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 【摘要】我國在大范圍的推行營改增后,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并對各行業的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營改增實行,會轉變以往的會計核算方式,并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就需要積極應對這種稅收制度的轉變,并完善自身的會計核算方式,對會計核算進行有效調整,并針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制定出相應的改革方案,才能夠得到健康、長遠的發展。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營改增后相關會計處理及影響。
【關鍵詞】營改增 ?會計 ?影響
一、概述“營改增”
“營改增”實質上就是將原先的營業稅改成增值稅,本質上就是以前所繳納的營業稅項目,現如今已經轉變成為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僅僅只是針對產品、服務來進行征收的,在很大程度之上將納稅的環節進行合理的優化,預防發生重負征稅的情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針對現如今我們國家經濟與社會的形式來進行出發,深入的進行改革與部署,加大了加快稅制改革腳步的速度,從而合理的減弱了稅收的負擔,將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成功的加快了服務業,尤其是高科技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拉動了內需的消費,最終使得產業結構的轉變進行有效的推動,持續性的發展其中先進的功能。
2016年5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營改增在全國范圍之內進行推廣,其范圍主要涉及了生活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以及各個企業,先前的營業務永遠不予以利用。另外,有關增值稅的制度也在逐漸的走向規范化的道路,這是從1994年之后,最大范圍的一次歷史性創新。
在營業稅和增值稅共同實行的這段時間,將營業稅改成增值稅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的三個方面:首先,在減稅的方面來進行著手,將營業稅變成增值稅之后,最初在進行營改增試點的時候,主要就是針對服務業的,營業稅的稅負要比增值稅的實際稅負重,所以就是以減弱繳納營業稅為主的服務業的稅收負擔來進行實施的。再者就是出于延長抵扣鏈,促進商品流通的考慮,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在實施營改增之后,將之前抵扣鏈條發展成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而且還從有形的商品發展成為無形的資產、不動產以及各項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服務于商品之前的流動。最后則是考慮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經過“營改增”試點后,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提高。據統計,2014年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為48.2%,與此同時還比之前加大了2.1%。
二、實施營改增后對企業會計核算造成的影響分析
(一)影響了企業收入核算工作
在針對各項開展的后續活動,企業在正常經營的過程之中,獲得營業收入成為產品銷售以及工程承包的收入等等方面。企業子在實施營改增之后,要提前的依據自身企業經營所取得利潤的多少進行繳稅。和營業稅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第一,就是依據工程收入來進行計算,再者就是根據適用稅率的高低。一把在營業稅改成增值稅之后,就不用在進行營業稅的繳納,但需要繳納適量的增值稅,相應的也就說明了企業相關工程業主收取的工程款,這筆工程款就是要從增值稅稅款之中減掉,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增值稅的發票上注明工程稅款和價款兩者的標準,企業在進行營改增之后,工程的全部收入也就是企業的收入,其中并不涵蓋稅費。
(二)對企業成本核算帶來的影響分析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中,各個企業已經逐漸的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在沒有正式實施營改增之前,企業的成本主要就是各項的價稅合計金額而成的,在實施營改增的政策時候,企業就得要對成本工作的價稅進行科學、合理化的分離。
(三)對企業相關稅款申報及繳納的影響
事實上,我們國家相關稅收管理機關會依據地域之間的不同,會分成各個不同的部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稅以及地稅,營業稅通常都是將其納入到地稅部門管理之中,然而增值稅屬于相對較低的共享稅,那么就得需要在國稅部門予以繳納。
三、營改增后相關會計處理措施
(一)科學設置會計機構
企業在進行會計監督管理的同時,應當設立單獨的會計機構,配置專業的會計工作人員,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獨立性,避免其他部門以及無關人員的插手,減少外部影響。對于企業而言,對于會計這一崗位的核算人員,應當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途徑進行選拔,實行專人專崗制,會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本著公正、認真、謹慎的態度,確保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二)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管理措施是企業健康持久發展的前提。一方面,企業應當加強內部管理,針對所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會計工作制度,在日常賬務處理中應當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進行科學的歸類,建立符合原則的建帳流程,整改與完善不符合規定的相關制度等,由此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的高效性、準確性。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實行強有力的控制制度,建立可操作性強的成本核算制度、計量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核制度、財務監督制度、財務清查制度、財務牽制制度等,對會計工作形成一定的約束,以保障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化執行。
(三)強化會計監督制度
會計監督職能是會計工作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能否正確發揮會計監督職能,關系著企業會計信息的合理性、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也關系到企業會計行為的合法性、合規性。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核算管理起著關鍵性作用,所以,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監督制度,以此保證企業行為的合規化與合法化。對于內部監督管理,企業應當加強對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視,通過監督來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對于外部監督管理,企業可以引入外來機構監督企業的納稅情況、財務制度執行等情況,確保企業不出現違規違法的現象。此外,稅務部門與審計部門應當定期檢查企業會計核算、確保建設成本真實性。
總之,現在,“營改增”稅制政策已經在全面推行,全國各個地區,各個行業都嚴格按照新稅制政策的規定繳納增值稅,在此過程中,企業必須充分了解“營改增”的具體內容,降低企業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面對的風險,繼而有效利用稅改新政策的有利的一面,推動自身的穩步發展,取得良好的經濟收益,同時穩定的度過這一時期,最終實現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海泉.營改增后相關會計處理及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4,21:275+278.
[2]嚴先鋒.“營改增”的會計處理及其對財務的影響——以交通運輸業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11:86-91.
[3]劉東輝,蘇佳萍.營改增后相關會計處理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3:59-60.
[4]張靈娜.企業營改增的若干問題淺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S1:80.
[5]耿貴珍,劉新梅,李善星,陳思穎,郭燕.“營改增”對企業會計處理及報表的影響分析——以交通運輸業為例[J].交通財會,2013,0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