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震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0)
中國民族文化裝置藝術的意義
朱 震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0)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開始浮現出了數不勝數的藝術運動,那些藝術運動要么被他人抱著懷疑的態度標上標簽,要么便自顧自的昭告天下,這些由青年藝術家們組成的藝術團體都具有一種革新意識,他們試圖沖破舊時代的禁錮,打破守舊的學院派傳統,力圖創造出新的藝術世界。最早的藝術運動有未來主義、表現主義、達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等等,層出不窮的藝術運動最初都受到了人們的不理解,或多或少的會受一些譏諷和嘲笑,但藝術家們越挫越勇,尤其是達達主義,它是在一戰后藝術家們對其所表現出來的直接反應,對其暴行進行了直接的揭露,讓當時很多觀眾都感到了震驚、憤怒與和不安,也使大眾更直接的感受到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在如今的許多當代藝術作品中都受到了達達主義的影響,頻繁使用日常物品進行創作,使得是藝術貼近生活,觀眾與作品的互動變得尤為重要,觀眾甚至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觀眾不再是只能遠遠的被動的觀看藝術作品,而能更直接更真實的去感受。而從后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出現了藝術的一個大的發展時期,藝術家們開始自發的進行藝術創作,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創作藝術作品和欣賞藝術作品都變得簡單了許多,不再是只能在美術館進行觀看,又或是有錢貴族的特權,只有他們才能進美術館,藝術作品更多的呈現在了觀眾的眼前,藝術創作的主題也不再遙遠而陌生,更多的作品的從生活中取材,從感性的角度取材,讓藝術來源于生活,也使得生活充滿了藝術。當然,大部分藝術家們和他們的作品通常都是有著經久的思考的,都是有著深層內涵的,他們的藝術理念都是有著多層次動機的,并不是簡單的隨意創作。
在中國,自二十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憑借著西方現代主義的沖擊和中外文化的融合,中國的藝術之路也開始漸漸開始明晰,開始了中西合璧,藝術市場上開始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經典藝術作品。中國當代藝術從發展到今已走過了幾十個年頭,經歷了從前衛、反叛到被大眾普遍接受的艱難歷程,猶如十萬里長征,經歷了很多磨難。官方普遍認為當代藝術在中國的起始應是從1979年9月的“星星美展”開始的,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那時藝術家們的創作沒有固定的場地,沒有創作資金,更沒有愿意接受的大眾,藝術家們只憑著一股腦子的熱情,他們身上有一種公開的奮斗性,一種濃厚的理想主義,當然,同時也有很多藝術家追求的是只是對西方的模仿,只是想將自己推向“國際化”,所以在當時也涌現了許多并不成熟的藝術作品。而如今在社會進步和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提高下,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也在不斷地進步,不停地探索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藝術道路,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緊隨時代的步伐,將科學技術與文化傳統融合起來,帶入了民族精神,保持堅定的信心,深入思考,力求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最好的藝術作品。
當代藝術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它的形式是感性的,內容卻是理性的。很多藝術作品我們常常看不出具有具體意義的對象和畫面,這樣會使我們內心引發復雜的心理感受,引發人們的思考,而某一些又似乎很好了解,簡單的讓我們又會質疑難道僅僅只是這樣么。當代藝術激發著人們內心的無限遐想,承載著人們心靈的寄托,當代藝術擁有著傳統藝術無法比擬的無限可能,不停地拓寬人們內心對它的定義,各種的表現方式豐滿著它的羽翼,攝影、錄像、裝置、行為、網絡等各種形式讓藝術變得十分多元化。
民族文化符號進入藝術創作是必然的。民族文化符號在藝術創作中表現出了創作者的民族熱情,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和感悟。促進民族文化繁榮是藝術創作的根本目的。就我國而言,許多藝術家都在如火如荼研究如何將民族文化符號融入在藝術創作中,也不停地在為起努力。
例如吳冠中,他提倡并推崇了中國文化,用油畫的方式表達著他自身豐富的中國民族文化;又如谷文達對水墨的應用;徐冰的煙草計劃;展望的假山;邱志杰的蘭亭集序;周春芽的桃花系列;蔡國強對火藥的應用等都體現了這些藝術家們作品中所特有的“中國特色”民族文化,更好的表現了作品的魅力,這些飽含民族文化元素的藝術作品得到了國內大眾甚至是世界的廣泛認可,這表現出了民族文化符號進如藝術創作的必然性,也使得中國的當代繪畫的發展逐漸成熟,民族文化所產生的重大意義也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在全球藝術資源共享的情景下,民族文化符號進入藝術創作是必然的,我們需要的是有自己的判斷力,在藝術創作中堅持“真善美”的基本理念,保持純粹的藝術心態,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用來在藝術創作中創造出更多元更富有創造性的作品。民族文化在藝術創作中應用是藝術創新必然要經歷的一條道路。
[1] [美]邁克爾.基默爾曼.碰巧的杰作[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法]丹納.藝術哲學[M].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3] [俄]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4] [意]克羅齊.美學綱要[M].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5] [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朱震(1991.05-),男,碩士研究生,湖北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策劃與管理。
J505
A
1672-5832(2016)05-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