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要】班集體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是學生心智成長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最直接的影響作用?,F代班集體與傳統班集體相比,要轉變什么?既然學生是現代班集體的主體,那我們思考:傳統的班干部形式又將進行怎樣的改變呢?近些年來,由班干部惹起的爭議一起又一起?!疤亻L團隊式班干部組織”作為一種全新的班級管理模式和德育教育方式,正應運而生。
【關鍵詞】傳統班集體現代班集體轉變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
班集體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是學生心智成長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最直接的影響作用。我們將德育的目光直接聚焦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班集體,具有非常明晰的目標導向,也是對學生生命成長高度關注的根本體現。
一、 現代班集體的初步特征
(一) 多元化
現代班集體不僅是班主任的責任,也是全體任課教師的職責,更是每個學生集體生活中的需要、權利和責任。同時,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影響班集體的重要因素,多方合力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多元化參與現代班集體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 開放性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經過班主任引領的各種教育力量(包括學生主體)存在一定的偏向性與不完整性。從內部講,要爭取更多的、更大范圍內的各種資源的進入;從外部講,教育也需要學生個體更多地進入大的、開放的社會,這是新形勢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紀律、輿論、人際關系的最新支持。
(三) 生本化
由于每個班集體成員的知識背景、個性能力、心理需求各不相同,以及班主任的特點、能力、班級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現代班集體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為根本目的,生本化是其重要途徑。
(四) 全面發展
新時期,學生的發展擁有了新的外延與內涵,必須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即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學會學習、身心健康、實踐創新的全面發展。
二、 現代班集體與傳統班集體相比,要轉變什么
(一) 目標要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班集體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征的社會群體,它傳導和積淀著班級制度的社會文化基因(教育目標、規范和組織模式)。
現代班集體,不僅是一種教育的對象和手段,更是一種特殊的學生主體:它除具有外在的組織規范與活動方式之外,與個體一樣,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群體需求、情感、思想、能力、個性和發展歷程,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社會心理有機體,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 組織結構要變
這兩者的組織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班集體中組織結構:校長、德育部門、班主任,忽視了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忽略了社會與家庭的重要作用;而現代班集體是一個以教學為中介的共同活動體系,它以課堂教學為中介,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社會化的共同學習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三) 人際關系要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班集體是一個以直接交往為特征的人際關系系統,而現代班集體是一個以合作交往為特征的人際關系系統,老師不再是決策者,他引領各種教育力量,扮演鼓勵者、指導者、引領者的角色,也是學生群體和個體實現自我教育、發展的特殊方式。
(四) 班級制度要變
傳統班集體是一個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集體心理的統一性和社會成熟度綜合反映了集體主體性的水平?,F代班集體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班主任為引領者,學生作為主體,依據集體與每個成員的共同發展、和諧發展作為班集體建設的準則,從而制訂更適合他們的班級制度,引導個體服從班集體,班集體服從學校及社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樂于承擔社會責任,提升集體中每個成員的精神境界。
(五) 班級活動要變
傳統的班集體中,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學校制訂的各項教育要求和教育計劃,班主任帶領學生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現代班集體中,班級成員(學生)在學校教育、管理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以促進集體每位成員個性的和諧發展為宗旨,以核心素養為主要內容,在具有積極社會意義的共同活動和交往中,通過發揮學生集體與個體的主體性,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使班集體和學生個體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和全面發展。
三、 怎么變,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既然學生是現代班集體的主體,那我們思考:傳統的班干部形式又將進行怎樣的改變呢?近些年來,由班干部惹起的爭議一起又一起。我國的班干部制度,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受到蘇聯“教師中心觀”、馬卡連柯班集體建設思想的影響,學生并不懂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給予了他們一定的權力,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運作,更不懂得如何限權,只會被權力“反噬”。“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作為一種全新的班級管理模式和德育教育方式,正應運而生。由于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只能在前進中摸索,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完善。結合我校在實行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作一些探討。
(一) 實行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的設想
