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平
【摘要】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融資難一直是影響小微企業發展的掣肘因素。本文通過總結鷹潭金融機構為服務小微企業創新推出的“稅易貸”產品的特點及成效,分析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然后結合實際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產品
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經濟下行嚴峻形勢下,小微企業生存舉步維艱,銀行信貸投放趨嚴、趨緊使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瓶頸是當下關注的重點問題。為切實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鷹潭市金融機構巧用“銀稅”大數據,搭建銀稅企互通平臺,面向誠信小微企業創新推出“稅易貸”業務,疏通小微企業融資瓶頸,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一、“稅易貸”信貸產品業務發展狀況
“稅易貸”業務是基于大數據產品設計理念,通過對客戶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針對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及其他增信手段的融資難問題,根據不同的區域、稅種、客戶納稅信用等級以及在金融機構開立基本結算戶、納稅賬戶等情況,實行差別化的貸款額度設計,批量化營銷的一種服務于小微企業的新型信貸產品。2015年9月1日,江西省建行與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簽訂了《“稅易貸”業務合作協議》,2015年12月,鷹潭市建行發放轄內首筆“稅易貸”業務。
(一)稅務部門積極篩選推介客戶
“稅易貸”業務由當地國稅、地稅部門提供轄內稅務部門評級的A級、B級所有企業名單,并在名錄內通過對企業的信貸資金需求情況的了解向對接銀行出具《小微企業“稅易貸”客戶推薦函》推介一批誠信納稅企業;銀行機構可對《小微企業“稅易貸”客戶推薦函》中推薦的企業進行再篩選,選擇符合本行信貸政策的企業,其中優先選擇A級企業,適當選擇B級企業。此外,銀行也可根據稅務部門提供的A級、B級所有企業名單,通過前期調查自主拓展企業客戶。自2015年12月“稅易貸”業務啟動后,鷹潭市稅務部門迅速反應,第一時間提供了全市國稅系統的A、B級納稅客戶名單669家,其中A級納稅企業26家,B級納稅企業643家。首批推介企業12家,其中A級納稅企業1家、B級納稅企業11家,當月建行鷹潭市分行就及時對接企業2家。
(二)銀行機構穩步對接
“稅易貸”是建設銀行2015年創新推出的結合大數據,運用評分卡技術的“小額貸”信貸產品之一,是依據企業信用狀況對按時足額納稅的小微企業發放的,用于短期生產經營周轉的可循環的人民幣信用貸款業務。“稅易貸”主要針對年納稅額5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群體,可向守信納稅人提供最高200萬元的無抵押純信用貸款。可提供有效期1年(含)的循環貸款額度,同時企業可以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自主支用和還款。2015年12月17日建行鷹潭市分行向江西某冷暖工程有限公司發放轄內首筆“稅易貸”信貸業務。截止2016年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共辦理“稅易貸”業務25筆,金額合計1135萬元。
(三)風險監測及時跟進
銀行機構在辦理“稅易貸”業務時,貸前嚴格調查,重點審查材料的真實性,做到“三核”、“三查”、“三親見”。貸后管理遵循“以非現場主動預警為主,以差別化現場檢查為輔”的原則,包括主動監測預警、現場檢查等內容,定期向稅務部門采集企業納稅數據,通過納稅情況來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態。同時與企業主簽訂企業自然人保證協議,信貸資金出現風險時企業主承擔連帶責任。
二、“稅易貸”業務實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有效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通過銀稅雙方“征信互認、銀稅互動”,納稅信用等級較高的守信企業將優先得到銀行提供的專項信貸支持。通過“以信養信、以信授信”,引導企業更加重視自身納稅信用,營造依法納稅、誠信經營的良好社會氛圍,能夠培養、擴大企業稅源,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更多守信納稅人特別是守信小微企業從中受益。
(二)有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開展銀稅合作、利用納稅信息為小微企業融資進行增信,是提升小微企業金融綜合化服務水平、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大數據,銀稅信息共享,銀行可以批量獲取優質小微企業客戶,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內容和形式,并提升信貸風險甄別能力。“稅易貸”作為創新型信用貸款品種,按銀行相關信貸政策規定,“稅易貸”客戶必須為在本行沒有任何授信業務的新增客戶,進一步拓展了銀行機構新的客戶源,金融信貸扶持更為普惠。且雖然“稅易貸”額度不大,最高授信僅為200萬元,但通過企業與銀行的信貸業務關系的建立、維護,在幫助企業逐步做大的同時也為銀行培養了潛在客戶。此外,“稅易貸”業務受理便捷快速,滿足了小微企業日常經營需求。“稅易貸”的申報審批與其他小微企業業務相同,在通過銀行機構篩選后,享受便捷的“綠色通道”服務,稅務部門提供納稅證明,審批資料二級分行機構直接審批,同時由于“稅易貸”無需抵押,節省了評估時間,一般7~10個工作日即可放貸。
