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振忠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坎市林業站,福建 龍巖 364000)
?
竹山養羊——永定區歧嶺鄉發展林下經濟的首選模式
簡振忠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坎市林業站,福建 龍巖 364000)
摘要:指出了在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林下經濟不斷涌現,實現了農業、林業和牧業的資源共享,提高了經濟效益。結合林下經濟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意義,以及竹山養羊這種經營模式在發展毛竹林下經濟中的優勢,提出了將其作為歧嶺鄉發展林下經濟的首選模式,以期為龍巖市永定區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下經濟;毛竹林;竹山養羊;經濟模式
1引言
林下經濟是近幾年在農業領域發展起來的,它以現有的林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為基礎,綜合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樹蔭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和中藥材。在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下經濟獲得推廣,集體林地承包到戶,在充分利用林地的條件下實現科學致富。在大力發展林下產業的同時,不斷擴展林中產業和林上產業,形成立體式的復合生產經營結構,實現農林牧行業的資源共享和協調發展。
2林下經濟及其意義
2.1林下經濟的概念
林下經濟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重要依托,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采集業,不僅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形成負荷生產模式,實現林業、農業和畜牧業的多重豐收,實現土地資源、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資源的共享和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
2.2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
2.2.1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福建的林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10,是典型的山區省,林業資源十分豐富。在福建某些多山多林的地區,廣大農民為了致富就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林地上。現階段農民增收的渠道十分狹窄,只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才能變山為寶,實現增收,加快興民富民的步伐。在農林牧不同的行業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帶動加工、運輸和物流產業的進步,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1]。
2.2.2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
現階段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可以將多種經營項目轉移到林下,優化產業結構,林地復種指數得以提高,節約土地資源的同時,可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符合新時代綠色、環保、健康的經營理念,推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的集群發展,形成大產業、大品牌的發展格局,產業優勢逐漸轉變為經濟優勢。
2.2.3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保證
新時代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了林業強區建設,同時各項配套改革全面鋪開并不斷深化,引導不同的生產要素向林業集聚,實現了粗放林業向集約林業的轉變、數量林業向質量林業的轉變、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的轉變,從整體上看,林業資源大省也逐漸向林業強區過渡。林下經濟是一項新興的富民產業,其最顯著的特點是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大。只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才能為林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單位面積內的林地產出率也才能夠提高,克服了傳統林業發展中林木生長周期長、收益慢的問題,實現了不同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快了穩增長的步伐,同時農民參與林業建設的熱情得以提高,為立體化林業建設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農民群眾更加注重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經營管理知識,不斷涌現出一大批農民技術員和種養能手,為建設林業強區提供了更多的物質基礎和智力支持[1]。
3林下經濟的發展原則和常見模式
3.1林下經濟的發展原則
