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紅
(西南大學 重慶 400700)
大學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人難”矛盾分析及對策研究
陶 紅
(西南大學 重慶 400700)
隨著高校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到來,我國每年畢業生數量增加,而就業需求整體狀況相對落后,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本文將從大學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人難的現狀,原因,對策等方面進行分析。
大學生就業;用人單位;矛盾;對策
最近在校園里經常看到步履匆匆的師哥師姐,他們身著職業裝,拿著簡歷在校園里東奔西跑。熟不知,在我們不經意間,2016年的校園招聘已經逐步進入高峰期。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首次突破700萬人。而據預測,2015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75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在經濟形勢、用人需求沒有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難的態勢恐將繼續。
而與此相矛盾的是企業招工難。招工難從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而2010年招工難甚至蔓延到勞動力凈輸出的中西部地區,崗位缺口從技術工蔓延到一線普通的操作工。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造成大學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人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將從以下情況進行分析。
2.1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現狀。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可以提供的大多數工作崗位是藍領工作,這對于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第三產業還很不發達,因此很難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部門,所以國家提供的崗位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畢業生的需求。
2.2 大學生就業觀念滯后。目前大學畢業生們的就業觀念還滯后于時代發展。首先,在多數大學畢業生眼里,進入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工作是首選,但是隨著各級政府和單位的精簡機構和人員滿額超編,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能力較之需求來說是杯水車薪。其次,還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青睞實力雄厚,待遇優厚的大型國企或知名外企,但是這些單位對人才的吸納數量也相對有限,畢業生們往往徘徊在門外不得而入。
2.3 用人單位取向。用人單位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傾向于聘用有工作經驗的員工。從用人成本看,企業主要是根據大學畢業生的工資要求和實際工作能力來確定是否聘用并進一步進行培養的。因此,企業等用人單位把有兩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作為招用條件,把剛畢業的大學生擋在門外。
2.4 高等教育結構失調。第一,技工教育發展不足。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中期,對高級技工的大量需求因為技工教育的不足而得不到滿足。第二,高校專業設置不合理。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結構不適應社會需求。大多數高校普遍開設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中文、新聞等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根本不具競爭力。第三,高等教育質量下降。大規模的擴招伴隨著教育質量的整體水平下降。同時,許多高校的師資結構不適應社會需求,部分教師素質難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致使學生受不到良好的培養教育,不利于以后的順利就業。
2.5 就業服務市場建設不完善。目前,高校就業指導部門還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氣息,服務性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同時,我國的就業服務市場運行機制還很不健全,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還存在著供求信息不暢通等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單位招人難不能簡單的看成一對矛盾,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是多種因素混合的結果。下文將從多個方面介紹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3.1 改革高等教育體制,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大學專業設置結構,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加快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要進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整合,教育結構必須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要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專業設置,對社會需求不大、畢業生就業率過低的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相應減少教育經費投入,甚者停止招生。
3.2 適當加大對技工教育的投入。政府應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大對技工教育的投入。可借鑒歐美、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把更多教育資源放在技工院校。每個國家培養的高端人才都是少數,國家應向技工教育適當傾斜。
3.3 大學生個人轉變就業觀念。牢記個人的發展只有順應國家、時代的發展才是明智的選擇。就業形勢的變化,就業觀念也要更新,基層崗位和動手操作性崗位將成為大多數大學生的就業崗位,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大學生們可以根據所學專業背景,搜尋專業對口或基本對口的工作崗位進行就業。然而,就業崗位的稀缺,“先就業,后擇業”的情況應該為畢業生們所接受。在就業期望值上,要做到“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只有順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3.4 加強就業服務市場建設。作為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做好供需接洽工作,實現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信息資源共享。應主動、有目的地安排學生到有意向接收學生的單位實習,組織好大型供需見面會和專場招聘會,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作為社會就業服務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機制建設,加大人性化服務,暢通供求信息渠道。
3.5 完善法律法規,規范用人單位的招聘制度。國家要制定法律,明確用人單位的用人權利與義務,規范其確定、選擇、錄用高層次人才的行為。要通過市場形式、政策和宣傳教育,對用人單位提出長遠的人才要求。
3.6 大學生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求職成功的關鍵因素。首先要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求職過程中遭遇到的失敗能正確面對,合理解釋。然后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
總之,大學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工難的問題是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而要解決這一項系統的復雜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我們多方努力下,這一問題能夠得到緩解,我們將全面的進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安定的社會。
[1] 趙珍.大學生就業的供求矛盾分析及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
[2] 林志強,祁琳.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對策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
[3] 張強,趙萬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社會影響及解決對策[J].遼寧教育研究,2007,(4).
[4] 郭江波,袁娜,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成因及對策[J].職業圈,2007,(24).
陶紅(1990.11—),女,漢,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研究生,西南大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G473
A
1672-5832(2016)04-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