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天津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天津 300387)
?
淺談陸高誼“一題數作法”在作文教學中的實踐
趙陽
(天津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天津 300387)
摘要:20世紀40年代,陸高誼主編的一系列“一題數作法”作文叢書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次大膽嘗試也為后世作文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如今“一題數作”在作文教學中應用極廣,具體表現為:同一題目,多種體裁;同一題材,多種立意;同一文章,多次修改。“一題數作法”的實踐使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能夠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一題數作;立意;多角度
“一題數作法”在如今的作文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著,這種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如何被提出的?它在如今的作文教學中具體是如何表現的?它的實踐又對學生有著怎樣的意義?這些問題十分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抗日戰爭時期,社會物質生活困難,造成各級各類學校學習生活的嚴重不安定,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學校教育的辦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能有相對的靈活性。20世紀40年代前后,出現了一批批“靈活課本”、“自學課本”、“進修課本”。而由世界書局出版,陸高誼主編的一系列“一題數作法”作文自學輔導叢書正是其中代表性的書籍,為后世語文教材的編纂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這套系列叢書共分六冊:《記敘文一題數作法》、《描寫文一題數作法》、《論說文一題數作法》、《抒情文一題數作法》、《文體綜合的研究》、《作文技巧的研究》。其中最大的特色莫過于“一題數作法”的提出。比如在《抒情文一題數作法》中,以《離愁》為題,按因離別的“人”、“事”、“物”的不同而寫成三篇不同的文章,開拓學生的思路。書中所選取的范文不僅包括現有的文章,還包括編者自己撰寫的文章,由淺入深,大膽嘗試,讓學生真正獲得啟發。對于文章的寫法,不僅有原理講解、案例分析,還適時加入習作,使學生學以致用。
對于這種教學法,陸高誼頗為自得,因為“一題數作”在當時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這是一次大膽的、有價值的、開創性的嘗試。對于今天的作文教學仍然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種差異的出現有時也會體現在作文教學當中。一篇文章往往會因為作者理解角度的不同而引發不同的情感變化,進而體現在不同的文章中。而“一題數作”的訓練往往會鮮明的突出學生在寫作時的獨特性和個性化,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他們的寫作束縛,更好的表達他們的主觀情感。具體來說,“一題數作”在現今作文教學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同一題目,多種體裁。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許多的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等,因此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文體進行訓練。
如以“醫生”為題,寫成記敘文:“醫生是白衣天使,我父親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尊敬的醫生。在患者遭遇病痛時,他總是能及時幫他們解決身體上的疼痛。而且他對人誠懇,待人熱情,每當有患者向他尋求幫助,他總是耐心解答。他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好醫生?!睂懗勺h論文:“有人說醫生的好壞,與患者的治愈程度相關。的確,醫德高尚的醫生,往往愿意傾聽患者的話語,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從內心治愈他們;而醫德缺失的醫生,往往對患者冷若冰霜,患者也不愿與他多做交流?!睂懗烧f明文:“醫生是每個國家的醫院中救死扶傷的一類人。他們可分為中醫、西醫……同時他們也可以按照科室不同分為腦科醫生、心臟內科醫生、骨科醫生等……醫生有著嚴格的評定,比如臨床類別醫師、公共衛生類別醫師、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等等”讓學生在同一題目之下,嘗試多種題材的寫作,使學生對于不同文體的把握更加精準,寫作技能日趨成熟。
(二)同一題材,多種立意。為什么同一題目能寫作出許多篇不同主旨的文章來呢?這是因為,任何客觀事物都是立體的、多面的。對同一個事物,人們往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欣賞它。正如看山那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應該努力啟發學生對題目展開思考,使其能夠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寫作。
1.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鼓勵學生針對同一事物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正如達芬奇所說:“同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態也不一樣?!北热缫浴盎稹睘樵掝},可以這樣思考:從正面看火的作用,火是人文明的起源,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從反面看,火也會給人類帶來災禍,我們要注意預防。從比喻的角度去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命如火,燃燒起勃勃生機;熱情似火,點燃周圍一切。再比如以“母愛”為題,一般學生首先想到的是母親對自己體貼入微的照顧,在這里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尋找不一樣的角度著手寫作,可以“反彈琵琶”,用反面教材來進行表達。
