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露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 重慶 408000)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夏 露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 重慶 408000)
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實際上只有體(身體)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沒有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而且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這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所接受。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
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中,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郁”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這些學生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下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社會、家庭及學校教育等方面的許多矛盾,只有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
其一,社會影響。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對在校青少年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所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很容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其二,家庭影響。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
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通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學校教育不當。由于種種原因,使我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重尖子生,輕后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操、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時采用不當的方法,體罰、心罰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學生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有些后進生,被教師所嫌棄,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
根據造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改進和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創設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一一營造優美文明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妻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里生機盎然,繁花點點,綠草茵茵,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第二,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其次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最后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便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出現失誤。
第三,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人心理輔導的內容。
實際上各科教學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導向,就可以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如程序設計、平面設計、動畫設計等課程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語文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育課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鍛煉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節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
第四,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引導學生合理發泄不良情緒。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育尚未成熟,情緒不太穩定,遇到挫折時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發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據這一特點,應為他們創設合理發泄的渠道,防止不正當的發泄。較好的方法:一是讓他們盡情傾訴;二是引導情緒轉移,用積極情緒代替消極情緒;三是音樂撫慰,用優美、輕柔的音樂調節情緒。
二是淡化被動受教,培養自主能力。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來源復雜,大部分為行為不良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較差。因此,應特別注意幫助其形成自主能力,側重于引導,鼓勵,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是注意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還不夠成熟,許多心理障礙表現都與不良的行為習慣有關。因此,對其進行調節時特別要注意行為習慣的訓練,用嚴格的紀律制度規范其行為,幫助其一步步改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習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改進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G715
A
1672-5832(2016)05-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