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麗
(內江市第三幼兒園 四川 內江 641000)
淺談低幼階段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王順麗
(內江市第三幼兒園 四川 內江 641000)
語言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工具,2—3歲是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是接受語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時期,語言發展對幼兒來說是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孩子今后各種能力的發展,以及知識的獲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個心理結構的發展,都具有決定意義。
低幼;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孩子只有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因此這一時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孩子今后各種能力的發展,以及知識的獲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個心理結構的發展,都具有決定意義。
2-3歲的幼兒的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同樣也有語言,能力強點兒的孩子,語言表達稍微流利,能說一些完整的話語,但大部分的孩子表達上還很不完整。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和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活動,幫助幼兒豐富詞匯,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1 鼓勵低幼階段幼兒使用完整的語言。完整語言應指語言的所有類型,包括普通話、行話、方言等。因此,教師應主張并支持孩子各種語言的發展。當花朵凋謝,孩子會說“花死了”;當說起“小動物去玩”,有的孩子說“小動物去‘耍’”;當討論小蝌蚪是誰的孩子,他們一致認可是青蛙時,教師都應認真傾聽,認可他們的見解,因為孩子雖然在語言表達上不一定正確或準確,但是孩子正嘗試著用語言作為交流工具,他們能使用語言交流、表達及解決問題比正確地使用語句或造句更為重要。
1.2 耐心等待,滿足孩子言語交往的需要
耐心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在孩子言語中耐心傾聽他們的說話,耐心等待他們把話說完,耐心關注進步慢的孩子的成長等等,都需要教師付出極大的熱忱。在語言活動中,常有幾個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爭先說出自己的想法,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其他工作就人云亦云。這樣不但不利于孩子思維的發展,而且使孩子言語發展兩極分化更為明顯。在實踐中,針對孩子的回答,教師可采用“緩一緩”的方法,不立即肯定“你說得對”,而是說“是這樣嗎?”,“你說得有道理!”,“你說的,老師還沒想到。”等,使談話可以繼續下去促進其他孩子都去思考、表達。
給幼兒利用多種活動創設語言環境,在活動中練習說話的能力,使幼兒無拘無束,有話講出來,發展幼兒的語言創造能力。
2.1 利用晨間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
幼兒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而晨間活動是幼兒語言發音的最好時機,我們教師不僅是組織者,還是傾聽者,與孩子進行對話時,教師要做到語調輕柔,語義簡潔,語速減慢,讓幼兒能聽清聽懂,因為這個階段幼兒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教師說話的表情也不容忽視,教師的眼神,動作也是孩子交流的“語言”。如在晨間區角活動時,我會不時地抱抱他們,親親他們,用這個小小的舉動,讓孩子們感覺我是一個可以信賴和親近的人,然后與他們交流,一開始孩子的話很少,慢慢地他們打開了心門,說的就會越來越多。小朋友在玩玩具時,往往也會自己拿著玩具玩起來,然后自言自語:“小狗狗,讓我抱抱你吧!”等,當兩三個小朋友聚在一起,對自己喜歡的就會討論起來:這是什么車?你家里有這種車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自由的氛圍中,有話就說,有話敢說,在對話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2.2 利用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游戲的種類有很多種,我們主要是通過小朋友比較愛玩的角色游戲、區角游戲、言語游戲中發展幼兒的語言。低幼階段幼兒有著特定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如他們比較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所以我們根據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多種多層次的活動材料,不斷更換區角活動的內容,讓幼兒時刻保持新鮮感,這樣他們在活動中才會有聲有色,也會不斷地交流經驗。
語言游戲是指導教師通過自己特有的動作讓幼兒模仿,教師說一句,幼兒學一句的游戲,這種游戲可以在隨時隨地進行,也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如請你跟我這樣說的游戲,老師說一句,幼兒跟一句:“我是一只小蜜蜂,嗡嗡嗡”,“我是小蝴蝶,飛飛飛”,當孩子發音不準時,老師可以及時糾正,這種游戲不僅動手又動口,在發展語言的同時還豐富他們的知識。
2.3 利用教學活動,發展幼兒語言
教師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應調動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滿足幼兒說話的愿望和要求,多給幼兒以鼓勵、多給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比如在學兒歌“小小雞和小小鴨”中我會請幼兒自己選擇做小小雞或是小小鴨,然后請幼兒學它們的叫聲,我還不時的提問幼兒“小小雞肚子餓了,你會給它吃什么東西?”小朋友都說:“我會給它們吃小蟲子”“我會給它們吃大蘋果”“我會……”小朋友不斷的在討論,教師只是作為組織者適時的介入談話中,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很多,小朋友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知識,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能力。教師一定要做到相信孩子并及時給予幼兒指導,多給幼兒思考和講述的時間。讓幼兒有一個獨特的思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在用詞、語句的連貫方面給予指導,起到一個調色的作用。
總之,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但低幼階段幼兒語言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引導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為孩子們創造一切機會,讓他們無拘無束地表達、交流、爭論,滿足幼兒“說”的愿望,使每一個孩子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都能快樂的得到發展。
G613.2
A
1672-5832(2016)01-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