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王堯

【摘要】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而在此之前對巴塞爾協議II基礎框架修改的重要性早已經凸顯。在2010年12月,巴塞爾委員會推出了巴塞爾協議Ⅲ,目的是為了控制流動性風險,其中提出了流動性覆蓋比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兩項重要流動性監管指標。流動性覆蓋比率旨在為銀行在壓力環境下超過30天流動性需求的資產提供足夠的資金使銀行有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滿足各類業務資金的需求。
【關鍵詞】巴塞爾協議Ⅲ ?流動性覆蓋比率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定義
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定義:“流動性是資產融資以及在債務到期日償付的能力”。傳統的一些指標如存貸比等已不能準確的反應出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因此,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巴Ⅲ中的流動性覆蓋比率來對流動性風險進行預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我國銀行流動性的問題。
二、流動性覆蓋比率的分析
(一)流動性覆蓋比率
流動性覆蓋比率(Liquid Covered Ratio)是根據“償債能力比率”對流動性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建立的。去主要目的是給予銀行在壓力環境下有高質量的流動性資產,來滿足其未來30天的需求。
其公式為:
》100%
其中:分子stock of HQLA(high quality liquid assets)為“高質量流動資產儲備”;分母:“能夠維持30天的凈現金流出”,同時,凈現金流出=現金流出—現金流入。
根據巴塞爾協議的規定,這個比率≥100%,意味著高質量資產(能夠快速并且沒有損失地變現)能夠滿足銀行在壓力環境下30天內凈現金的流出。這個比率規定銀行要保存一定的高流動性資產,以免在危機時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而出現危機。
高質量資產的具體分析如下:
高質量資產的特征,根據巴塞爾委員會描述:
第一,低信用風險和低市場風險:通常標的資產風險越低,流動性越好。
第二,標的資產定價唯一且確定:能夠很容易進行定價的資產通常具有更高的流動性。因此,那些定價很復雜的資產和結構化的產品將不會被算入高質量資產。
第三,與風險較大資產的相關性很小。
第四,在公開交易所上市的資產:在交易所上市資產的透明程度比非交易所的要高。
根據以上特征,委員會將流動資產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LEVEL 1資產,包括:現金、留存收益、銀行儲備、零風險加權的市場債券、以及一些國家和中央銀行發行的零風險加權債券。在高質量流動資產的比例中,對于LEVEL1資產,是沒有限制的。
第二,LEVEL 2資產,LEVEL 2相比LEVEL 1,其流動性較差,并且在高質量流動資產的比例中最多只能占有40%的比例,意味著LEVEL1資產至少占有60%。
第三,LEVEL 2資產包括LEVEL 2A與LEVEL 2B,LEVEL 2A資產例如,一些國家的政府債券、擔保債券與公司債券等。LEVEL 2B是流動性更差的資產,包括低信用等級的企業債券和房地產抵押債券等。而LEVEL 2B在高質量流動資產比例中不得超過15%,而在LEVEL 2資產比例中也不得超過40%。
凈現金流出的具體分析如下:
凈現金流出是指在壓力環境下總預期的現金流出減去總預期的現金流入,其公式表述為:
未來30天的凈現金流出=總預期的現金流出—min(總預期的現金流入,75%總預期的現金流出)
其中巴塞爾委員會對現金流出做出了規定,其必須包括:
第一,金額較小的提款,例如個人儲戶的提款;
第二,大規模的提款,例如企業、政府或擠兌等;
第三,有關金融衍生品的支付;
第四,由于降級等而造成的流出。
根據這些可以計算出其凈現金流出,但是需要一些注意的事項:
第一,銀行不允許將一項資產在分子與分母中同時使用,例如一項資產算進高質量流動資產(分子)中,同時又計入到現金流出(分母)中。
第二,在運用以上公式的時候對現金的流入是取Min的。
對Min(總預期的現金流入,75%的總預期的現金流出)進行分析,其含義為在總預期的現金流入與75%的總預期的現金流出中選取最小值。因為,對于巴塞爾委員會來說,流動性覆蓋比率越大越好,因此分母越小越好。而凈現金流出等于總現金流出減去總現金流入,通過以上的要求的可以看出,委員會對總現金流出有特別的規定。因此通過人為的操作可以增大總現金流入,若使其等于總現金流出,此時流動性覆蓋比率就會無限大,因此,必須要對總現金流入設置上限。
三、流動性覆蓋比率存在的問題
(一)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
嚴苛的標準會鼓勵一些銀行改變其業務結構,使得銀行集中持有某一類資產或相關資產,來規避監管,如影子銀行等。這些都會加重系統性流動風險。巴曙松等(2011)認為新的流動性監管要求會就要求銀行需要增加持有高質量資產,降低其風險資產規模,從而會降低其盈利能力。
(二)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銀行也更傾向于持有更多的主權債券來滿足流動性覆蓋比率要求。而為了滿足長期凈穩定資金比率,零售存款將變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各銀行愿付出更多的利息成本來獲得這些存款,另一方面銀行會更加不愿貸款,這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
(三)一些處理規則對我國銀行業有失公平
例如,流動性覆蓋率的標準,巴塞爾委員會定義的優質流動性資產中不包括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這會增加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缺口。因為政府政策擔保的存在使得政策性金融機構違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且政策性金融債券所占比重較大,從而會高估實際的風險。
四、總結
本文從巴塞爾Ⅲ的流動性風險監管要求出發,重點分析了巴塞爾Ⅲ中流動性覆蓋率。通過對流動性覆蓋比率指標的定義和測算方法的分析,明確了這個指標的內涵和意義。中國銀監會也推行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求施行流動性覆蓋率指標,并要求商業銀行自2012年起按季度進行試報送。
但是,國際上對于流動性覆蓋率的測算要求和折算系數具體內容的設定仍在進一步探討之中。
因此,我國監管機構進行流動性監管時,應充分考慮中國實際情況對指標適當調整,對不清楚的內容要準確的界定,不能完全照搬,進而提高監管的效率。
參考文獻
[1]Basel III:The 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and liquidity risk monitoring tools,January 2013.http://www.bis.org/publ/bcbs238.htm.
[2]Basel III:The net stable funding ratio2014.www.bis.org/publ/bcbs238.
[3]巴曙松.巴塞爾III代表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大趨勢,中國經濟時報.2012(1)第003版.
作者簡介:馬文(1990-),男,漢族,河南商丘人,就讀于云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王堯(1991-),男,漢族,河南洛陽人,就讀于云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