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探討
方 銳
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和區別進行分析,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途徑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1)理論基礎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學為基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跟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運用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價值取向,以及思想意識等方面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各種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包括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對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障礙、行為異常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和教育。
(2)教育的重點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培養人才的規格要求而進行的,重點在于培養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規范,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道德評價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完善心理品質,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進行調適和矯正,防治心理疾病,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和協調發展。
(3)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教育方法以理論教育和宣傳為主,采取正面說服、灌輸講解、榜樣示范等。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知識,常常采用與大學生進行交談討論、心理訓練、心理測量、角色扮演等方法,分析一些異常心理現象,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增進心理健康。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
兩者互為前提和條件,相互促進。一方面,一個人心理發展的方向受其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們所說的健康的心理素質,指的是良好的品德修養、堅強的意志精神、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等,這些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前提基礎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又能促進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兩者是相互交叉、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的。另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欣賞自己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這些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來解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效果往往不錯。
高校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結合,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體制與機制,形成統一領導,各部門緊密配合,良性互動。
(一)在教育內容和目標上的有機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但是現實中學生遇到問題,往往并不單一的是思想問題或心理問題,所以僅靠單一的教育方式是難以解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豐富的思想認識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從心理角度入手,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和成長。學校同時也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為其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二)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要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發揮統一的整體效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恰當地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真誠的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接納每一個學生,運用同感理念,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引導并感受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方式,全面地了解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把科學的理念真正轉化為學生的思想,并引導著學生的行為。
(三)在教育隊伍上相互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人員構成上要相互協調配合。教育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及時的提供幫助解決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正在摸索著前進,它正好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互補,給學生以正確的心理疏導,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四)與網絡媒體技術相結合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其積極作用,也有其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網絡心理師,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探索大學生網民的心理,分析其思想狀況,發現其思想根源,可以采取網上心理咨詢和思想政治工作交談等形式,引導受教育者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實現信息的雙向流通。
[1]何會寧.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5):188~190.
[2]錢昕,姚玉紅.施彼之長發揮整合效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借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1(增刊):3~4.
(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
方銳(1983-),女,河南信陽人,助教,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