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華
【摘要】在初中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而重要的科目,在教育活動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實施,這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不僅影響教學效率,更是難以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的需要。筆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學實際為切入點,主要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做探討,并提出部分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高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有待提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效率成為廣大數學教師值得深思和面對的課題。由于數學知識是學習理科課程的基礎,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如何,不僅關系到本學科的教學質量,還會對物理、化學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初中數學教師需積極整合多種教學策略,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 優化課堂導入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占據著重要地位,優質的導入可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他們指明思維方向和學習目標,激發其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為整個教學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開始。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為提高教學效率,可從優化課堂導入環節著手,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基礎水平為切入點,以免脫離他們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而且導入出發點是學生樂意接受的內容,這樣能夠使其愉悅輕松地進行學習遷移。
比如,在教授“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教師可采用巧妙設疑復習引入的新課導入方法,設計問題: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幾種?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有兩種,分別是平行和相交。設計問題: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分別有何關系?目的是復習“兩線四角”的關系,為探索“三線八角”奠定基礎。設計問題:什么叫兩條直線平行?引領他們復習平行線的定義,即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如此,教師通過問題層層設疑,以引導學生思維、層層釋疑為基礎,既復習舊知,做好學習新知的鋪墊,還可不斷發散其思維、生成新問題,從而引發認知沖突,自然引入新課。
二、 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高度重視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結合生活現象拉近教材和現實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努力尋求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契合點,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或以他們固有知識基礎設計問題,增加課堂互動效果,使其通過仔細觀察或動手操作找到最適當的學習方法。而且在生活化情境中進行數學教學,能夠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正數與負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先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提出問題:舉例說明小學數學中我們學過哪些數?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相互補充,可以回答出:整數、自然數、分數、小數、奇數、偶數等;繼續提問:小學數學中學過的最小的數是那個?有沒有比0還小的數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教師可搜集整理一系生活中正負數的對比,諸如,冬天某地最高氣溫是8℃,最低氣溫是-5℃;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一棟大廈的頂樓是28層,地下停車場在-1層,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實例引入負數的過程,體會到引入負數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三、 加強多媒體的應用,提高教學效率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影響和沖擊下,特別是隨著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創新,運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和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技術的作用,積極開發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圖像、視頻或動畫,將知識點變得形象具體。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加強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在適當的時機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和工具,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難度。
以“圖形的旋轉”教學為例,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平移和軸對稱兩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擁有一定的變換思想和觀察、抽象、分析能力,可從簡單的物體運動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變換,不過思維的嚴謹性、抽象性仍然相對薄弱。此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展示一系列與旋轉相關的動態圖像,包括時鐘上的秒針在不停地轉動、風車的轉動、飛速轉動的電風扇葉片、汽車上旋轉的雨刷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圖像的觀看,能夠切身感受到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轉動現象,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應鼓勵他們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些轉動的共同特征,初步認識圖形的旋轉。
四、 總結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效率是一個亟須解決、刻不容緩的課題,應引起教師的認真對待和高度重視。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可從優化課堂導入、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和靈活應用多媒體等方面著手,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靜.論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J].學周刊,2016(3).
[2] 王玖麗.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效率的提高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2015(11).
[3] 廖榕楓.新課程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途徑分析[J].中華少年,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