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高 爭
行業劃轉地方高校的大類招生探索與實踐
——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
李 鵬 高 爭
行業院校劃轉地方后,學校的發展特色仍然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也深受行業發展形勢影響,探索新形勢下的行業劃轉高校的大類招生改革,并以招生改革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為行業劃轉地方高校的一個重要課題。
行業劃轉 大類招生 探索 實踐
21世紀初,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我國部分高校開始探索大類招生,之后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跟進,如今大類招生制度改革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作為一所以地礦及其相關學科為特色的行業劃轉地方的普通高校,西安科技大學積極探索大類招生制度改革,希望以招生制度改革推動學校教學體制改革和促進學校內部體制改革。
實施大類招生,首先是服務于人才發展的根本需要。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一直實行的是“蘇聯模式”的按專業進行招生,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模式引起專業老化,同質化,口徑過窄等問題日益突出,致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在非對口專業領域就業,嚴重扼殺了大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大批“復合型人才”,成為適應現代社會競爭的必然要求。
實施大類招生,是適應新一輪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向全社會公布,正式啟動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之后又一輪最系統、最全面、最深刻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地方高等學校,我們更應該積極迎接和適應新一輪招生制度改革為契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復合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實施大類招生,是推動學校內部體制改革的需要。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將改進投檔錄取模式,逐步取消錄取批次,這將對招生工作甚至高校內部改革產生重大影響。一是高校與高校之間,校內各專業之間的兩極分化現象將更加嚴重,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弱勢專業的招生將更加困難;二是高校之間的生源大戰將會更加激烈,實力與特色之爭將會更加明顯。三是招生制度改革將引發教學管理、人事制度、學生管理等一系列高校內部改革。實施大類招生,可以為學科專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改革注入活力,有利于拓寬專業覆蓋面,構建新的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對于推動學校改革創新,提升辦學水平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施大類招生,也是應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現實需要。實施大類招生,考生對專業的預判,由對未來四年就業形勢的預判減少為兩年,進校后,還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深入的了解各專業,加上各高校都有一定的轉專業的機會,可以極大緩解考生因專業選擇產生的焦慮,可以給考生更多選擇的機會,有助于考生報考我校。
基于上述認識,我校于2015年正式啟動了大類招生試點工作,選擇14個專業,分成機械類、計算機類、地質類和設計學類4大類試點大類招生。
機械類,包含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和車輛工程4個專業,近年來,以高鐵為代表的國家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帶動了機械類專業的整體發展。試點機械類,旨在搶抓這個千載難逢的戰略發展機遇,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這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為依托,帶動其余三個機械類專業的整體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計算機類,包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和網絡工程三個專業,受“互聯網+”和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計算機類專業再度受到考生歡迎,計算機類專業一志愿報考率呈逐年上升態勢。試點計算機類,既符合計算機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又可以促進計算機類專業的相互融合促進,促進學校計算機學科的整體發展。
地質類,包含地質工程和資源勘查工程兩個專業,這兩個專業都是我校的國家特色專業,但作為一所以地礦為特色的行業劃轉院校,受煤炭形勢持續低迷影響,學校在生源競爭中處于極其不利的位置,地礦類專業報考人數大幅度減少,試點地質類,目的在于對通過對地質類專業的改革,探索地礦類專業改革發現的新途徑,同時減弱地礦專業生源明顯不足的局面。
設計學類,包含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和動畫四個專業,這四個專業均為藝術類專業,近幾年,這四個專業的招生呈現明顯的大小年變化,且專業之間的錄取情況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的生源質量。試點設計學類,既可以促進學科發展,又可以避免招生大小年變化和專業之間的不均衡和避免高分考生落檔,有助于提升專業的整體生源質量提升。
總之,為了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四個實施大類的學院重新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分流方案,學校招生辦公室做了廣泛的調研和準備工作,2016年,13個專業,4個大類正式列入2016年本科招生計劃,實施大類招生。
(一)校內師生普遍支持對試點大類招生
針對校內師生的數據調研顯示,有85%的教職工支持實施大類招生,教職工普遍認為實施大類招生有助于促進學校學科發展,有助于打破專業之間的壁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對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78%的教職工認為學校的大類招生改革需要盡快擴大規模,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教職工和學生;有96%的在校生支持大類招生,認為自己很遺憾沒有機會報考大類招生專業,希望學校在實施(二)廣大考生對大類招生深受考生歡迎
大類招生的同時,配套與大類招生相關的政策,進一步擴大轉專業的比例,讓更多學生可以在進校后學習自己更加理想的專業。
在招生咨詢期間,學校通過不同形式對約1000名考生調研顯示,約95%以上的考生認為大類招生對自己有吸引力,專業選擇時會充分考慮實施大類招生的專業,但68%的考生認為實施大類招生的專業太少,應該增加更多的大類招生專業,同時認為,即使是大類招生,進校后也應該有更多的轉專業的機會。有68%的考生認為,雖然大類招生專業對自己有吸引力,但對大類招生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學校應該對大類招生的人才培養方案,進校后的分流方案,以及大類專業基礎階段的課程有更加全面的宣傳和講解,以便考生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大類專業。
(三)首次大類招生的生源質量明顯提升
2016年,學校4大類,13個專業共計錄取本科學生1120名,生源質量較未實施大類招生之前,有明顯的提升。2016年,機械大類專業的一志愿報考熱度(專業一志愿報考人數除以一志愿計劃數)為71.9%,較2015年大類前機械類4個專業的平均報考熱度上升12%,機械類專業的有志愿率為68.5%,較2015年提升24.7%;計算機類生源質量提升明顯,計算機類專業錄取平均分較2015年上升5分,一志愿報考熱度較2015年上升24%,計算機類專業成為最受考生歡迎的專業之一;藝術類專業的生源質量大幅度提升,2016年,藝術類咨詢的考生數量較2015年有大幅度提升,陜西省內考生的咨詢熱情尤為高漲,調查顯示,專業課230分以上的考生占咨詢人數的82%以上,學校對藝術類考生的吸引力大幅度增強,錄取數據也有力支持了這一改革,在陜西藝術類文科最低錄取分數229,較2015年上升27分,理科最低分230分,較2015年上升33分,藝術類高分考生落檔的現象基本消除,生源整體質量較實施大類前得到顯著改善。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實施大類招生后,學校的吸引力得到明顯改善,學校的生源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但生源質量改善只是初步效果,大類招生要想取得更好效果,還是要在學校在實施大類招生后,對促進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以及因此帶動的就業改革和學校其他一系列改革。
[1]呂慈仙.高等學校按學科大類招生的現狀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9(1).
[2]蔣秀蘭,郭娜.關于高等學校大類招生政策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9(22).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
李鵬(1985-),秘書,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