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版《封神榜》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汪葭伊(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當代影視藝術媚俗化批評研究
——以新版《封神榜》為例
汪葭伊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摘要:受商業價值和成名效應的影響,當代審美文化正在由高雅走向媚俗,為中國影視藝術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精品藝術的產生需要源源不斷的批評,本文就將在闡釋批評之于媚俗文化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對新版電視劇《封神英雄榜》作一批評分析,旨在為今后影視文化廣開批評之門,為我國影視藝術文化的高雅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關鍵詞:影視劇;封神英雄榜;審美文化;媚俗;批評
2014年開年,有一部叫做《封神英雄榜》的電視劇在山東衛視、貴州衛視及湖北衛視“三星聯播”,2015年,該劇的第二部又在安徽衛視播出。作為一部歷久不衰的神話劇,姜子牙輔助武王興周伐紂的故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喜愛。但是,受當代商業價值和成名效應的不良影響,2014、2015版封神榜(以下統稱新版《封神榜》)不僅嚴重脫離原著神髓,胡編亂造,還過于渲染親情愛情,演變為姜子牙和妲己的個人秀場,不可謂不說是近幾年來主要的媚俗雷劇之一。
媚俗,意思是不擇手段或者過分地討好、迎合大多數人的心態和做法。媚俗化是當下審美文化的一種畸形,俊男靚女作為這個時代最是養眼的“產物”,在商業價值的蠱惑下不可避免地成為影視劇文化相中的亮點。前幾年,《活佛濟公》橫空出世,由陳浩民飾演的濟公瀟灑帥氣,虜獲了一大批觀眾的芳心。濟公畢竟是濟公,作為缺乏時代背景的神話人物,年輕、幽默、詼諧的濟公是容易叫人接受的。但姜子牙畢竟是商紂名士,尤其是在其輔助武王伐紂的時期已經年近百歲,以年輕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實在是對觀眾審美文化的一次挑戰。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新版《封神英雄榜》實在是創新不足,模仿有余。把《封神英雄榜》“活佛濟公”化了,這肯定是有問題的!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轉型,當代審美文化正從靈魂升華的精神使命中抽身而出,轉變為休閑、享樂和游戲的手段與工具。當代審美文化是一種以商業價值為目標的消費性文化,商業追求成為傳播者和媒介擁有者的共同喜好。但過度的商業追求不可避免地壓制了審美文化的人文關懷,于是,一種偽審美的媚俗文化便夾縫偷生,并最終成長為當代審美文化的一個怪胎。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指出:“媚俗者對媚俗的需要是那樣一種需要,即需要凝視美麗謊言的鏡子,對某人自己的映象流下心滿意足的淚水。”這也就是說,為了取悅他人,媚俗可以不擇手段地討好世俗,甚至是猥瑣靈魂,扭曲自己。中國的影視劇正在向媚俗靠攏,特別是在追求商業價值與成名效應這種急功近利的社會氛圍下,中國的影視劇文化已經由原來莊重嚴肅、關注人生、講究價值的高雅藝術向輕薄化、感性化與平面化的粗俗藝術轉換。所以說,文藝形式需要批評。批評就像一面鏡子,它可以讓創作者和傳播者看清自己。,無論是在美術造型、語言對白以及人物設定上都有著媚俗化的影子。因此,擺正位置,理性出發,對其批評分析一下就顯得意義深刻。
(一)造型夸張艷麗,忽略時代意蘊。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新版《封神榜》的人物造型可以說就是《活佛濟公》的山寨版。造型師似乎已然掉進了《活佛濟公》的造型怪圈,那艷麗的色彩一如《活佛濟公》般充斥著電視銀屏;那夸張的衣飾一如《活佛濟公》般閃耀著人們的眼球。最引人對比的無疑是貓精脖子上的高衣領和《活佛濟公》中綠姬的高衣領,如果是一名隨意換臺的觀眾,在看到《封神英雄榜》時,十之八九會以為是《活佛濟公》的新一部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不得不說,《活佛濟公》的造型是比較引人注目的,《活佛濟公》的朝代感不強,魔幻性較重,運用艷麗的造型藝術能夠很好的為全劇服務。武王伐紂時值殷商晚期,西周崛起,衣食住行,無論哪一樣都理應兼具著時代的因子。因此,只重視覺效果而忽略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時代特征與地域特色顯然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符合觀眾的藝術審美的。
(二)人物七零八碎,缺乏藝術個性。新版《封神榜》在人物方面的“活佛濟公化”是隱晦的,不過深入觀察研究下去就會發現,其人物關系與《活佛濟公》的人物關系竟是那般的雷同!姜子牙不正是濟公活佛嗎?他帶著兩個好像沒長大的,鬧個不停的哪吒和武吉不正是小和尚必清和監寺廣亮嗎?再看姜子牙的敵對陣營妲己、申公豹、青青以及玉謦等人,不正是妖怪頭子乾坤洞主和他的手下綠姬、章小惠和黑風等眾妖孽嗎?
最有意思的是,在新版《封神榜》中,紂王和姬昌的位置很是尷尬。都言紂王寵愛妲己,但似乎不太沉迷于妲己的美色,使得妲己總是招搖過市;都說姬昌知天曉地,但似乎總是弱不禁風、哭哭啼啼,動不動就身子一晃暈倒過去。兩位霸主儼然成了該劇最大的傀儡,有與沒有好像對全劇的故事情節不存在什么必然聯系。如果該劇不是《封神榜》的改編作品,把他們兩位砍掉,對全劇貌似也構成不了實質性的威脅!而再看陸續出場的人物,顧名思義,《封神榜》就是要給故事中犯了殺劫死后的人或仙(練氣士)進行封神,這也就意味著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只要稍有戲份且最后死掉的都要步入封神臺。但是新版《封神榜》完全不為所動,劇中人物竟離奇般出現了仿佛是山寨《活佛濟公》的板塊式人物設定一樣,一會兒出現個龍神,一會出現個翠萍,一會又出現個貓精……,既然此劇是《封神榜》的新版本,且劇名也有“封神”兩字,難道最后這幾人物也會登上封神臺接受封神嗎?這著實引人費解。
總的來說,新版《封神榜》不僅在審美文化上具有媚俗的傾向,在藝術造詣上也漏洞百出。事實證明,想要打造好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作品絕非一朝一日之功。精心捶打劇本,考究市場眼球是一部影視作品,特別是一部改編的影視作品必須要做的功課。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想要逃離觀眾的眼球蒙混過關,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參考文獻:
[1]陳犀禾.論影視批評的方法和類型[J].當代電影,2002,(4)
[2]王彥霞.近年國產影視劇的美學歷史批評[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4)
[3]張倩.對當前影視批評的幾點思考[J].電影評介,2011,(14)
[4]約翰·T·卡德維爾,劉宇清等.影視產業文化中批評性理論的擴散與實踐[J].當代電影,2004,(5)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81-01
作者簡介:汪葭伊(1989.6-),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研究生,單位: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