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必須保障林木本身的生長發育,在不影響原有林地林木生長的情況下,可以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并且種植作物不得與現有的林木出現強烈的養分和水分的競爭,同時種植的作物必須與林木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播種多年生的牧草,必須避免牧草的根系與林木的根系出現交叉,從而產生肥水競爭現象。林下植株的需水期最好與林木的需水期錯開,同時應具有較強的氣候適應性。種植的作物與原有林木之間不會有共同的病害和蟲害。
3.2林下經濟的常見模式
3.2.1林禽/畜模式
在林下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或者種植一定密度的牧草,在周邊地區設置圍欄,養殖牛羊雞等牲畜,林木為牲畜提供良好的遮陰條件,成為牲畜的天然“氧吧”,提供良好的通風降溫條件,提高了牲畜抵抗疫病的能力,便于牲畜生長。放養的牲畜吃草吃蟲,不會啃食樹皮,糞便又是林木的天然養分,與林木的生長形成良性生物鏈循環。林地養殖解決了牛羊等牲畜無法運動的矛盾,有利于動物生長。
3.2.2林菜/糧模式
在林下種植蔬菜,也是一種十分緊急的發展模式,林下可以種植一定密度的菠菜、辣椒、大蒜等蔬菜,或者棉花、小麥、綠豆等農作物,林木的落葉為蔬菜和農作物提供良好的養分,避免受到當地風力的破壞,同時農作物與林木之間不會出現養分的惡性競爭,可以優勢互補。
3.2.3林草模式
在林下種植牧草或者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林木的生長不會對牧草產生影響,牧草收割后可以為牲畜提供優良的飼料。
4歧嶺鄉發展林下經濟的探討
4.1永定區歧嶺鄉氣候和森林資源概況
龍巖市永定區歧嶺鄉位于永定區東南部,東鄰大溪鄉、湖坑鎮,南連下洋鎮,西與廣東省大埔縣長治鎮和本縣城郊鄉毗鄰,北與陳東鄉接壤,面積75.2 km2,地勢北高南低,大部分屬丘陵地貌,最高峰是金豐大山主峰天子崠,海拔 1296 m。鄉政府駐地岐嶺十字路,距縣城24 km。轄14個村民委員會,有38個自然村,133個村民小組。人口有3162戶、1.2萬人。屬漢族,講客家方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長青,年平均溫度20°C,無霜期330 d,年平均降雨量1690 mm,年日照數1907 h,東南風居多。屬典型的“夏長不酷熱,冬短不嚴寒”氣候。森林資源豐富,有杉木、松木、毛竹和各種雜木等,林地面積10.4萬畝,林木蓄積量20萬m3,其中毛竹林2.6萬畝。該鄉具有獨特的毛竹林資源優勢,毛竹林面積占全鄉林地面積的1/4。境內有3家竹制品加工企業,每年出產毛竹20多萬根。從事竹產業的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
4.2山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波爾山羊適應性強,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內陸、半荒漠都能生活。在我國南方地區以溫熱為主,深秋冬季有時出現干熱,對于這樣一種氣候條件和各種植被叢生的生態環境,波爾山羊亦非常適應,波爾山羊和其它山羊一樣,喜食灌木、樹葉、雜草、樹枝、竹葉。灌木樹葉的利用率可達90 %,鮮草的利用率可達100 %。
4.3毛竹林發展林下經濟的優勢
毛竹林是我國亞熱帶主要的竹種,廣泛分布于福建地區,是我國人工竹林面積最大、用途最廣、開發效益最高的經濟竹種,在閩西北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具有大面積的野生和人工栽植的毛竹林,該竹種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自然更新能力,能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毛竹林是個天然氧吧,生態價值極高,而且,毛竹林出產的毛竹是建筑中的棚架原料和竹制品及竹工藝品的原料,出產的竹筍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能為林農創造極高的經濟價值,這就是毛竹林本身所具有的優勢。
所謂竹山養羊,就是在毛竹林下散養山羊,是林下經濟中的一種林畜模式。結合動植物之間互利共生的原則,毛竹林下具有豐富的野生牧草(若野生牧草不足,可以在毛竹林下人工種植牧草來補充)可以為羊群提供豐富的自然飼料,竹林與牧草和諧共生,牧草的自然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羊群擁有豐富的飼料,糞便可以為牧草和毛竹林提供豐富的養分,促進毛竹林和牧草的生長,三者與自然可構成封閉的循環體系,養分在體系中不斷流動。此外,毛竹林下林蔭空間極大,氧氣充足,能為林下散養的羊群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減少了羊群疾病的發生,提高了成活率,而豐富的牧草又為羊群提供了充足的飼料,對羊群的生長極其有利,產出的肉羊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且純天然。而其它幾種林下經濟經營模式如林菌模式、林藥模式、林菜模式的經營對象在毛竹林下與毛竹林互利共生的作用相對不那么明顯。這就是竹山養羊作為發展毛竹林下經濟經營模式的重要自然優勢和經濟優勢。
4.4歧嶺鄉林下經濟的首選模式為竹山養羊
發展林下經濟,要在維護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求,以促進農民增收得實惠為目的,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業綜合效益為核心。努力確保林下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其真正發展成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歧嶺鄉既有適宜山羊生長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又有大面積的毛竹林,在永定區歧嶺鄉發展林下經濟的首選模式無疑就是竹山養羊了。
4.5竹山養羊的技術要點
4.5.1竹山的選擇
要離村莊一定距離,交通方便,光照較充足,野生牧草生長茂密,具有充足的飲用水,坡度在45°以下,每公頃立竹量在100根左右。同時要考慮到羊群對周圍農作物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4.5.2羊圈的建造
