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云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荊州駐防八旗鎮(zhèn)壓太平軍之龍會橋之戰(zhàn)
陳國云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荊州駐防八旗由于其優(yōu)越的軍事地理位置以及評定三藩的巨大作用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置,設置以后的荊州駐防八旗穩(wěn)固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統(tǒng)治,荊州駐防八旗在一系列的軍事戰(zhàn)爭中暫露頭角,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荊州駐防八旗始終牢牢控制荊州以及荊州周邊的縣城,并以此為核心打擊太平軍,收復失地。荊州駐防與太平軍在湖北進行的三場軍事斗爭尤其展現(xiàn)了荊州駐防八旗的戰(zhàn)斗力,本文就其中的一場戰(zhàn)斗——龍會橋之戰(zhàn)具體進行剖析。
荊州駐防;太平軍;龍會橋
咸豐四年四月十三日的龍會橋之戰(zhàn),是荊州駐防八旗與漢軍合力攻擊來犯太平軍,并以少勝多取得勝利的戰(zhàn)爭,是荊州駐防八旗第一次與太平軍進行大規(guī)模的接戰(zhàn),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荊州駐防八旗的戰(zhàn)斗力,對以后的戰(zhàn)局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咸豐四年,太平軍由隨州、棗陽一帶進軍安陸府(今荊門市鐘祥縣)在三月二十八日攻克安陸府,并向南進攻荊門州,接著荊門州也被太平軍攻陷,荊門在地理位置上在荊州與襄陽之間,是南北晚來的必經(jīng)之路,荊門州的淪陷必將使得南北不通,道路梗塞,不利于軍情傳遞。因此時任荊州將軍官文“亟于各路防堵及存城官兵內調撥一千二百員余名,并派奏留差遣之云南普洱鎮(zhèn)中營游擊盡先參將勝勇圖魯王國才、署云南龍陵營參將佟樊梅,各領所帶牟兵分扎龍會橋、丫角驛等處。”①早在咸豐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王國才奉湖廣總督吳文镕進楚聽候調遣,行至天門縣與太平軍交戰(zhàn)獲勝,但德安戰(zhàn)事清軍敗退以后,道路阻隔,且?guī)г颇夏脖挥衅呤谑菚毫羟G州。咸豐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佟樊梅聽候湖廣總督吳文镕之命令,帶兵抵達荊州,因為道路阻塞,無法赴省垣救援。遂經(jīng)官文上書咸豐皇帝“荊州地方為七省要隘,最關緊要,正當用人之際。該員等俱系前任督臣吳文镕奏調之員,皆系久歷戎行,倘遇賊蹤逼近,堵防可期得力”②。于是在龍會橋一戰(zhàn),就是荊州駐防滿兵與王國才、佟樊梅率領的士兵配合作戰(zhàn)取得勝利的。
太平軍于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到達離清軍駐守的龍會橋只有三十五里的拾迥橋。十三日清晨,太平軍共計約四千余眾直撲龍會橋,來勢洶涌,氣勢猖獗。“經(jīng)游擊王國才、佐領玉貴等督率滿漢官兵開放大炮,迎頭沖擊”③。首先擊斃執(zhí)黃旗的賊首一名,清軍冒死與太平軍激烈交戰(zhàn),經(jīng)過清軍的槍炮攻擊,太平軍死傷甚多。又太平軍想引誘清軍至橋北一帶,并在橋北一帶民房內暗藏火藥,火彈等物,一旦清軍進入伏擊圈,將點燃火藥,阻擊清軍。但是王國才識破了太平軍的詭計“令千總頁金科先行拋擲火彈,焚毀民房,燒斃伏賊百余名,余俱冒煙突火,紛紛逃竄”。佐領玉貴、防御蘇升、崇順、驍騎校風昌、吉隆率領荊州八旗官兵與王國才率領牟兵身先士卒,闖入太平軍的陣地,太平軍當即潰敗,清軍一路追殺太平軍至馬隍山,殺敵無數(shù)。荊州駐防副都統(tǒng)貴升率領荊州駐防八旗官兵在樂嚷橋、板橋兩處堵剿,佐領貴凰等率領的荊州駐防八旗官兵與參將文明帶領的綠營兵與其匯合,三路官兵配合作戰(zhàn),攻擊太平軍。協(xié)領全瑞負責火藥等武器供給。“自辰至申,我兵施放連環(huán)槍炮,接連四戰(zhàn),賊始畏懼,潰散奔逃”,后清軍一路追殺太平軍二十余里,因天色漸晚,恐太平軍設伏,于是才撤兵,這一戰(zhàn)“未損一名,只受傷者十余名,共計殺斃賊匪頭目四名,長發(fā)賊數(shù)十名,余匪約七八百名,生擒十四名,即在軍前正法,割獲首級二十余顆”。④四月十八日,清軍得知太平軍在龍會橋潰敗以后竄逃至浩子口地方,于是滿漢官兵三百余人“其勇當先,施放槍炮,擊斃賊匪二百余名,炮斃賊目一名,活捉口數(shù)十名,斬首級數(shù)十顆”。
