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芳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對比中外特殊教育師資培訓
秦艷芳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特殊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本文通過比較法和文獻法,分析比較了國內外特殊教育師資培訓的若干方面,以期解決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存在的問題。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既要借鑒和吸取國外的長處、優勢,還要在此基礎上依據本國國情,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之路。
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外比較
特殊教育的發展水平標志著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且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我們通常指的特殊教育,狹義的是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兒童,也稱身心障礙兒童或殘疾兒童(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視覺障礙、肢體障礙、言語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交際障礙等)。特殊兒童教育就是對身心發展有殘疾和有異常的兒童實施的教育,國際上比較認同的是以在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為教育對象(即學習障礙:包括閱讀障礙、書寫障礙、寫作障礙、計算障礙等;情緒情感障礙、言語障礙、行為困擾、品行問題、交往障礙、心理健康問題、身體病弱等)的教育。廣義的特殊兒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緒、身體、行為、言語或溝通交流能力上與正常情況有明顯差異的兒童,除了有行為問題的兒童之外,還包括超常兒童。[1]陳鶴琴先生就曾說過:“愿全國盲啞及其它殘廢兒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盡量地發展他們的天賦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分子,同時使他們本身能夠享受到人類應有的幸福”,盡早地由“特殊教育支流”回歸到“正常教育主流”。
在師資培訓目標上,國外重點集中在對各種重要能力、理論內化后的技能的培訓上。1995年美國特殊兒童委員會制定了知識和技能標準,強調培養“以教育對象為中心,以理論為先導,以實用性為原則,以學校為紐帶,以促進學生發展、與社會融合為目的”的特殊教育師資。[2]而英國則要求經過培訓的特教教師要具備“鑒別課堂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能力,并具有能夠給予他們特殊教育的能力。可以看出,他們在強調專業理論指導的同時,更強調理論內化后的各種能力、技能的培養。在職業性關鍵能力的培訓上,我國比較落后,更注重學歷。我國更強調學歷,1997年上海市教委頒發《關于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力爭到2002年左右使80%以上的教師達到大學專科畢業程度,10%的教師達到大學本科畢業程度,培養若干名特殊教育專家。[3]此外,師資結構上,協調發展本科、碩士、博士等各層次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比例,協調發展學術型、應用型和復合型等各類型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比例,有效地促進特教師資隊伍結構優化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國外的師資培訓模式主要從職前、職后兩方面來進行,注重對師資的繼續教育,采用定向和非定向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且對教師資格、教學技能要求較嚴格。側重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能使學生較快進入臨床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長于設計并完成單課課堂教學,具有學科教學能力。[4]在美國,要成為特教教師,必須是大學畢業后,經特殊教育課程培訓,獲得特殊教育專業資格的人,才能擔任特教教師。[5]目前俄羅斯有35所國立大學設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學制五年,設置盲教育、聾教育、智力落后兒童教育、言語矯正、發展異常兒童學前教育五個專業,每個專業都有輔修專業。[6]澳大利亞強調教師資格和相關特殊教育實踐經驗,其特教師資大多由相應的特殊教育協會進行培訓考核、選拔,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實踐培訓的加強,聾啞教師一般是到聾啞學校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兒童語言缺陷糾正技術員必須到兒童醫院語言診斷所參加實踐鍛煉。[7]美國特殊教育教師任職資格標準規定:特殊教育教師每年最少要參加25小時的有關其專業領域的繼續教育,以對知識進行周期性的更新。[8]而我國的師資培訓多集中在職前培訓、理論知識學習這塊,對職后培訓和繼續教育要求較少,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隨著特教教師專業化的不斷發展,特教教師的知識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單一的教學知識向診斷、評估鑒定、設計方案、教育和研究等綜合性知識結構發展。國外的課程越來越注重培養特教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其課程設置彈性越來越大、綜合性和針對性、專業性和實用性越來越強。俄羅斯在課程設置上采用師范類課程+特殊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并在很多大學里建立矯正教育學系后特殊教育系,分設有盲、聾、智力落后兒童、言語矯正和發展異常兒童學前教育五個專業,并重視對未來教師的理論培養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而高師的特殊教育則沒有劃分各類殘疾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內容是綜合的、通用型的、概括性高,但過于籠統,缺乏一定的專業性與針對性。因此,借鑒國外的做法,我國要根據教學實踐情況設置一些針對性和專業性較強的課程。
教育是最大的社會問題,何去何從令人擔憂。智利詩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曾經這樣說:“我們所需要的很多東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東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心理正在發展。”特殊教育尤是這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必須積極借鑒國外較好的特教師資培訓做法,做到以立足國情,博采眾長。
[1] 王靜明:《讓遲開的花朵綻放的更加美麗——談學前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滄州師范專科 學校學報[N]2008年12月第24卷第4期
[2] [3]丁勇 王輝:《近年來我國對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研究綜述》.中國特殊教育[J]2003年 第4期(總第40期)
[4] 張文京:《高師特教通識師資的養成性教育》.中國高等特殊教育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10月。
[5] 王嵐:《美國特教印象及思考》.中國特殊教育代表團訪美報告[R]2003年4月
[6] 石學云:《俄羅斯特殊教育與中國特殊教育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中國特殊教育[J]1998 年第3期(總第19期)
[7] 趙斌 邵燕楠:《澳大利亞特殊教育師資與中國特殊教育師資的比較研究》.中國特殊教育[J]2000年第1期(總第25期)
[8] 顧定倩:《美國特殊教育教師任職資格的介紹及對我們的啟示》.外國教育研究[J]1999年第4期
[9] 鄭俏華:《論特殊教育學校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策略》.中國特殊教育[J]2005年第8期(總第62期)
[10] 金野:《中日兩國殘疾兒童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長春大學學報[N]2006年5月摘第16卷第3期
[11] 汪海萍:《美國特教印象及其思考》.中國特殊教育[J]2004年第1期(總第43期)
秦艷芳(1990-),女,漢族,山西運城市,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特殊教育。
G760
A
1672-5832(2016)05-0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