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坤
(隆昌縣胡家鎮中心幼兒園 四川 內江 642158)
音樂游戲化在幼兒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淺析
楊太坤
(隆昌縣胡家鎮中心幼兒園 四川 內江 642158)
游戲教學在幼兒教學中的廣泛使用,是幼兒生理與心理特點決定的。音樂作為人類文化活動中最富于情趣的財富,被廣泛愛著和使用著。幼兒園活動游戲化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用游戲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本文將音樂課程多方面的內容用游戲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使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教師在游戲中教。值得幼教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借鑒。
音樂教學;幼兒活動;實踐運用
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兒童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游戲活動,是兒童在伴隨音樂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音樂知識的集體活動。近年來,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嘗試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變為富有情緒的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發現同學們在游戲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投入,還會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出乎想象的表演,就連平時性格比較內向的同學也會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把音樂游戲中所要表現的節奏、音樂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遠遠超過了筆者的預期。
過去傳統的歌曲教學,大都是教師憑個人經驗進行傳授,以幼兒的模仿為主,為達到預期目標而做短期的強化訓練,忽視了幼兒個體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同伴、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
下面,筆者針對音樂游戲化教學做如下闡述:
意義追尋:音樂課程游戲化的意義。音樂每個人生命的必須,音樂游戲更是孩子們需要的,是幼兒音樂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發兒童情感、使兒童獲得快樂的重要途徑。音樂課程游戲化,不僅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也是培養和塑造幼兒智商和情商的無價良方,有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教學活動游戲化,能促進幼兒快樂的學習。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兒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應立足于兒童本身,研究兒童是否在音樂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展示他們的個性,并快樂的學習,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尋找恰當的適合于幼兒成長的途徑。挖掘幼兒內在的巨大潛力。通過音樂活動游戲化,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以及對活動內容的游戲性,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進行研究。
音樂教學活動游戲化,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是對幼兒品德教育、審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認知能力,豐富音樂知識的才能、發展智力的良好手段。音樂游戲靈活多變而富于想象,符合幼兒學習音樂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幼兒時期是實施早期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有意識、有興趣地聽音樂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心理動機。音樂是時間藝術,是瞬間的聽覺藝術,音樂游戲又是在音樂伴隨下進行的一種活動。撲捉和聆聽到音覺,能辨別不同頻率聲音的能力,自然對音樂做出反映是幼兒的本能,也是幼兒的興趣所在。
實踐與探索:音樂活動游戲化理念的具體嘗試。音樂教學活動游戲化不是單一的游戲,它絕不僅僅體現音樂游戲當中的特殊成分,還應具備游戲的特征。幼兒音樂教育應該是生動活潑及快樂的音樂活動,這個活動具有游戲的玩耍性,才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展開:
將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游戲化。除音樂游戲外,還可以在唱歌、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音樂欣賞等教學內容中,挖掘游戲的特征,強化音樂教學的游戲性。如教學《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就可用游戲的方法,有角色、有場景的再現歌曲中反映的情景。還有常見的傳統游戲歌曲《猜謎歌》《手指游戲歌》《跳皮筋歌》等。在游戲化教學中注意內容設計的情節化和趣味化,通過教學游戲化模式,使幼兒掌握音樂教學中所要掌握的知識,以達到課程內容的游戲化。
強化幼兒音樂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在探索活動內容游戲化的同時,還應注重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組織形式去建構幼兒音樂學習的最佳心理結構。采用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法,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游戲化教學中,快樂地感受和感知音樂,自覺自愿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是豐富多彩的,不僅包括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學趨向綜合化。
用音樂教學的游戲性激發和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調動幼兒思維、探究、認識的內動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幼兒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的動力,能促進幼兒創造性地學習。幼兒對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趣,是由外部因素激發的。幼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動中培養的,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首先要發現幼兒的興趣,并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幼兒的興趣。例如,幼兒聽到節奏明快、優美、活潑的歌曲時,就會手舞足蹈,因此,我們要及時發現和引導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多接觸音樂,并將音樂滲透在幼兒每日的生活當中。
用音樂教學的游戲性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音樂能力,是指幼兒對音樂要素的認知和情感反應的綜合能力。音樂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在從事演唱、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創作等方面活動時,需要音樂感、節奏感、音樂聽覺等能力的支撐。它建立在音樂素質基礎上,經過教育培養和相應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得到發展和提高。音樂能力的培養要貫穿在整個課程游戲化教學中。而幼兒的音樂能力往往受到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經驗、音樂修養的限制,使幼兒的音樂能力很有局限性。
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懂得如何在幼兒早期實施音樂教育,不斷培養、充實和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使之不因年齡的增長而受到限制和阻礙。幼兒早期音樂能力的發展,要靠系統的音樂教育,通過教材對幼兒進行音樂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依賴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音樂課程游戲化,注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舞蹈的支柱。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可通過語言節奏、動作節奏符以音樂節奏并和音樂緊密結合,才能得以視覺、聽覺、運動覺的聯合感知,獲得節奏的敏銳感覺。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要有與其它各科結合的游戲活動。
幼兒音樂教學的游戲化,順應了幼兒的心靈發展需要,能充分發展幼兒各方面素養和潛能,實現幼兒教師事業追求和理想遠近!
[1] 楊立梅.綜合藝術課程與教學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2] 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 陳蓓.游戲小百科.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9.
G613.5
A
1672-5832(2016)05-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