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揚 湯中彬
我國傳統危機管理文化的主要觀點
張 揚 湯中彬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危機管理智慧,形成了獨特的危機管理文化。本文梳理了傳統危機管理文化的主要觀點,有助于培養社會和民眾的危機意識,完善現代危機管理體系,對當前的危機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危機管理 傳統危機文化 危機觀
在《周易》的基礎上,我國古代先賢在對危機的思考與應對中不斷發展和豐富著危機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縱觀古代博大精深、光彩奪目的傳統危機文化,主要蘊含有如下五種觀點:
未雨綢繆與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是同義詞,表達在危機來臨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爭取把引發危機的各種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的危機準備觀。這種積極準備的危機觀自商周就有,并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相關論述舉不勝舉。《周易》強調通過卜筮“早辨”,及早察覺隱患,彰顯著防患于未然、化險為夷、趨吉避兇的目的。“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太公金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長將有日思無日,莫等無時思有時”(《名賢集》)、“計能規于未兆,慮能防于未然”(《鄧析子·無厚篇》)、“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三國志》)、“宜未雨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治家格言》)以及《孫子兵法》中“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九變篇》)、“以虞待不虞者勝”(《謀攻篇》)、“廟算多算”、“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等先勝的觀點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思想,事實上事先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防微杜漸”、“消千災于無形”正是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
勤勞智慧的先民,生活在生產落后,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正如《說岳全傳》中所言:“得寵思辱,居安思危”,養成了即便生活在和平安寧的年代,也思辨危機發生的可能,警告人們提高警惕,具備隨時準備應對危機的憂患意識。“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周易·系辭下》)、“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新唐書·魏徵傳》),孟子的至理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關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忠告以及《孫子兵法·火攻篇》中“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等至理名言都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危機預防觀。
傳統危機文化中“主動應對,臨危不亂”,強調危機爆發后沉著冷靜,正確處理,從而化解危機,屬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被動型的方法;“福禍相依,轉危為機”對危機保持樂觀的態度,強調辯證的看待危機,主動發現危機中潛藏的機遇,趨利避害,轉危為機。《孫子兵法·九地篇》中“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是對“福禍相依,轉危為機”的危機觀的進一步延伸,強調主動創造危機,達到激發斗志,從危機中漁利的目的。這種危機觀看似違背常理,實則屬于創新型的方法,在理論層面為我國傳統危機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漢代名將韓信的背水一戰,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等強調的就是這種危機管理思想。需要提醒的是“死地后生,造危為機”是兵家迫于形勢、不得已的策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千萬不可輕易采用。
我國傳統危機觀蘊含著危機具有危險、危害以及契機、機遇兩面性的辯證思想。《周易》認為“天地不交謂之否,天地交則謂之泰”,“否”和“泰”是八卦中相對的兩個卦名,分別代表不順利和順利,否極則泰來,是對危機兩面性的辨證思考。[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淮南子·人間訓》、“福禍相宜”、“有無相生”、“物極必反”以及《孫子兵法》中“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九變篇》)、“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軍爭篇》)等辯證思想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告誡人們福中有禍,禍中有福,危險中往往蘊藏著機遇,要善于在危機發展過程中掌握時局,冷靜思考危機中的機遇,在危機應對中把握機遇,將談之色變的危機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契機。[1]
我國傳統危機文化重視災后及時亡羊補牢,慎終如始地做好災后恢復工作。《戰國策·楚策四》中“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是指當危機得到減緩和控制之后,必須將工作重心及時的從危機應對轉入危機恢復,通過重建、評估總結和發展,恢復生產和生活狀態。危機善后處理的合理與否,將影響后續發展。我國古人認為只有“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周易·系辭下》),注重從危機預警、發生至恢復整個過程,萬事萬物都不偏廢,自始至終保持警懼憂患心態、謹慎周到,方能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使危機的不良影響快速消失。
[1]劉剛,雷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危機管理思想[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0~57.
[2]聶琳.中國傳統危機文化的脈絡、特點及成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25~28.
(作者單位:空軍航空大學軍教系部隊管理教研室)
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B283)。
張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危機管理及軍隊管理;湯中彬,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危機管理及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