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二
淺析演唱會現場導播技巧
秦 二
在電視導播所面對的節目內容中,音樂類節目是最常面對的節目類型,其中演唱會的導播具有更多的細節需要去把握和準備,對于演唱會現場導播的技巧需要根據演唱會明星的個人風格及明星團隊希望其呈現的個人形象,可以說,不同景別及運動方式的運用會直接影響演唱會展現的不同特質,包括演唱會整體氛圍的營造和其音樂的性質。
電視導播 演唱會
明星演唱會嚴格來講屬于導播分類里音樂類節目,演唱會這種形式既包括交響樂的現場氛圍,也需要展現明星演唱的形象細節。以瑪麗亞凱莉的九六年紐約麥迪遜公園演唱會為例,演唱會整體策劃為一場明星與現場觀眾的群體狂歡聚會,瑪麗亞凱莉前期演唱表演風格也定義為平民鄰家風格,與觀眾并沒有刻意描畫出距離。打造這樣一場明星和觀眾共同享受聚會的演唱會,現場機位設置與導播調度需要進行前期有意識地策劃。在瑪麗亞凱莉這場演唱會中,瑪麗亞凱莉身著牛仔褲白襯衣,風格親切,給觀眾以鄰家女孩的印象。用大全景來展現現場熱鬧狂歡的聚會氣氛,拋棄嚴肅,消除等級。用長線運動鏡頭來連接舞臺上明顯與觀眾場地上的觀眾[1]。用平角度的鏡頭來拍攝瑪麗亞凱莉和用仰鏡頭來拍攝觀眾造成明星“勢能”的消融。除此之外還運用了大量以觀眾為前景的長焦鏡頭,把瑪利亞凱利和現場觀眾包括在一個鏡頭范圍內,造成明星與觀眾和諧的關系。種種的鏡頭機位設置都為明星個人風格的打造來服務,明星演唱會的現場制作費用花費巨大,因此其作用價值就要發揮到最大。因此演唱會的拍攝錄制既要考慮到現場觀眾的現場觀看感受,也要做好明星在電視觀眾和其他媒介錄像觀眾的形象投射,可以說明星市場形象的打造直接影響著明星演唱會現場機位設置和導播調度的工作方式。
對于導播的視角來看,對演唱會的高度負責是自己的職業精神,而不是簡單的呈現,以《王菲94年香港演唱會》的導播切換為例,盲目地跟從節奏,瑣碎的鏡頭充滿整個演唱會,并沒有很好的凸顯王菲的個人特質和演唱會的現場感。在演唱會的鏡頭表現上,要從三個層次來理解一場演唱會,首先是導播對于演唱會現場的識別,對于整個演唱環境的呈現,交代演唱會發生的場所,例如雅尼音樂會經常選擇有悠久歷史古跡的場所作為其音樂的發生地,導播要展現出音樂會的發生地[2]。其次,要對不同參與角色和因素做性格化的畫面處理,以樂器為例,不同的樂器所展現出的性格特質不同,古典樂器的呈現要穩重的舒緩的有規律的鏡頭畫面,針對某個樂器組聲部則需要適當的平移鏡頭來拍攝,而對于類似電吉他這樣的搖滾樂器則需要適當的搖晃畫面。對于王菲這樣的歌手,她個人在演唱會所呈現出來的應該是高傲隨性,但導播隨意的切換很顯然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機位的設置也沒有方便導播很好的駕馭。演唱會所展示的鏡頭形象取決于對觀眾和樂手等參與者的拍攝,取決于明星主角的個人魅力的展示,也取決不同參與者之間交流互動的關系呈現。導播在進行演唱會導播工作的首要任務便是識別演唱會的對象性質和明星所需要塑造的個人風格。
對于導播對象性質,或者說是演唱會本身的各個方面,導播應該有清晰的認知,總體分三方面來講,第一是識別演出現場,對于演唱會認識的本身便是演播現場的空間條件,例如舞臺的形狀、觀眾席的位置等等,一方面是方便對于現場機位的設置,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先期的策劃是否能夠在現場得以實現。第二是識別音樂的類型,這里面既包括演唱會整體風格的把握,也包括對于不同樂器和音樂段落的表達。第三便是對明星人物的塑造,包括其中關系鏡頭的運用,單人鏡頭的切換。有了這樣初步的認知,才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宏觀把握演唱會的風格,直至對演唱會“主角”的塑造。比如在瑪麗亞凱莉紐約演唱會的拍攝中,用了左右兩個升降臂來拍一些運動鏡頭,通過起幅與落幅的變化,從而達到連接明星與觀眾的效果,在視覺感受上傳達出瑪麗亞凱莉與歌迷觀眾融為一體的群體聚會[3]。在觀眾中間也設置有長焦機位,這樣的長焦鏡頭能夠在很清晰地把明星與觀眾放在一個畫面中,尤其在瑪利亞凱利《make it happen》這首歌中,舞臺后面也站有很多合唱者,這樣的長焦鏡頭更加使得整個演唱會現場更加氣氛熱烈。對于不同音樂的特質,也需要不同鏡頭的切換技巧。從這三個層次可以看出,導播對于演唱會對象的操控把握更需要逐步推進,這樣才能制作出一出完整的符合明星主角氣質的演唱會精品。
