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迪(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
從經濟倫理角度看我國個體消費問題
樊迪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面對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我國部分消費者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本文就我國個體消費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試圖探究其原因,從而運用消費倫理的知識提出一些解決對策,希望以此幫助消費者養成科學健康合理的消費方式,進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經濟倫理;個人消費;原因;對策
消費是人類的一個永恒的話題,對于這一話題,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是消費,什么是經濟倫理, 究竟消費與倫理是什么關系,怎樣才算奢侈消費,這些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所忽視的。本文就此對有關消費與倫理的基本概念進行簡單闡述。
(一)經濟倫理視角下消費的概念。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一種倫理現象,消費不僅僅包括吃、喝、玩、樂等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為,它也是使人獲得全面的自由發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積極行為。
(二)消費蘊涵的倫理問題。消費首先蘊涵的倫理問題是人(作為消費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問題:最終都是以使用、攝取與扔棄和、排泄自然對象為歸依——消費者主權加重了濫用、污染。消費其次蘊涵的倫理問題是人(作為消費者)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個人消費不僅從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屬于公共事情,而且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也屬于公共事務:例如抽煙等等。不僅如此,人與自然之間的倫 理關系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消費最后蘊涵的倫理問題是人(作為消費者)與自己之間的關系問題即人必須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必須具有獨立自主性。
(三)經濟倫理的概念。經濟倫理是指人們在經濟生活當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指導人類社會經濟的價值觀。一方面,道德通過規范約束人,成為社會秩序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價值觀念引導人的行為,從而形成一個自恰的系統,正如現實需要信念或虛幻的理想支撐一樣,價值觀念起到一個良心前提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與此同時各種消費問題也凸顯出來,本文將就幾個典型的個體消費問題進行簡單闡明并對此進行原因分析以更好地指導人們科學消費。
(一)我國消費領域的個體消費問題。
第一、奢侈性消費。 其一,概念:超越了實際消費需要的鋪張浪費,“超越實際需要”的界定具有三層含義,從消費的根本目標來說,就是遠遠超越保障消費者自身生命存在和身心健康發展,從消費者個人收入的角度說,就是遠遠超越了同樣收入水平的平均消費支出;從社會經濟增長水平來說,就是遠遠超越經濟增長水平的消費水平。 其二,道德判斷:奢侈性消費既不符合消費者的經濟收入狀況,也不符合消費者實際生活的價值背景;既因無效損耗資源而傷害了其他消費者,又在社會中造成了不良的消費風氣;既浪費了資源而妨礙經濟增長,又傷害他人、敗壞社會風氣。
第二、吝嗇性消費。 其一,概念即遠遠達不到實際需要的消費。具體地說,從消費的根本目標來說,就是遠遠達不到保障消費者自身生命存在和身心健康發展,從消費者個人收入的角度說,就是遠遠達不到同樣收入水平的平均消費支出;從社會經濟增長水平來說,就是遠遠達不到經濟增長水平的消費水平。 其二,道德判斷。首先,面對市場經濟,客觀上不利于經濟增長;其次,面對消費的根本目的,客觀上不利于人類美好生活。
第三、盲從性消費。其一,概念:也叫隨大流消費,就是盲目地追隨時尚的消費(追漲效應)。其二,道德評價:消費就完全偏離了消費的本性,偏離了理性的軌道。
(二)個體消費問題的原因。
第一、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不只是資本、生產力的全球化,更是文化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圍內,消費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正在盛行,輕松消費,過度消費也成為人們的習慣。
第二、傳統與消費倫理觀的影響。 古代傳統的消費觀溯源于以下幾大家如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孔子的“節用以禮”、“安貧樂道”,孟子的“養心莫善于寡欲”。不難看出我國傳統的消費觀的核心就是講求節約節儉,反對奢侈浪費。而近年來,我國在刺激消費問題上之所以事倍功半,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在觀念形態上尚未實現從傳統的消費觀向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消費轉變,因此傳統的消費觀成為制約消費的重要因素。
第三、科技和大眾媒體的影響。從趨勢上來看,科技發展速度對科技產品的誕生的周期越來越短。首先,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科技的發展,如鋪天蓋地的廣告不僅循環播放,很多更是作為商業產品直接植入到電視電影和網絡平臺。其次,科技影響我們許多的日常的生活,如今天手機的功能有閱讀的功能、有理財的功能、還有醫療的功能,甚至有一些其他定位等各種功能,所以像這樣一些科技產品的功能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上這些典型的消費問題是基于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分別從消費者個人、政府以及社會媒體三方面入手試圖找到一些建設性的解決對策。
(一)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因此,樹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消費觀有助于人們合理性消費。第一、培養適度的消費觀。既不主張對物質財富追求一味采取節儉,也不贊成對物質財富的揮霍浪費,它所提倡的是對于物質的敢于消費又善于消費的消費觀。第二、培養科學的消費觀。科學消費觀包括節儉消費,也就是在消費前做好規劃,不是一味跟著感覺走。此外,科學消費還包括文明健康消費此外,消費者還應客服虛榮心和攀比心等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第三、培養生態消費觀。生態消費觀包括綠色消費和循環消費。
(二)擺正對大眾媒體的導航作用。現如今,報刊、雜志、網絡、電視的普及,大眾媒體對消費者的影響越來越大。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經濟與倫理道德的沖突中,有些報道喪失了真實性,片面的宣傳物質至上等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廣大消費者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誤導,引起消費觀的困惑。所以一方面,媒體自身應規范自己,尊重消費者利益,傳播最真實的信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大眾媒體進行監督,形成以道道網絡監管,促進社會良性體制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承宗. 對個體消費行為的倫理思考.《許昌師專學報》. 2002,3.
[2]孫立平.《斷裂:20世紀年代依賴的中國社會》[M]北京:社會文獻出版社. 2003.
[3]何小青.《消費倫理研究》[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07,74.
[4]王寧.《消費社會學: 一個分析的視角》[M]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 145.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37-01
作者簡介:樊迪(1990—),女,漢族,河北石家莊市人,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方向:歷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