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瀟瀟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非文學翻譯實踐當中翻譯技巧的應用
都瀟瀟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作者以翻譯的非文學文章《傳統百貨會否成為“消失的行業”》為例,從非文學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來概述翻譯技巧在非文學翻譯中的運用。而最后一部分為譯后總結,包括是感想和有待完善之處。同時我也借助網絡電子詞典及翻譯軟件來進行翻譯實踐。
非文學翻譯;翻譯技巧;選詞法;省略法;轉換法
1.1 選詞法
原文本的題目為“傳統百貨會否成為‘消失的行業’”。題目的翻譯看似很簡單,其實也是大有講究的。首先是原文標題的理解問題。作者判斷原文本標題是一個疑問句,但它卻沒有加句號,而作者搜索平行文本發現中國標題表示疑問的時候是要加問號的。于是就考慮原文本沒加問號,會不會是原文作者的有意所為,或者純粹是原作者忘記加了。不管怎么樣,受原文這種格式的影響,作者剛開始不能確定英文標題末尾是不是要加加問號,以及英文標題句末加問號是否合乎規范。經過大量查找平行文本,包括英美官方媒體的文章標題,發現表疑問的英文標題是要加問號的。
其次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選詞用字的問題。針對傳統百貨究竟是不是一個行業這個問題,作者認為既然既然原文作者通篇都把它作為一個行業來對待,譯者就沒有太大必要去質疑它的性質了。然而,雖然確定了它是一個行業,但是與這個“行業”各個層面的意義最為相近的英文是什么呢?看到這個詞,作者首先想到的是“industry”,然后是“business”,“trade”等。在權衡三個詞中哪個更為合適的時候,作者首先想到了借用工具書或平行文本查找三個詞的詳細釋義和適用的各種語境。經過查找牛津英英詞典和韋伯英英詞典,作者總結出以下內容:就“行業”這一意義來講,“industry”表示的行業活動包括生產,再生產,轉換以及各種產品的構建等;“business”表示的行業活動包括商品的流通,售后服務、管理等;而“trade”表示的行業活動則是商品和服務的買和賣??梢钥闯觯癷ndustry”表示的范圍最廣,“business”次之,“trade”則算是范圍最窄,意義最符合原文本意義的所謂的“小詞”。所以最終的譯文就是“Traditional Department Stores: a Disappearing Trade?”中國人做漢譯英翻譯時,常見的問題之二就是濫用“大詞”,文辭浮夸、虛華,所以作者在翻譯的時候就盡量仔細比較各個近義詞的意義,斟酌哪個詞是更適合原文詞語的“小詞”,當然這也是受本學期老師們指導教育的效果。
當然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很多地方的翻譯作者都用到了選詞法,例如最后一段“存在著一定的對應規律”,這里的“規律”,起初作者譯為“rule”,別的同學還有的譯為“law”,但是仔細體會一下就能發現這里的“規律”絕沒有達到這兩個詞的正式、嚴謹的程度,這也是中英文的語言差異造成的。篇幅所限,選詞法應用情況分析就此“擱筆”。
1.2 省略法
省略法也是英漢互譯中常用的方法。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許建平認為譯者不應隨意增減原文,但是,由于漢英兩種語言文字之間的差異,在實踐翻譯過程中很難做到詞句上的完全對應。因此為了準確傳達原文的信息,譯者往往需要對譯文做一些增添或刪減。[4]本部分主要討論省略法的應用。在漢譯英當中,使用省略法通常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基本包括以下三種情況:漢語文本提供多余冗雜的信息;或者是基本意義已經暗含在英文文本的語境中;也可能是基本意義很明顯地體現在英文文本中,不需要詳細解釋。
例如,“同時,百貨商場應該針對目標客戶群體走錯位經營、差異化營銷的路子”。作者最初翻譯該句時,認為“錯位經營”和“差異化營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過對原文的仔細推敲和查找平行文本,發現它們其實只是同一個概念的兩種說法而已。但即使知道了它們是同一個概念,還是不敢直接省略其中一個。后來聽取老師同學的意見:原文信息明顯的多余或冗雜,省略之后不會影響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還是要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減輕他們閱讀文本的處理努力,要采用省略法。這樣最終譯文就是“What’s more,targeting specific customer groups,department stores should adopt 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strategy.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1.3 轉換法
由于兩種語言的語法和表達習慣的不同,有時候必須改變原文某些粗語的此類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傳達出原文的準確意思。漢語語言是一種偏好動詞使用的語言,漢語句式中動詞的使用量和使用頻率大大超過了英語,因此做漢譯英時,為使譯文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就需要譯者將漢語中大量的動詞轉換為名詞、形容詞、介詞、副詞等。當然,除動詞的轉換外,漢譯英也涉及其他詞類的翻譯轉換。作者在翻譯本文本時,鑒于以上所述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在遇到一些用英文的動詞表達不出地道的英語譯文時,開始嘗試轉向從詞類轉換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例如,“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7萬億元,同比增長46.4%”。句中的“同比增長”在本句的語境中指的是與上一年同期相比的增長,如果直接按照源語言的動詞句式譯出,就會變成“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hinese e-market transaction volume in 2011 reached RMB 7 trillion,increasing 46.4% than the same period of the last year”。這種譯文就不能說是地道的英文,讀起來感覺怪怪的。而作者采用了轉換法將原文的動詞詞組轉換為了介詞詞組,看起來就舒服多了,最終譯文為“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hinese e-market transaction volume in 2011 reached RMB 7 trillion,with a year-on-year growth of 46.4%.”
本次翻譯任務雖然不是很長,但是作者卻還是總這次經歷中獲益匪淺。例如,從翻譯原文本中的經濟類的專業術語的過程中,作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已有知識加上搜索引擎的幫助,不僅找到了與這些術語對應的英文表達法,而且學習到了之前不了解的經濟類方面的一些專業知識。同時為了能夠高效地獲取自己需要的平行文本,作者還專門學習了一些易于掌握的搜索方法,比如學習了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查找平行文本的一些方法。另外,翻譯本文本也讓譯者更加清楚了翻譯的原則和目的的重要性,即忠實和流暢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也確認了翻譯理論的重要性,它是一定要應用在實踐中的,而不該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1] [2]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7(16-20).
[3] [4]許建平.英漢互譯——實踐與技巧[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5-12.
[5] 韓子滿.文學翻譯雜合研究[M].上海:上海譯林出版社,2005:138.
都瀟瀟(1989-),女,漢族,河南省,碩士,云南師范大學,英語翻譯。
I046
A
1672-5832(2016)04-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