對象性質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音樂本身的性質,因為其關乎到導播畫面的最終呈現,對于現場樂隊構成還有樂器的組合要有清晰的認知。例如不同的樂器的分布及與音樂樂譜的構成,導播對于演唱會的把握,一部分是展現“明星”,另一部分則是對精彩音樂的畫面展示,這種最終呈現給觀眾的音樂的流動的美妙來源于導播對于其音樂本身的解析,換句話說是對音樂發生過程的展示,這就是音樂節目導播的精確性。演唱會的現場根據演唱及音樂形式的不同,對樂器的展示也不盡相同。比如美聲音樂和搖滾樂便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樂,對于其樂器的畫面把握和演唱者的形象塑造需要策劃設計。美聲音樂或者交響樂的古典樂器等畫面需要相對穩定的畫面。對于不同的樂器聲部組,需要緩慢的運動鏡頭。搖滾音樂的電吉他與電子鼓等樂器,在展現其特寫時可以用一些仰拍的鏡頭,這樣通過燈光的照射更能凸顯其輪廓,表現其樂器的演奏時又可以用相對搖晃的鏡頭來表現。以《雅尼中國紫禁城音樂會》為例,其中《夜鶯》這首曲子的演奏中,中國的民族樂器笛子和古典樂器小提琴是主要的兩個主旋律的演奏樂器,導播要非常熟悉其每個段落的主要樂器,特別對于小提琴,音樂會中特別拍攝了琴弓與琴弦相互交叉鏡頭。根據樂曲的風格節奏,畫面切換也避免了硬切的方式,對于雅尼的也運用了其與黑人小提琴手等其他演奏者的關系鏡頭。
演唱會的現場制作成本一般投資巨大,僅憑現場觀眾的門票是很難滿足收回投資的,因此要把演唱會的價值利用最大化,現場導播所打造的影響制品就顯得尤為重要,前面我們分析了對現場機位設置及鏡頭的調度對現場及明星形象的塑造。在電視及影視制品的二次創作中,導播也可以加入其他影像鏡頭,用于渲染氣氛添加精彩的內容以及音樂創作的背景都畫面。例如在瑪麗亞凱莉的《make it happen》演唱開始時摻雜了一些歌手的舊時照片,通過這樣的照片會讓觀眾更能體會這首歌所蘊含的激人奮進的情緒。一些演唱會的直播也會加播一些符合主題或附加背景的影響資料。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經常會直播切換一些預先拍攝好的畫面鏡頭,例如在有一年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演奏過程中,電視轉播畫面中插入了實拍的多瑙河沿岸的風光,這樣的配合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能享受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最近幾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會配合音樂加入一些舞蹈,大部分會是芭蕾舞,在2016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中間插入了在街頭拍攝一些演奏樂器的鏡頭,觀眾在觀看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現場演出同時也欣賞了不同情境中的感受。另外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會切換一些符合音樂情境的鏡頭,比如一些維也納金色大廳內部的油畫和雕塑。
電視直播或攝制的二次創作可以通過設備技術來重新渲染,其中比較重要的便是演唱會的氣氛和質感。氣氛的營造是對觀眾的催眠,換一個角度來講,鏡頭沒有氣氛就不感人,構圖的鏡頭感要近暗遠亮、近清遠模糊的空氣透視。類似乒乓球比賽的場地以及斯諾克比賽場地,拉開光比,觀眾席暗下來,舞臺表演的氣氛就會被營造出來。除此之外還有煙霧等輔助設備來幫助營造氛圍。在瑪麗亞凱莉的這場演唱會中,熱烈激情的演唱會氣氛被渲染的十分充足,首先現場的觀眾人數本身就很多,再加上舞臺上也有大量的配唱的演員。導播運用了大量的表現觀眾情緒的畫面鏡頭。另外運用了許多以觀眾為前景的畫面鏡頭,這樣的鏡頭會使得觀眾有了“我在現場”的錯覺。對舞臺現場布景等景物的拍攝也可以達到一些舞臺氣氛的渲染,比如絢麗的燈光和精致的布景。
一臺演唱會的導播拍攝要求導播膽大心細和手疾眼快,敢于下手,敢于抓細節,對于音樂要有一定的素養,更多地需要預見性。導播也需要感情豐富,能融入到演員的表演當中,這樣才能拍出節目的質感。在技術層面更要了解攝像機之外的舞美、燈光等專業,例如光比、寬容度、色反差和色溫。對于攝影要精通,而且對于演出現場要有全局觀念。導播工作的優秀完成是需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的,在保證基本的導播同時,可以適當添加自己的特色,但最重要的還是忠于節目本身。
[1]謝力健.電視節目實用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2]程晉.電視導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陳學武.看得見的默契——導播和攝像工作淺探[J].視聽縱橫,2011(05).
(作者單位: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秦二(1986-),男,漢族,山西晉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影視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