,按照稍密或者是常規的株行距進行定植處理。按照基本一致的圃地自然環境條和統一的苗木管理方法,進行同條件之下的測定與培育處理。在這一期間觀察苗木的越冬、苗木的生長、病蟲害情況、形態以及物候等形狀。在經過1~2年的測定與觀察之后,在每一個組合之中選擇30 %左右的植株進行無性系的建立,通過采集插穗繁殖與擴繁的方式,等待進入區域之后再進行試驗。對于剩余沒有選擇的植株,則繼續的觀察與測定,其中表現良好的在進行無性系的測定。對于病蟲害、生長極差以及不能越冬的組合要直接淘汰。
4.5種苗的本土化
在設計造林規劃的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種苗的本土化。所謂的種苗本文化指的是在植物的種子以及苗木的選擇中,應該盡可能選擇在本區域之內進行選擇和培育處理。避免出現植物的種苗長途調運的頻率與數量,控制好跨地區、跨生境界的野生植物的采挖與移植。目前,特別是要避免出現南數北調、大樹移植等現象的發生。對于云龍縣區域之內所采收的種子或者是培育出的苗木,都需要通過抗性與耐性的雙重考驗,等待播種或者栽植之后,能夠盡快融入云龍縣的生態系統之中。這樣不但有利于林木本身的旺盛生長,保持良好的性狀,而且還能夠對病蟲害產生較高的抵抗力[6]。
5結語
對于云龍縣的造林工作而言,需要考慮到林業的規劃與設計,只有規劃設計的完善,才能推動造林工作的進一步實施,并且造林技術就是提供規劃設計技術方面的支持,能夠將兩者相互融合才是最佳。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本土化的策略,也就是說要選擇適應的物種,同時還要保證物種的多樣化。所以,樹種不能是單一的,雖然要選擇與云龍縣地理條件、生態系統相匹配的樹種,并不意味就只能選擇一種,多樣化的選擇,才能夠取得更多的收獲。因此,應該對云龍縣的林業規劃設計提出更為合理的建議,同時在配合造林技術,這樣就能將兩者相互的結合,真正達到造富云龍縣的目標。總而言之,就是要明確云龍縣的林業規劃設計,能夠從實際出發來選擇造林技術,實施本土化的策略,這樣才是最佳的造林工作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大文.造林規劃設計及相關技術[J].才智,2011(17):54.
[2] 鄭榮輝.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6):87.
[3] 梁玉紅,唐秀芳,王惠東.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16):123.
[4] 雷洪玉,劉伶利.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36~241.
[5] 趙焜,楊影,賈利.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1):53~54.
[6] 郭帆.營造林規劃設計管理信息系統研發[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17-02
作者簡介:林建萍,女,主要從事林業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