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皓(云南民族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
我國夫妻家庭暴力基礎性概念探究
曾冠皓
(云南民族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家庭暴力問題是目前我國社會普遍存在并且需要迫切解決的社會家庭問題,夫妻家庭暴力是整個家庭暴力問題中最為主要的方面,本文從夫妻家庭暴力問題入手,對夫妻家庭暴力問題的概念、特點和危害進行相關的探討和分析,以求對夫妻間家庭暴力的基礎性理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家庭暴力;夫妻家庭暴力;社會危害
在通常情況下,家庭暴力通常被認為是身體上的毆打虐待行為,但是這一理解太過片面和狹隘。關于家庭暴力的定義,在2016 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對此作出如下的規定:“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身體侵害行為和精神侵害行為是法律明確規定的家庭暴力行為,但是在學術界關于家庭暴力的認定存在著以下四種類型: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以及經濟暴力。關于家庭中的性暴力問題,如果雙方并非夫妻關系或者同居的男女朋友關系,這就不單單是家庭暴力的問題,已經構成了刑法中的強奸罪,屬于刑法應該調整的范疇。
綜上所述,夫妻家庭暴力應包括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通過以上對家庭暴力概念的分析,與整體的家庭暴力相對比來說,夫妻間家庭暴力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一)主體特定性。“家庭”二字表明家庭暴力只能發生在生活在一起的具有血緣關系、婚姻關系或者撫養關系的家庭成員之間,家庭性也是區別于其他暴力的最顯著的特征。在夫妻家庭暴力中,施暴者主要是男性成員,一般是以丈夫的身份對妻子進行家庭暴力。而受害者主要集中在妻子一方,因為他們相對于家里的成年男性成員在生理上和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所以容易成為被家暴的對象。根據全國婦聯權益部門統計,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對妻子實施暴力的占絕大多數,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90%--95%是女性。
(二)隱蔽性。隱蔽性是夫妻家庭暴力最為突出的特征。家庭相對來說是一個獨立的、封閉的生活環境,大多數人進行家庭暴力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里,這就切斷了家庭暴力向外傳播的信息渠道,外人是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家庭暴力的發生。從暴力的形式上來看,身體上的暴力傷害是比較容易發現和識別的,但是“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使大部分的受害者在外人面前有意的遮蓋身體的傷口,掩蓋事實的真相。而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是十分隱蔽的暴力行為,傷害結果也并不明顯,外人是無法從受害人的外表上發現任何線索的。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婦女的性觀念都比較保守,絕大多數都認為夫妻之間的性暴力相對于其他暴力更難以啟齒,所以她們很難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并且更難找到救濟自己的方法。
(三)持久性。夫妻家庭暴力的隱蔽性決定了家庭暴力的發生一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決,這就為家庭暴力的多次發生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多數的受害者遭受家庭暴力時,不想向外界公開或者尋求幫助,一般都是采取忍受的態度,這種縱容的態度使得施暴者無法意識到自己暴力行為的違法性,也就不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暴力情緒從而形成使用暴力的習慣,這就使家庭暴力不斷的重復出現甚至會加重暴力的程度。
夫妻間家庭暴力行為不僅會在暴力持續時帶來嚴重的傷害行為,在暴力結束后對家庭的和睦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十分嚴重的家庭暴力可能會對社會的穩定帶來嚴峻的考驗。
(一)影響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害者是家庭暴力的直接承受者,身體暴力會給其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嚴重的還可能威脅到生命。在忍受身體的傷害的同時,還要忍受精神上的摧殘。具體到夫妻家庭暴力中,遭受暴力的婦女一邊要忍受丈夫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一邊還要擔心這種暴力的時刻降臨。長期生活在緊張、壓抑的生活環境中,摧毀了她們對生活的積極性以及理性的思考能力,伴隨著的是負面情緒的積累。在這種情況下,要么是被徹底的壓垮,患上精神疾病或者出現自殺的行為;要么是崩潰后瘋狂的報復,以暴制暴,走上一條不歸路。
(二)破壞家庭和睦,影響子女成長。夫妻家庭暴力不僅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也直接破壞著夫妻之間的感情,夫妻感情破裂嚴重的可能導致婚姻的結束,一個美好的家庭可能就因此而分崩離析。
有統計表明,60%以上的人在對配偶實施暴力的同時,也經常對子女實施暴力。即使子女沒有直接遭受到家庭暴力,家庭破裂對他們也有著相當嚴重的影響。未成年人的心智還不健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長期生活在不斷發生家庭暴力的環境中,不斷目睹自己父母之間的爭吵和毆打,會對其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如果因為家庭暴力而導致夫妻離婚、家庭分裂,會使子女以后都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對他們以后的性格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比如,性格會變得很懦弱并且不愿與他人交流,從而導致生活質量和學習成績都會下降,長大后還可能會對婚姻出現排斥或者仇視心理。所以一個完整和諧的家庭對未成年子女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暴力的危害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
(三)威脅社會的穩定。夫妻家庭暴力可能使一個家庭就此分裂,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不穩定因素,這些都對社會的進步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離婚率的上升,大多數忍受不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最終可能都會選擇離婚來使自己脫離苦海。第二,可能會出現刑事犯罪的情況,施暴者可能會變得失去控制,從而把受害者打成重傷或者威脅到受害者的生命。而受害者可能會不堪忍受采取報復心理,變成行兇者,造成惡性的刑事案件。第三,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未成年子女,因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關愛和溝通,相比其他青少年來說,更容易產生人格上的扭曲,仇視社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陳涵均.我國家庭暴力法律規制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張仙花. 家庭暴力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
[3][美]麗貝夫·J·庫克著,黃列譯:《國家根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負有的說明責任》,《外國法譯評》,1998.
中圖分類號:D9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074-01
作者簡介:曾冠皓(1990.10-),回族,河南南陽人,現住云南昆明;云南民族大學;民商法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