(三)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稅易貸”產品的推出對小微企業是一個福音,為企業在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融資渠道,在無需任何抵押的情況下,獲得銀行低成本融資。“稅易貸”目標客戶主要為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貸款額度為企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納稅額的4~6倍,A類信用等級企業最高放大倍數可達5~7倍,貸款額度需求基本滿足客戶日常經常需求。資金價格為央行一年期基準利率上浮40%,相對于其他小微企業信貸品種上浮70%左右的價格資金成本相對較低。同時“稅易貸”為信用貸款,只需企業主及其配偶簽訂《自然人保證合同》,無需再辦理抵押、擔保,相應減少了評估費用,融資成本切實降低。
三、“稅易貸”業務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監測難使“稅易貸”投放較為謹慎
當前全國經濟下行形勢仍然較為嚴竣,信貸資產風險不斷顯現,“稅易貸”是無抵押貸款,僅用納稅信用擔保,加之企業主投資領域廣,風險大,銀行資金流向監測較為困難,銀行在推廣此項業務時仍十分謹慎。同時“稅易貸”業務是金融機構利用稅務大數據實現銀稅對接的全新業務,沒有任何風險防控經驗借鑒,銀行表示目前業務推進仍處于邊做邊看的模式,全面推廣還需要不斷摸索總結。
(二)銀行績效考核對業務開展存在“擠出效應”
當前金融機構面對經濟下行、競爭加劇、不良顯現的“三重壓力”,銀行業間對信貸人員風險績效考量更為嚴格,既要做大信貸增量,又要保證信貸資金安全,信貸業務實行“終身制”。優質信貸資源有限,信貸員對新增客戶較為謹慎,從績效考核考慮,銀行更偏重于保障重點優質的大客戶,傾向于向風險小、成本低、單筆收益高的大企業提供貸款,這對小微企業貸款形成“擠出效應”,小微企業的信貸增量做大仍顯困難。
(三)政銀雙方協調配合機制仍有待完善
“稅易貸”業務政府部門只是在前期客戶篩選推介中由稅務部門參與,出具納稅證明,后期管理中介入很少,多數情況下由銀行獨立對貸款企業生產經營進行監測、跟蹤,對于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不如政府相關部門掌握全面,信息的不及時、不對稱對銀行適時跟蹤、監測信貸資產十分不利,給貸后管理造成一定困難。政府和銀行間有效交流與配合的不足,使“稅易貸”的信貸資金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
四、進一步推廣“稅易貸”品種的建議
“稅易貸”是利用大數據,實現稅務機關與銀行部門共享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推動納稅信用與其他社會信用聯動的重要舉措之一。作為新生事物,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政銀雙方要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銀稅互動,讓“稅易貸”業務“既叫好又叫座”。
(一)設立風險補償金
建議政府建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機制,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引導市縣政府共同設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資金池,設立為小微企業貸款增信的風險補償金,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向依法納稅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形成的信貸資產損失由財政資金給予一定比例補償,切實化解貸款風險,解決銀行后顧之憂。
(二)建立有效溝通機制
建議由政府牽頭,協調金融機構與稅務機關,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在客戶推介過程中銀行機構要聯合稅務機關加大宣傳“稅易貸”品種,對感興趣、有需求的企業,提供政策輔導,跟蹤了解情況,及時了解企業信貸需求,實現企業與銀行的有效對接。“稅易貸”實施過程中,銀稅雙方應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公布企業納稅信息和銀行放貸信息,探討如何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監測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保障信貸資金安全。在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協調解決服務中遇到的問題,共同負責對金融服務合作的監督、統計與評價。
(三)加強誠信獎懲機制
加大對誠信的宣傳,提升企業誠信意識。制定“稅易貸”通報制度,通報銀行放貸情況、企業按期歸還情況,對誠信意識不佳、惡意拖欠貸款的企業點名通報,并采取取消或減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予以懲戒。建立有利于金融機構推廣小微企業信貸創新品種的獎勵激勵機制,細化銀監會《關于201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15]8號)中對“經檢查、監督和責任認定,有充分證據表明,授信部門和授信工作人員已依法依規、勤勉盡責的履行了職責的,在授信出現風險時,應免除授信部門和相關授信工作人員的合規責任”等免責規定,促使基層一線信貸人員放開思想包袱,切實推進“稅易貸”等有效服務小微企業信貸創新品種的業務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10-18.
[2]周月書,楊軍.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難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9(7):77-85.
[3]田志鵬,張歡.美國富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甘肅金融,2012(3):22-23.
[4]梁鴻雁,徐佩文.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甘肅金融,2012(2):57-58.
[5]李倩茹,劉朔.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政策與法律思考[J].湖北大學學報.2012(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