2.同一材料的不同立意。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往往會給學生一些材料,讓其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尋找角度立意寫作。正如2014年新課標卷2中的一段材料作文“不少人因為喜歡動物而給它們喂食,某自然保護區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意喂食者,將依法懲處。”①這段材料依舊遵循了高考的“三自原則”——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自定文體。給了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如果從喂食者的角度,可以有的立意是:喂食者雖然出于好心,但卻起到了負面的作用,引導人們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如果從野生動物的角度,可以有的立意是:既然是野生動物,是否應抵制投來的食物,借此引申到動物是否應該自立自強。如果單純從故事本身考慮,則是思考是否應該給野生動物喂食。
(三)同一文章,多次修改。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了“一題多做”的教改主張,它是指語文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批語自己進行修改,反復多次。這樣做到底有沒有價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改,精雕細琢出華章”,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一次次的修改。例如片段作文《同學眼里幽默的我》。原文如下,本來冷冷清清的宿舍,本人覺得太枯燥乏味了,于是就學著大人的樣子,拿著一把大扇子,穿著拖鞋,像鴨子般的走路,大搖大擺的,哼著歌,糟了!唉! 這么“好”的事竟被我撞上了,絆倒在地上了,同學們卻幸災樂禍地拍手:“呵呵,活該! ”我嘟著嘴巴說:“哼,竟然這樣說我,我要不是看見你們一張張苦瓜臉,我想讓你們樂樂,才不會這樣犧牲本姑娘呢! ”[2]經過教師指點,學生修改之后,變成了下文:我怕同學們午飯后的時光太枯燥乏味了,于是就學著濟公的樣子,拿著一把破扇子,穿著一雙大拖鞋,邊哼著歌兒邊在宿舍里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逗同學們開心。正在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沒能把同學們弄開心的時候,一不小心,又大又長的拖鞋把我絆倒在地上,摔了個狗啃泥。我疼得齜牙咧嘴,哭笑不得。看著我滑稽的樣子,同學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我也樂了,竟忘記了疼痛,來不及爬起來就說:“看見你們一張張苦瓜臉都變成了一朵朵怒放的鮮花,犧牲本姑娘也是值得的! ”[2]可見,經過反復刪減、調整、修改,這一片斷描寫逐漸由平淡變為生動,一些拗口、含糊的語句也漸漸清晰起來,一段形象而富有趣味的描寫就這樣誕生了。這也正如托爾斯泰曾說:“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 改三遍、四遍, 這還不夠。”
(一)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文字。所謂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并非簡單的臨摹仿寫,而是能夠學以致用。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正確規范的用好文字,準確合理的表達自己的寫作意圖。二是用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讓文字詩意化?!耙活}數作法”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方法,靈活運用文字,表達自身情感,讓文章“活”起來,在作文中升華情感、升華自我,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二)教會學生多角度進行思考?!耙活}數作法”最大的實踐特色就在于教會了學生從多角度對題目展開思考,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教會學生從正面、反面、橫向、縱向等角度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立體思維、形象思維。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理解最深的一點構思成文,培養學生多元化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避免學生掉入形式單一的泥沼,從根本上消除文章“千人一面,想象雷同”的現象。在變化角度的思考訓練中,學生得到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他們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張揚個性,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這樣的訓練的目的,已經不僅僅是“寫好作文”,而且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致力于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模式、創造性的想象方式,力圖使每一位學生在最大程度上張揚自己的個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性人格的養成。
綜上,陸高誼“一題數作法”在現今作文教學實踐中表現出了多種形式,對于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多元化思維的培養乃至人格塑造方面均有極大的影響,在作文教學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白堅:《21世紀我們怎樣教作文》(中學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陳曉:《文章不厭百回改——在自己修煉中提高作文能力》,《中學教學參考》,2013年6月。
[3]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新課標卷2
[4]王壽山:《中學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劉永忠:《“一題多作”作文訓練的理論依據及基本操作》,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2006年6月。
[6]韋志成:《作文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萬小紅:《從一則寓言說起——談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初中生》,2009年1月。
[8]向學丞:《名師教作文——作文一點通》,學苑出版社,1998年版。
注釋:
①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新課標卷2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226-02
作者簡介:
姓名:趙陽,性別:女,出生年月:1992年9月,民族:漢,工作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