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龍霞 梁 偉
(河北美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700)
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北剪紙實證分析
甄龍霞 梁 偉
(河北美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700)
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科研項目 課題編號:HBWY2014—Y—G041
河北蔚縣剪紙作為一種裝飾或逢年過節辦喜事的喜慶點綴,如今蔚縣剪紙已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欣賞、收藏價值的民間藝術精品、國家級饋贈禮品。全國剪紙專項工作會議在蔚縣成功召開,蔚縣被命名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剪紙藝術研究基地”。
蔚縣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價值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是一種鏤空藝術,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在眾多的剪紙流派中,河北蔚縣剪紙為彩繪剪紙,刀工精細、色彩艷麗、鄉土氣息濃,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河北民間剪紙既傳承了中國剪紙藝術深厚的文化積淀又突出了燕趙文化獨特的民族、民俗、民間特色作為擁有豐富內涵的燕趙文化的載體,河北剪紙經過千余年的不斷改進成為了中國剪紙的代表。本文正是對河北蔚縣剪紙進行實證分析。
蔚縣剪紙和其他各地的剪紙不一樣,具有自己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民族特點的文化形態藝術。蔚縣不僅有相當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文化遺存,而且還有夏、商時期的文化遺存。古老的文化積淀無疑讓蔚縣剪紙散發出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再現,還是用于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設計、細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艷的獨特點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河北蔚縣剪紙在吉祥圖符中,有文字和花卉、動物等的組合:如福字系列的:花開富貴、金娃送福、否極泰來、年年有余、金羊開泰等。還有用于婚慶禮儀的龍鳳呈祥、魚戲蓮花、喜上眉梢、鴛鴦戲水等。這類剪紙,構圖勻滿、色彩鮮明,頗富祥瑞氣氛。此外運用諧音、隱喻、象征等手法來表達吉祥寓意的內容,采用的這些具有喜慶意義的花、鳥、魚、蟲等生機盎然的瑞獸祥鳥或文字圖形,通過一定的組合來構成圖案、花邊和畫面,以此納吉驅邪,在蔚縣剪紙中也是常見的。
“蔚縣剪紙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雖然各相關部門已經有計劃地展開了對蔚縣剪紙研究、保護工作。對于蔚縣剪紙的理論研究,最早是在解放初察哈爾省文聯的古塞、終坡等前輩走訪王老賞并相繼出版了4本關于蔚縣窗花的書:《民間刻紙集》、《民間窗花》、《王老賞的窗花藝術》、《王老賞戲曲刻紙》,書中介紹了蔚縣剪紙大師王老賞,并對他的作品及藝術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近兩年出版的關于蔚縣剪紙的書有田永翔等編著的《中國瑰寶——蔚縣窗花》等著作,與前者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是介紹蔚縣剪紙的工藝制作技法極其獨特的審美藝術文化內涵。但上述這些實際上是通過采用記錄歷史性資料的靜態保護方法,對于有效地保護蔚縣剪紙,這決非長久之策。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它的基礎上,將它的精髓加以傳承,并融入現代藝術的時代觀念,以現代的大眾視角來加以審視,深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這才是最好的保護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蔚縣剪紙永葆魅力。
藝術家周淑英從小受家庭藝術熏陶,酷愛剪紙藝術,練就了剪紙藝術刻、畫、染全套功夫,藝術風格與其父周永明一脈相承,而且她開創了6種新技法。是中國河北第三代剪紙藝術正宗傳人。剪紙作品《清明上河圖》、《百蝶圖》、《生命樹》、《農家樂》、《彩福圖》、《牡丹》等被中央美院、中國美術館收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對其進行產業化經營是保護與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市場交換實現“文化經濟化”的過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經營具有巨大的文化、經濟、教育和社會價值。
3.1 文化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活態的文化表現形式對其進行產業化經營不僅可以使無形的文化遺產依附在產品上得以繼續存活下去還可以使其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以產品的形式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助于非物質文化產的傳承與發展。
3.2 經濟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第三產業中的文化產業,對其進行產業化經營有利于帶動其相關的旅游、服飾、教育、傳媒等行業的發展。其產業化經營對勞動者的要求較低只需掌握一定的手藝即可,可以吸納大量的無業人員、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又擴大了就業。剪紙產業能耗低、污染少是典型的環保產業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經營也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3.3 教育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的見證也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象征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對其進行產業化經營不僅具有物質層面的經濟價值還具有精神層面的審美及教育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人類精神消費的對象它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表現形式不僅帶給大眾美的享受還能促進社會意識形態、良好社會風尚、正確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完善無形中加強了國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凝聚力。
3.4 社會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以窺見當時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生活情感態度、科學發達程度、風俗信仰禁忌等社會歷史文化內容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河北剪紙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問題河北剪紙在自身千余年的發展中不斷探索基本上克服了大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面臨的困境發展態勢良好。
[1] 易心 肖翱子 《中國民間美術》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7
[2] 劉錫誠 《刻刀下的歷史——河北蔚縣剪紙的創新與發展》中國文化報 2011.3.15
G127
A
1672-5832(2016)05-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