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濤 陳 穎
(武警警官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英國議會制辯論對英語教學的促進
曾 濤 陳 穎
(武警警官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英國議會制辯論逐漸進入高校英語教學的視野,啟動了以競賽推導教學的全新教學模式,并廣泛地應用于英語第二課堂教學。英語議會制辯論的引入使得英語課堂的邊界逐漸模糊,老師在辯論實踐中必須面對角色轉型,由知識輸送者向代入者轉變,或者由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轉變。英語辯論體現了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和學習,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更高境界。
英國議會制辯論;英語教學;挑戰
“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采用英國議會制辯論后賽制后,幾年間便風靡大江南北的高校校園。英語辯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語言交際為導向的時代,英語教學面臨很多深層次的改革,英語老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英國議會制辯論活動加快了英語老師的角色轉型,促使英語教學由進一步以老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如今的大學生很早便開始全面而系統地接觸英語,網絡時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是多元的。不少大學生的英語基礎扎實,也不乏興趣和熱情,他們已經不滿足于課堂上枯燥的語言知識學習、傳統的課文講解和功利的過級策略介紹。
1.1 英國議會制辯論對老師知識儲備的挑戰。
辯論要求老師具備廣博的知識面,甚至是精通邏輯、歷史、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等學科的全才。辯題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更具開放性和挑戰性,對指導老師知識儲備的要求越來越高,準備一個辯題簡直像速成一門專業課,迫使老師閱讀教參之外的更多資料。因此老師需要養成關心時事、深入思考的習慣,善于學習和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薄發。
1.2 英國議會制辯論對老師思辨能力的挑戰
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當代,思辨能力成為很多人綜合能力的短板,英語老師也不例外。如果英語老師還只滿足于語言知識的講解就難以順應時代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指導老師必須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準確的分析和理解辯題,抓住學生的邏輯錯誤和漏洞,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辯手不但要找到本方的觀點,更要證明本方的觀點成立,這個說理的過程是對辯手最大的考驗。只有理性見長、養成獨立批判式思維的老師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拓寬學生看問題的方法和視角,培養高度概括和分層次推理的思維能力、對社會熱點的深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教學活動中,英語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播者、代言人,老師講授的永遠是正確的、標準的。師生之間只見“知識”不見“人”。在學生心目中,老師只是被貼上“英語”學科標簽的知識傳授者,看不到老師最真實的一面。師生之間的交往大都發生在“知識”的傳送帶上。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正在以幾何級的速度增長,獲取知識的通道變得平等而開放,老師不再有知識霸權地位。
在英國議會制辯論中,語言的規范和語音的準確不再是評價的主要標準,觀點和邏輯才是制勝的法寶。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播者,老師不一定是正確的,辯論中沒有標準答案。討論式教學和實戰是辯論活動的常態。辯題面前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是隊友也可能是對手。平等的語境下,師生可以有對立的立場,可以相互去質疑、追問。老師也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先知學生,也只有這樣“最本真”的教師才會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發現學生。老師與學生的思想和觀點發生碰撞才能激蕩出智慧的火花,英國議會制辯論正是體現了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和學習,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更高境界。此時課堂的邊界已逐漸模糊,沒有精心的備課過程,只有現場的即興發揮。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辯題,老師經常要與學生一道絞盡腦汁,深度挖掘,有時候要成為辯手和學生一起參與辯論。當老師和學生在辯論中一樣以“學習者”身份出現時,教師必然需要回歸真實本性。于是,就有了一個有情感,有態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師與一群同樣有情感、有態度、不一定完美的學生之間的學習交往。教師將自己置身學習之中,把學生代入共同學習的狀態。老師在辯論實踐中由知識輸送者向代入者轉變,或者由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轉變。
英語老師的人文精神、科學理性、探究精神、社會關懷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英語教學與教材逐步分離,而與其授課老師更緊密的融合,并賦予該老師鮮明的個性風格,真正實現老師與課程的“合體”。學生不僅僅是在選擇老師,更是在選擇一種價值認同。最好的英語課就是教師本身。老師的專業發展不再受囿于傳統的師徒制和傳幫帶,老師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伙伴”,師生間是一種雙向選擇的、優勢組合的、需求相契的 “合伙人”關系,老師與學生進一步走向平等與合作。
過分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忽略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一直是我國英語教學面臨的短板。英國議會制辯論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個人素養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同時也培養了英語老師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得英語教學更加趨向于以學生為中心,從而促進了英語教學的良性發展。大學英語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英語辯論親身去探索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進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英國議會制辯論活動中,我們應當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積極應對各種挑戰,用更加理性而睿智的教學手段去征服學生,自覺地擔負起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責任。
[1] Johnson,Steven L.Winning Debate.New York: 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2009.
[2] 萬濤 高校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2,(8).
[3] 梁君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現狀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2,(10).
[4] 淮艷梅 袁慶鋒 基于內容的英語思辨能力教學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2012,(12).
[5] 王琪 活用議會制辯論規則組織英語口語教學[J]科技信息,2012,(15).
曾濤(1974.04-),四川儀隴人,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外語第二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語言應用學。
G642.41
A
1672-5832(2016)04-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