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語碼轉換與社區身份建構的社會心理語言學研究
周 穎
本文結合社會心理語言學的三大理論,分別為言語調節、語言態度以及心理動機來探索語碼轉換與社區身份建構之間的關系。
語碼轉換 社區身份構建 言語調節 語言態度 心理機制
在語言學領域,對于語碼轉換的研究主要從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法,語用學以及會話分析方面進行。從社會語言學角度,通過研究社會因素和語碼轉化在宏觀層面上的關系來探尋使用語碼轉換所蘊含的社會動機,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是由Gumperz提出的情景語碼轉換和隱喻語碼轉換之間的區別。從心理語言學角度,主要任務是研究“雙語者在作出明顯的語碼轉化行為時的大腦活動狀態”(David li, 1996:5)[1]。從語法角度,研究兩種語言或語言變體語碼轉化間普遍適用的語言或句法限制功能。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理論是由Poplack等提出的自由語素限制和對等限制、Disciullo等提出的管轄限制以及Myers-Scotton提出的基礎語框架模型[2]。從語用學角度,它將語言現象的描述與解釋相結合,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是由Verschueren提出的順應性理論。從會話分析角度,會話分析是民族志學的一個分支,基于語言選擇的序列性和嵌入性來進行更加微觀的,具體的,動態化的分析,其中代表性人物包括Auer和li。
(一)社區身份的定義及性質
身份是指人是誰,是使個體成員可以被定義和識別的社會標志和象征。在當代,身份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分類,一是客觀角度,包括籍貫,職業,年齡,姓名等;另一個是主觀角度即身份的自我認同,是一個相對概念,如朋友與敵人,好人與壞人等。語言與身份之前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通過語言來推測個體的社會身份,相反我們也可以通過語言來建構社會身份。
每個人都屬于不同的言語社區并且具備不同的身份,特定的言語社區有著相應的社會身份,也就是說言語社區身份可以通過語言或語言變體進行構建。
(二)語碼轉換與社區身份建構
語碼轉換通常指在一個語境中說話者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或語言變體。語言不僅能夠為說話者自身創造身份并且能夠為一個群體創造身份。言語社群的每個個體可以通過語言實踐來保持、建構和協商社會身份。言語社區身份建構大到包括民族身份構建,地區身份構建小到一個團體的身份構建。一個人說話的方式有時比他所說的內容更為重要。語言傳達著個體確立與其他人關系的方式,他們劃分群體的方式,他們所宣稱自己的權力以及他們所賦予其他人的權力。說話者接受某一特定言語社區的身份通??梢詤⑴c積極的身份認同。相反,如果說話者拒接某一特定言語社區的身份就將會采取消極的身份認同來展示他自己不同的言語社區身份。語言不僅僅能夠傳遞說話者自身的社會身份,也是一種被用來傳遞或者捍衛自身言語社區身份的方式。語言的使用和言語社區身份都是動態的,取決于具體使用的語境。
(一)言語調節
言語調節理論由Giles及其同事提出,通過研究說話者運用語言趨同或語言趨異兩大方法來改變其所使用的語言或語言變體從而解釋認知和情感因素。語言趨同是指說話者通過轉變自身的語言或語言變體使之與聽話者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相一致來縮小彼此間的心理距離。通過語言趨同,說話者試圖建立群體間的關系并清除實現交流目標過程中的可能障礙。
(二)語言態度
根據Crites,Fabrigar和Petty的觀點,態度包括基于情感、認知與行為的所有評價層面的刺激分類。情感成分是指一個人對于目標對象的情感尤其是積極評價和消極評價。認知成分是指人們對于特定目標對象的想法,包括知識、事實以及信念。行為因素是指人們對于目標對象的行為傾向的方式。說話者對于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是否具有社會聲望的觀點反映著情感態度;說話者對于兩種語言相差程度的想法反映著認知態度;說話者對于何時何地用哪種語言或語言變體反映著行為態度。
(三)心理動機
對于語碼轉換的社會心理動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理解。一是,語碼轉換被用來消除人們交流間的障礙來保持交流者之間的親密關系。二是,當說話者想要展示他的友好,他會轉變語言或語言變體或者語言風格。如果聽話者回應以相同的語言或語言變體,那么一種確定的關系就會在兩者中建立起來。三是,有時語碼轉化可以被用來將不會說第二種語言的談話者排除在外。
當今世界高度開放,各國、各地區交流日益頻繁,語碼轉化的使用頻率隨之越來越高。語言蘊含并體現著不同言語社區的歷史、文化、價值觀念,人們通過語碼轉換來建構自己的社區身份。我們可以通過言語調節、語言態度和心理動機這三大社會心理語言學理論來系統地理解語碼轉換的現象以及更好地掌握語碼轉換的方法來建構社區身份,促使不同言語社區間的隔閡、矛盾最小化,同一言語社區內部團結、利益最大化。
[1]li, D.C.S..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 a Hong Kong case study.New York: Washington, D.C/Baltimore; Ber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Vienna; Paris: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1996.
[2]王瑾,黃國文.語碼轉化之結構研究述評[J].外國語言文學,2004(2).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周穎(1992-),女,漢族,遼寧朝陽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