多少年來,傳統班集體中的班干部都由教師任命或由學生選舉產生。能夠當選為干部的都是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他們聽到的贊揚多,得到的鼓勵多,鍛煉的機會多,也就更為自信,發展也就更迅速。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因干部的崗位相對較少,學生本人又常受各種不同的因素影響,故而他們當干部的機會更是少而又少,這樣的現狀不利于素質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目前這種班干部“固定式”現象頗為普遍,不管誰當了班干部,少則一年不替換,“五連任”或“六連任”的班干部也占了相當比例。這種班長、學習委員等金字塔班干部制度決定了特權永遠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現代班集體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核心素養為目的,倡導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注重特長”。學生在現代班集體中占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自己的定位,自主參與班級建設,在這個理念下,我校提出了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的課題研究。
(二) 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實施過程
1. 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的內涵。所謂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就是將以往班干部以多個個體的形式存在改為團隊式班干部隊伍,以團隊模式參與班級管理,開創班級德育管理新模式。這體現出巨大的凝聚力、影響力,可以樹正氣、正班風、正學風,形成班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2. 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的目的。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目的在于消除班干部個體力量單薄的現狀,強化團隊意識,集中多方能力與資源;消除個體班干部的優越性或特權感,不斷發現班級中的“新星”,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強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承擔責任,充分體現平等、民主的精神。
3. 形成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的主要步驟。(1) 組織機構。我校開展此課題,得到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包校長親自帶領研究、開展課題,分管繆校長、大隊部及全體班主任、心理咨詢師參與組織推行課題,家長、社會贊同支持開展此課題。
(2) 團隊項目。設立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管理團隊,分為學習團隊、健康團隊、藝術團隊、外交團隊、內務團隊、紀檢團隊等(各班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修改)。
學習團隊——負責統籌安排有關學習方面的所有事項。比如帶領全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建立合理的小組評價制度;發揮優等生的學習優勢,建立“一幫一”的互幫互助學習,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堅持每天閱讀課外書籍,提高閱讀量。
健康團隊——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統籌安排班級中與體育有關的事項,疏導同學當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比如哪些同學適合參加學校運動會?部分同學害怕鍛煉身體,怎么幫助他們?怎么和同伴交朋友?同學間有了小矛盾怎么解決?課堂上總有一些同學控制不住自己,擾亂課堂紀律,如何幫助他們?對于班級中的一些膽怯的同學怎樣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校內就餐時,如何避免就餐挑食的行為?怎樣才能吃得更健康?
藝術團隊——主要統籌安排班級藝術方面的活動。結合班級中各個學生的特長將這些學生按特長分成各個小組,比如音樂、美術、宣傳等若干小組,在學校內的大型活動中進行風采展示:如學校藝術節可以參加哪些節目表演?班級的環境布置、板報設計等可以讓美術特長的同學參與其中;班級文藝節目的活動策劃等也可以放手讓團隊負責。
外交團隊——主要負責統籌協調班級對外的一切事務。比如對口班級的聯誼活動等。
內務團隊——主要統籌安排班集體的內務事項。內務組主要負責班級的衛生、勞動用品、環境的整治等。班級的衛生實行承包制,由內務組將班級中的人員結合個人的特長進行分工,包括擦黑板、離開教室時關閉電燈和投影儀、安排打掃教室和保潔區衛生等,分工明確之后對照制度執行,最后由內務組長進行檢查反饋。
紀檢團隊——主要負責管理、檢查、監督班級的紀律。對班級中所有學生的課堂、課間、就餐、兩操、路隊紀律等進行監督、檢查,做到當天檢查當天反饋,同時班級各小組之間也要進行互相監督、管理,以此提高班級團隊管理的能力。
(3) 開放式管理。充分利用家長的主導、引領作用,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商量探討:根據家長和孩子的特長,確立參加哪個管理團隊。每個班級討論具體的團隊類別,由班主任老師與家長、學生根據班級情況共同商定,每個團隊由2到3名學生組成。每個家長、學生可參加一到兩個團隊,這樣能使各個團隊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形成班級、學校、家庭、社會的多重合力。家長定期參加團隊活動,既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又能更好地引導班級團隊工作的開展。家長、學生確定團隊項目后對班級全體學生進行公示,明確團隊職責后開始工作。
(4) 團隊交通員。各團隊組成后,推選一名交通員,負責組織、聯系家長代表,召開團隊會議,制訂工作目標,和其他各團隊分工、統籌協調班級事務管理。為什么不叫組長或隊長,就是為了消除個體優越感,增強交通費為大家服務的意識。
(5) 家長成為班集體不可缺少的成員,在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中,家長是班集體不可缺少的成員。他們走進班集體,參與各個團隊活動的策劃和實施;參與班會、晨會課的組織和教學,親身體驗德育培養的過程并定期召開工作分析會,家長們成了合力育人的主力軍,徹底改變了德育光靠學校的單一態勢。
(6) 開展工作。① 操作原則。一是全員參與原則。一改以往金字塔式的少數人參與模式,全體學生與家長都參與進來,根據自身的特長選擇合適的團隊。二是團隊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相適應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團隊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組織上建立起來的。團隊建設以促進每個集體成員個性的發展為目標,必須要與學生個性發展相適應,才能實現集體與個體的共同發展。三是學校特色建設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適應。重點是學校的特色建設要適應社會發展與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不成為每個學生必須修成的內容,而是成為學生以核心素養為主要內容的全面發展的一個特色渠道。在我們現代班集體團隊建設中,以核心素養的9大要素為培養目標,學校特色建設是渠道,檢查學生目標達成度的標準是合格,從而在建設學校特色的同時讓學生得以真正的全面發展。