此次龍會橋以及浩子口的戰(zhàn)爭,是荊州駐防八旗以及漢軍以少勝多的戰(zhàn)斗,從這次參加戰(zhàn)斗的清軍來看,主力仍然是荊州駐防八旗的滿洲官兵,王國才與佟樊梅所帶之兵共計111名,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綠營兵,荊州將軍官文“亟于各路防堵及存城官兵內調發(fā)一千二百員余名”,而太平軍出動四千名,數(shù)量相差懸殊,但是清軍依然能夠以非常小的傷亡代價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是得益于荊州將軍對于全局的掌控與調度。在戰(zhàn)爭未開始之前,官文就嚴令滿洲旗兵在“荊郡水陸各要隘嚴密防堵,截其上竄之路,并屢拿獲奸細,訊明正法”,⑤在戰(zhàn)爭開始時就做好嚴密的準備,掌握戰(zhàn)爭主動權。其次得益于荊州駐防八旗與漢軍的密切配合以及勇敢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由副都統(tǒng)貴升率領荊州駐防八旗官與佐領貴凰等率領的荊州駐防八旗官兵與參將文明帶領的綠營兵三路官兵配合作戰(zhàn),滿漢官兵沖鋒陷陣,視死如歸。第三,清軍的勝利得益于武器裝備的精良,清軍的武器為火槍和火炮,射程遠,并在武器配給方面有充足的保障。在龍會橋繳獲的太平軍武器“黃旗十桿,火炮、鳥槍三十余桿、刀茅不計其數(shù),火藥二箱、火彈二擔,火箭數(shù)十支”⑥,在浩子口地方繳獲太平軍武器“奪獲三百尊大炮三位,火槍十桿,大黃旗十數(shù)桿,騾馬四十余匹,刀茅無數(shù)”,盡管太平軍擁有火器,但是數(shù)量極少,盡管占著太平軍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但在擁有精良武器,訓練有素,嚴密配合作戰(zhàn)的清軍特別是荊州駐防勁旅面前任然是不堪一擊。此次戰(zhàn)斗的勝利不僅使得清軍軍威大振,同時也使得清軍后方將領沒有后顧之憂,加緊訓練軍隊,籌集糧餉,加緊收復失地。
注釋:
① 薛瑞祿、呂堅《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十四冊,一一八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② 薛瑞祿、呂堅《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十四冊,五三一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③ 薛瑞祿、呂堅《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十四冊,五三一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④ 薛瑞祿、呂堅《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十四冊,五三一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⑤ 薛瑞祿、呂堅《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十四冊,五三一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⑥ 薛瑞祿、呂堅《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十四冊,五三一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國云(1990-),男,漢族,湖北監(jiān)利人,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軍事史。
K249
A
1672-5832(2016)05-0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