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樹紅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六苴鎮林業站,云南 大姚 675400)
?
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分析
起樹紅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六苴鎮林業站,云南 大姚 675400)
摘要:指出了森林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發展區域經濟的時候,必須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針對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且提出了一些發展對策,以期為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引言
森林資源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只有合理開發和保護森林資源,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云南省,其森林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區域經濟發展與東部地區的省份比相對比較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云南森林資源在開發、利用和保護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仍需在實踐中不斷協調云南區域經濟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之間的關系,改進和創新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2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2.1只有實現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才能滿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隨之而來的是人口數量越來越多,森林資源的消耗量也越來越大,從云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其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并不高,盡管森林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在開發過程中存在“殺雞取卵”的現象,再加上林業加工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對木材的需求量也更高,導致云南森林資源的供給量逐年下滑,森林資源供需矛盾越發明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實現云南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只有實現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才能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云南位于我國的西南部,其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近幾年,隨著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的深入推進,云南省的社會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對森林資源的需求也更加復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生態需求的增加,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云南森林資源遭到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生態面臨的危機愈加明顯,每年發生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災害的數量越來越多,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脅。②經濟需求增加。木材作為一種天然無污染的材料,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綠色、環保的經濟產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涌入林業市場,這雖然在一方面促進了云南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加劇了森林資源緊缺的現狀,對云南社會的長久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協調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發展。
2.3只有實現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才能滿足人類社會消費結構轉變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隨之變化,更加注重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云南省作為我國森林資源集中的區域,承擔著改善濕地生態系統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森林資源具有凈化空氣、吸收粉塵、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功能,同時還能釋放負氧離子,兼具殺菌等保健功能,對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只有實現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才能滿足人類社會消費結構轉變的需求。
3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應堅持的原則
3.1堅持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
近幾年,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并針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有些地區并沒有將這些規章制度放在眼里,一味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采伐林木,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不僅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會導致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威脅。云南地區在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也存在一些不遵守法律法規的現象,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監管,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力求讓所有森林資源開發者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
3.2堅持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協調發展的原則
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是云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堅持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協調發展的原則,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對于森林資源來說,眼前發展是一種短暫性的發展,它是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如果過度重視眼前發展,必定會影響到森林資源的長遠發展,當然,如果只重視長遠發展,而不重視眼前發展,也不可能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森林資源的保護是一項整體性、復雜性的工作,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合理控制資源的開發利用度,堅持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權利的原則。杜絕出現亡羊補牢、舍本逐末的現象。
3.3堅持森林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進行的原則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都是堅持“先開發、后治理”的原則,這雖然在表面上滿足了保護森林資源的要求,但事實上并不是長久之道,長期以往,必定會導致森林資源的破壞,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機,云南省的森林資源儲備量正呈現出逐步減少的趨勢,如果不及時采取治理和保護措施,必定會對本省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在森林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合理的計劃,既要保證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必須保證森林資源能很快恢復,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經濟與森林保護的同步、協調發展。
4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4.1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
要實現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首先必須有完善的林業管理法律法規作為保障,我國各級政府應當完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利用政策引導和法律法規來約束公民對森林資源保護的意識。其次,必須加強管理,將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和減少亂砍濫伐現象的發生,此外,政府還必須完善與森林資源保護相關的投資和稅收制度,優化林農的利益結構,杜絕短期投資行為的出現。
4.2實行科學的林業建設政策
科學合理的林業建設政策應當建立在當地林業發展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對于云南地區來說,林業建設的科學政策應當具備二點:①應限制森林資源的消耗量,對采伐限額要有明確的限制,尤其是在天然林木的采伐上;②應當以提高森林覆蓋率為基礎,將植樹造林放在首位,進一步擴大人工林的面積。
4.3實施林業分類經營
根據云南森林資源主體功能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態公益林的主要經營目標是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商品林主要是以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標。對于商品林來說,應當采取集約經營的模式,這樣才能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對于生態公益林來說,則應當采取封山管護、杜絕采伐的管理模式,以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4.4以產業體系建設帶動生態體系建設,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
首先,生態建設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是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市場是社會分工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體育、生態等新興產業不斷從傳統產業中分化出來,并不斷市場化,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動力。生態建設產業化則是這一分化過程的具體結果,它不僅從第一產業中分化出來,而且還涵蓋了第二、第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傳統家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生產體系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和其他產業轉移,這種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決定了林業建設必然要由一家一戶走向聯合,走向社會化、市場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其次,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科學之路。如云南省大姚縣以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的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境內分布有種子植物136科,1148種,產野生中藥材580種,而且有不少核桃、板栗、花椒等經濟林木、野生食用菌、林菜等產品,已為林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有以產業建設帶動生態體系建設,切實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
5結語
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客觀必要性,只有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才能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消費結構轉型的需求。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過程中,應當完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優化林業建設政策,并對林業實行分類經營。從而更好更快地實現森林資源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 趙曉麗.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探究[J].中華民居,2014(6):133~133.
[2] 桂金玉.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9.
[3] 王天榀.淺談森林資源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J].魅力中國,2014(20):51~51.
[4] 楊梅花.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以促進生態環境建設[J].綠色科技,2014(11):55~56.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27-02
作者簡介:起樹紅(1974—),男,彝族,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保護、林產業建設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