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翔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00)
淺析中國青春電影
陳飛翔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00)
青春電影是目前電影行業較為流行的一個電影類型,它主要是以青年人的成長經歷與命運生活為影片的表現主體,講述他們個人經歷與恩怨情仇,以此來表達對生命中美好時光的無限懷念與感慨。截止到2015年,國產青春系列電影上映的部數越來越多,其相應的觀眾數量也隨之增多,影片數量的增多并沒有使得其質量下降,相反青春系列電影的票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電影主題以彰顯美好愛情,突出懷念青春情結,表達真切的人文關懷。總的來說,國產青春系列電影存在不足,但前景廣闊。
青春電影;愛情;懷舊;人文關懷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愈發看重青春愛情,因此諸如《致青春》、《同桌的你》等所謂的青春愛情電影橫空出世,各大媒體各大影院爭相上映,打著青春的名號賺足了我們的金錢。而事實上沒有哪個導演想過,也沒有誰真正的去關心,為何拿我們的青春如此的商業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于青春類電影的毒害抵抗都不一樣。拍攝青春類愛情電影不僅喪失了青春本來的含義,雖然電影用的演員都是俊男靚女,滿足了觀眾的眼球,可是好多人淚流滿面,并不是因為青春電影正面的積極能量影響,而是因為現實缺少像劇情中那種所謂的真愛。人都是愛幻想的,都愛去追尋找不到、摸不到的東西。可是生活是多舛的,因為生命本來就是一個斗爭的過程青春是多變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青春,何必要把你的青春展現給大家并造成深深的影響?青春應該是珍藏的,埋藏心底一個人去細細品味。對于中國的青春類電影,很有必要去探討一番。
自2015年以來,中國電影題材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其中青春片所占的比例比往年提高了很多,并且最近幾年的青春片恰當的迎合了觀眾的口味,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取得了樂觀的票房。國產青春電影以描述青年人的成長歷程為主。而所謂的青春電影主要是以青年人為影片表現主體,描述青年人的成長經歷、生活際遇、個人思想信念、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電影。最近幾年國產青春電影的出品數量之多,成就之大,使國產電影走上了一個新高度。
《失戀33天》作為青春電影的代表,以清新、活潑的影調為觀眾講述了女主角黃小仙在經歷了33天失戀的痛苦之后,重拾信心、收獲愛情的美好故事。這部電影規模雖小,但是卻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愛情是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精神享受,每個人的青春都會有對愛情的美好向往,甚至是擁有過懵懂的愛情故事,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它是影視劇中廣泛采用的敘事內容。所以愛情也理所當然地成為青春類題材電影不變的旋律。在2015年已上映的青春類題材電影中,每部作品都滲透了對“愛情”思想的傳達。
影片《左耳》講述黎吧啦生前的男朋友張漾的悲慘身世,并與其擦出愛情火花的故事。除了講述這幾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外,影片更將許弋和張漾父母的情感經歷滲入其中,使得電影在抒發愛情故事情結的同時更具有歷史厚重感。《何以笙簫默》更為明顯地體現了愛情的主題。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男主人公何以琛與大學時候的戀人趙默笙的愛情故事,在何以琛契而不舍地尋找與趙默笙的堅守中,兩位有情人終成眷屬。像《咱們結婚吧》《第三種愛情》這樣兩部電影,單從名字就不難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愛情內容。《小時代4》《梔子花開》《怦然星動》等青春類電影作品,故事傳達的氛圍或悲傷、或歡樂,都掩蓋不住愛情氣息的存在。這不僅是后者對前者的模仿或者致敬,更是影片在主人公群像化以后,展現他們之間的愛情與友情的一種最具視覺化與儀式感的手段,表現出來的是一個群體共同擁有、難以割舍的青春情結。
懷舊情調、菁菁校園與群像人物,僅是近年國內青春片最外在的表現,它似乎也成為國產青春電影最標準的模式。表面上看,國產青春電影正在以近乎統一的風格而漸趨類型化,然而,如果從青春電影的內在主題上看,它實際上是可以獲得比其他類型的影片更大的風格表達空間的。
電影《夏洛特煩惱》毋庸置疑成為2015年國產片電影中的一匹黑馬,作品以主人公夏洛的一場夢境為線索,講述夏洛與馬冬梅夫妻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片在回味追憶似水年華中,告訴觀眾什么是“長情”。追求青春與美的主旋律應是青春類題材電影帶給觀眾最深刻的感受。青春類題材的電影以描寫年輕人的普通生活為主要內容,這也構成了它“小成本”的深層原因。將年輕人的普通生活展現得有新意和深意,是這類電影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幾乎每一部青春類題材的電影除了它要揭示的表層現象之外,還有可挖掘的深刻意蘊。
2015年以青春題材為主要內容的電影作品并不是對日常精神病痛的無病呻吟,而是更懂人心的精神關懷。影視劇中傳達的人文關懷成為治愈現代人精神疾病的一種重要方式。2015年青春題材電影已經在向著人文關懷氣質的要求邁進。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要反映一個群體的趣味,更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與呼聲。這一年的國產青春電影開始更加關注人性,關心青春的記憶,國產青春電影以其獨特的時代烙印記錄著中國青年的當代生活和思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青春類題材電影取得今天的成績絕非偶然。2013年青春系列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小時代1》《青春派》等陸續上映。2014年的青春類題材電影《同桌的你》《分手大師》《一生一世》《心花路放》《露水紅顏》等也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2015年,國產青春系列電影更是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平均每個月會有三部青春類題材的電影上映。《一路驚喜》《咱們結婚吧》《左耳》《何以笙簫默》《小時代4》《梔子花開》《烈日灼心》《夏洛特煩惱》《我是證人》《怦然星動》等作品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不僅要多樣化,以此反映各個年齡階段的發展需求,更應該盡力讓每一部出產的電影體現一種中國文化符號,要有體現文化發展的大格局意識。
2015年國產青春電影的代表作眾多,題材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可否認,國產青春系列電影雖然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但其在主題路線上的把握非常穩重,迎合當今時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作為國產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春類題材電影在國產電影中所占比例將會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成熟,中國青春電影必定會有一個樂觀的發展前景。
[1] 張洋:《中國青春電影發展流變論略》,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2] 聶楠:《新世紀中國大陸青春電影的主題與表達》,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3] 陳清僑等譯,[美]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
[4] 王小帥訪談,采訪李琳:《王小帥:我要堅持自己的態度》,當代電影,2006年,第5期,第35頁
J905
A
1672-5832(2016)01-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