② 我們的做法。各團隊根據制定的目標開展工作,每周一中午召開團隊會議,交通員負責提醒本團隊的家長代表參加活動,大家一起商量本團隊的工作事項。每周五放學后班級所有團隊由班主任老師召開集體會議,匯報班級本周情況及下周工作,班主任和家長代表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下周二班會課由班主任在全班總結上周班級工作中的得失,明確班級本周的工作事項。班級評選各種單項獎,在班級內、家長間表揚或獎勵。單項表彰的項目類別很多,如“愛勞動獎”“學雷鋒獎”“守紀律獎”“有進步獎”“百靈鳥獎”“助人為樂獎”等,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得到表揚的機會。學習不進步的勞動要進步,勞動不進步的健康要進步,健康不進步的品德要進步……這樣的目的是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即讓每個學生能增強自信心,又能使他自己明確地認識到我在哪個方面有特長,揚長避短,充分鍛煉自己這一方面的特長,不至于什么特長也沒有而漸漸平庸,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
4. 評價。一是多元化的評價。對于特長團隊式班干部,從以核心素養為主要內容的多元化的角度進行評價,即評價團隊凝聚力、團隊的活動水平、團隊的學業水平、團隊的個性發展水平等方面,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修養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等。
二是多渠道評價。在特長團隊式班干部平時的活動中,注重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渠道的參與過程,從多方面獲取信息進行評價,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活動的開展,即重過程,重參與,輕結果。
三是現代班集體班級文化的評價。班級文化是現代班集體的靈魂,因為文化可以凝聚人心,引領方向,強壯心靈。因此在評價現代班集體文化建設時,重點要把創造一個讓班集體成員感到快樂的班集體生活放在第一位,從物質文化(教室和環境、教材等)、行為文化(行為規范、班規、計劃)、精神文化(班級目標、口號、典型活動、典型人物等)這三面進行評價,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做班集體的主人,也是班集體建設的最高境界。
四、 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實施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一) 取得成效
1. 深化和拓展了“素質教育”。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廣大教師在使每個學生獲取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這畢竟是單一的,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還應包括對其進行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培養在內的多個層面,從而提高一個人的全面素質,將來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經受住各種風浪的考驗。因此,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一種深化和拓展。
在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中,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干,培養了責任感和工作能力等。學生們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團結和帶領班集體的其他成員,去實現班級的奮斗目標,把班級建設成為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學生間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組織力和凝聚力。這種合力拉動了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促進了班集體的團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進了學生們的友誼。此外,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制度使學習方面后進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 一些長期沒得到過榮譽的同學,一旦獲得各種單項表彰,也會覺得很高興,很光榮,在以后的學習中增強了自信心,學習的勁頭比以前更足了;還使平時違紀較多的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違紀行為的發生。
2.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合力育人。過去,老師只是跟某幾個班干部聯系,討論班級管理,現在,老師有機會跟多數的同學聯系,討論班級管理了;過去,老師經常找一些行為習慣較差的同學談話,大多是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現在,居然也能經常看到他們拿著各種獎勵,這對學生無疑是極大的鼓舞;過去,家長也只是通過家長會才能知道學生在校的情況,而且掌握還不全面,現在,家長能及時了解學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情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長、興趣等,全方位地看著他們成長,真正構建起了“三位一體”德育教育網絡。
(二) 存在的問題
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的實施,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閃光點”得以發掘,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家長代表有時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完全參與團隊活動;各團隊每周一中午的會議時間有時會因為各種事情而不能正常開展、滯后,會讓部分團隊的工作不能及時溝通,導致活動不能最大范圍的開展;部分活動的分配還不夠科學、合理,還沒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它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要不斷地經歷挫折和困難,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相信,經過不斷地反思和實踐,特長團隊式班干部組織一定會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張定遠.蘇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 胡麟祥.現代班集體建設的涵義和基本策略[J].江蘇教育,2007(19).
[3] 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張作嶺,宋立華.班級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