位置宜選在竹山居中地段,要避風平坦,高燥向陽,排水方便,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布局,用土墻或磚木及水泥瓦或石棉瓦等建造高2~2.5 m的樓臺漏縫地板式羊舍,大小長度以養羊數量及發展目標而定。
一般羊舍要求門寬3 m,占有面積1~1.2 m2/只,羊床離地1.5~1.8 m,羊床用7~10 cm寬的竹片鋪釘平整,竹片間留1~1.5 cm寬的間隙。舍內設懷孕母羊欄、哺乳帶羔欄和肉羊欄等分類圍欄,并安裝草架和水料槽。舍外設有運動場,并在運動場一端搭建涼棚,設置草架和水料槽,周圍用圍墻或圍欄圍起。
4.5.3品種選擇
要選擇對高山陡坡環境適應性強,生長性能好、飼養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的品種。一般選擇多胎、母性好、早熟、四季發情、個體較大的本地山羊為母本,與優質公羊如南江黃羊、波爾山羊等雜交。
4.5.4羊群結構
群體不宜過大,飼養規模必須從竹山面積、草質草量以及自身的資金、管理經驗等實際出發,不能盲目求大,急功近利。一般規模以 100~150只/群為宜。羊群中要以繁殖母羊為主,母羊比例要達到65 %~70 %,其中能繁母羊占50 %以上,公母比例1∶20~30,公羊要定期更換,避免出現近親繁殖。
4.6推進竹山養羊的策略
4.6.1重視羊群和毛竹本身的生長
毛竹林與羊群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但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兩者的獨立性。可以想象,如果毛竹或者羊群有一方出現病變,對另一方的影響將十分巨大,整體的經濟效益也不會提高,因此在推進林下養羊的過程中,需要先做好毛竹林的規劃,將林下經濟和產業化建設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先進的管理知識,例如種植密度、病蟲害等,在養羊方面,也應及時做好羊群的防疫工作,按時注射疫苗,做好養殖的監督管理工作。在管理方面,積極搭建出與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的合作平臺,不斷引進新的管理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轉變,建立完善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模式,提高生產過程的標準化,保證林下產品的質量。
4.6.2創新發展模式
雖然林下養羊歸為林畜模式,但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大力開展養殖的創新工作,例如在林下套種以根為主的經濟藥材,羊群在啃食藥材葉子的同時,不會影響藥材根部,提高羊群的抵抗力,實現多種豐收[5]。
4.6.3重視市場建設
林下養羊的目的是提高經濟收益,因此在推行毛竹林下養羊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市場建設,不斷拓寬市場渠道。在具體工作中,對內可以建立林業資源的評估體系,對外可以建立產品交易中心和專業市場,不斷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同時集中力量吸引更多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入駐,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組建出專業合作社,建立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4.6.4完善政策
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的具體發展狀況爭取財政部門的支持,解決現階段林下經濟中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不斷培育主導型產業和龍頭企業,實現標準化經營和管理。同時要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努力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經濟問題,爭取稅務部門的支持,按照生產者銷售產品的實際情況對林下經濟免征增值稅。
4.6.5扶持典型項目
林下發展之初,很多竹山養羊項目都是由農戶自發組成或者盲目跟風組成的,盲目性、探索性和實驗性較強,可能導致多數農戶無法收到預期的效益。因此,必須扶持好典型項目,采用大戶帶動,培訓出一批具有經濟實力和發展規模的重要農戶,發揮重要的示范作用。
5結語
竹山養羊是毛竹林下經濟的優選模式,也是歧嶺鄉結合該鄉特有的地區優勢首選的林下經濟模式。通過大力發展竹山養羊,配合帶動其它林下經濟模式比如林下種植中藥材(林藥模式)、林下養雞(林禽模式)、林下種植食用菌(林菌模式)的發展,同時不斷拓寬市場流通渠道,一定能讓當地經濟得到跨越式的發展,讓林農獲得較大幅度的增收。
參考文獻:
[1] 杜鳳國,張淑媛,王戈戎,等.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15,26(10):183.
[2] 于小飛,吳文玉,張東升,等.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J].林產工業,2010,37(4):57.
[3] 楊愛農,張磊,陶超,等.六安市裕安區林下經濟發展設想[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4):108.
[4] 宋志勇,楊鴻培.閩東地區林下經濟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22(7):120.
[5] 彭斌,劉俊昌.發展林下經濟促農增收脫貧路徑初探[J].學術論壇,2013,36(11):100.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21-03
作者簡介:簡振忠(1967—),男,營林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