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馨
(西北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我國受虐兒童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淺談
李竹馨
(西北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近年來兒童受虐事件頻頻出現,受虐兒童這一弱勢群體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受虐兒童的現狀,并對其成因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針對這一現狀對我國現行的法規政策、幼教準入等方面提出一些相關建議和對策。
受虐兒童;現狀分析;應對措施
受虐兒童一般都比較年幼,是指被其父母、近親或任何和對該兒童權利有責任者,或與兒童租住在同一處所的任何人通過有意或無意的行為使其遭受傷害甚至死亡,受虐兒童受到的傷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1 身體虐待
身體受虐主要是指通過各種物理方法傷害受虐者的身體而達到虐待目的,這種傷害可以是長期多次的亦或是一次性的,受害者的身體通常會留下施虐后的痕跡,因此身體受虐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
1.2 性虐待
性虐待事件有偶然發生的,也有長期侵犯情況下發生的,一般是指施虐者通過對兒童實施性虐待而得到心理上的快感。施虐者可能是兒童的家人、鄰居等熟識的人,也可能是關系較遠的陌生人,大部分的性虐待行為不會造成明顯的生殖器外傷,而且由于性虐待事件的發現時間通常與實際發生時間之間存在時差,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1.3 精神虐待
精神虐待主要是指兒童的養育者或監護人辱罵、恐嚇、威脅、藐視、排斥兒童,或是持續對子女有不合情理的差別待遇,對兒童的福祉漠不關心,從而導致或可能導致兒童身體發育、智能、情緒、心理行為及社會等方面產生明顯的傷害。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曝光,各地的虐待兒童事件頻頻出現在社會大眾視線中,引起一片嘩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對受虐兒童的保護,并反思隱藏在這一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
總的來說,導致虐童事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兒童因素
很多受虐兒童遭受虐待的原因跟自身的生理、心理、智力、性別等因素的發展程度有關,有些兒童是因為自身的身體、智力發展遲緩,或者有先天性的生理缺陷、無法治愈的疾病,從而被虐待甚至遺棄。還有一些兒童因為管教困難,頑皮不聽話,容易使父母產生厭煩情緒從而打罵斥責,而父母的這些消極、不當的行為反而又會加速受虐兒童的發育異常,形成惡性循環,使得施虐持續發生。
2.2 家庭因素
造成兒童虐待的家庭因素有很多,比如在經濟困難的家庭,較易出現虐童事件,因為家庭面臨生存危機,經濟拮據,兒童的養育者情緒焦慮、緊繃,這種情況下常常發生虐童行為;家庭關系也是導致虐童發生的重要原因,當夫妻之間感情不和,經常吵架甚至出現家庭暴力時,兒童有很大的可能成為受害者;施虐父母在小時候往往有著相似的受虐經歷,而這種受虐經歷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延續到下一代。
2.3 社會因素
首先是因為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秉持著“不打不成材”、“嚴師出高徒”等具有體罰性質的傳統理念,這種傳統的文化思想往往促使了虐童現象的出現;其次我國缺乏完善、成熟的針對兒童的相關法規和制度保護體系,直到目前為止,我國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兒童權益和保護的法律,在很多立法層面都是空白的。
針對我國受虐兒童的現狀及成因分析,在這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規范相關政府部門,實現責任明確化、透明化
目前,我國主管受虐兒童權益保護的相關政府機構主要有民政部門、公安部門、教育部門、婦聯、殘聯等,這些部門機構在保護受虐兒童方面的服務和職權有交叉重疊的部分,那么當問題出現時,可能會出現部門之間相互推脫責任,也可能會因為部門機構眾多而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問題,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專門針對保護兒童權益的行政機構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明確各自責任,使其透明化。
3.2 加強有關受虐兒童保護的專業團隊和公益組織建設
在我國現有的社會福利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的仍然是政府,但在涉及到一些細化的服務領域時,政府無法面面俱到,需要公益組織和專業團隊發揮其自身作用,明確分工,同時又密切合作。因此要加大對受虐兒童保護的相關公益組織和專業團隊的支持和投入,在政策、財政、人才培養以及團隊建設等方面積極扶持,使得民間公益組織健康、良性、持續的發展,長遠地保護受虐兒童的權益。
3.3 細化法律規范,逐步建立一個完善、成熟的支持保護網絡
在我國目前并沒有一部專門用來保護受虐兒童權益的法律,能夠幫助受虐兒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文很零碎的分散在其他相關立法當中,并且這些相關的法律條文通常只規定了適用方向,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因此針對受虐兒童,在實踐中摸索,逐步確立一部專門保護兒童權益的立法,為受虐兒童建立一個完善、成熟保護支持網絡,已經迫在眉睫。
3.4 提高幼兒教育辦學質量,使幼兒教育體制規范化、合法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兒教育是每個人一生接受教育的開端,是最重要的開始,直接影響了兒童身心成長和人格發展,是公民教育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因此尤其要重視幼兒教育,提高幼兒園辦園的準入標準,特別是民辦幼兒園,應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進行統一管理。對于幼兒教師,要提高要求和標準,對從業幼師嚴格把關,持證上崗,并制定一套詳細的行為規范標準以及賦予法律效力的懲罰制度。
[1] 趙川芳.我國兒童保護立法政策綜述[J].當代青年研究,2014,332(5):71-78
[2] 鄭英杰,郭曉冬.我國關于受虐兒童保護的立法現狀和完善建議[J].法制與經濟,2011,288(9):111-15
[3] 吳鵬飛.我國兒童虐待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J].法學雜志,2012,10(10):56-60
[4] 王倩.兒童虐待研究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5,5:75-78
[5] 周佳嫻.香港兒童虐待防治的經驗與啟示——生態系統的視角[J].教育縱論,2009,6:39-43
李竹馨,西北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
D920.4
A
1672-5832(2016)05-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