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恒 孫志勇 畢述玥 王劍釗 王曉磊 孫 堯 扈韻琦 白 晶
基于“互聯網+”的研究生網絡協作學習模式
李力恒 孫志勇 畢述玥 王劍釗 王曉磊 孫 堯 扈韻琦 白 晶
現今是全新的互聯網+的時代,主要是由于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大量軟件和硬件的發展。與此同時學習者本身的知識水平,身心發展和教育資源的差異。因此培養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以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高層次人才,建立在各個學習者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合理協作學習模式,成為研究生教育問題的新挑戰。
“互聯網+” 教育 研究生
我國在現階段,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以及知識更替和技能改革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是十分必要地,只要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研究生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對研究生的教育培養更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及有效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現代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變革,和學習模式的變革,所帶來的是豐富的信息化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經研究發現,我國目前的研究生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目前我國研究生的招生主要是自愿報考模式和免試入學模式。第一種自愿報考模式,是指自愿報考高校并參加國家統一入學考試;種免試入學模式,指優秀本科生由所在學校推薦免試入學和考生。
自愿報考模式由國家組織命題,學生通過正規的集中考試,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知識水平。但是對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容易出現高分低能學生。另外雖然在復試或者面試環節中,增加了部分實踐技能考試,但是對于研究生的高層次綜合素質和實驗能力,卷面成績往往難以度量處他們的實際情況。免試入學模,主要是學校采用以往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成績,并通過筆試和推薦相互結合的選拔方式。與第一種入學方式相比較而言,往往缺乏具體的和客觀的評定指標。
我國的研究生開始逐步擴大招生是由于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的增長。根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研究生層次的生源數量以8%的速度,并且每年都在持續上長,切高居不下。這種持續的大規模增長態勢,雖然滿足了對高層次人才的社會需求和國家的戰略發展。但是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學質量方面,存在著普遍性的教育質量下降問題。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以及科研條件的不足。其二在研究生招生過程中,對學生的專業內有較為明確的限制。造成相同專業的同一個年級的研究生,知識結構和知識基礎各有不同,有高有低,專業差距趁此不齊,同時也造成了專業能力的根本差異。
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研究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注重培養研究生層次的學術能力和研究生層次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的專業化培養可以通過多層次的、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完成培養目標。但是目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所設立的課程,主要是以教師授課為重心。往往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只有一年的專業必修課和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指導研究生的教師在剩余的兩年進行實踐指導。在這種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實踐課和專業必修課的課時結構比例不協調、不合理。研究生往往采用小組討論,和查閱資料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另外學生參加科研活動經常受到局限,研究生應當在科研工作中確定自己的科研課題,用自身的知識水平確定科研水平。
Web2.0在21世紀初期應運而生。它的特點是體現參與者和使用者的價值,體現開放個共享,以及社會化,強調去中心化和個人化。移動互聯網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基于3W模式,發展到以人為節點互聯的Web2.0的應用模式。以博客和微信為代表的社交軟件,引起了眾多的關注和使用。另外此類軟件的教育應用,也受到教育信息化領域學者的關注。其中微信它支持發送文字和圖片,以及視頻等信息,在多用戶之間。同時也支持共享資源、貢獻信息。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微信的每日活躍用戶1億其中,用戶總數量已經達到了7億。這是互聯網的一重大變革,繼新浪微博之后。越來越多的教育技術工作者開始關注微信的教育功效,并且隨著微信功能的日趨完善。
本文首先分析了原有的研究培養的學習模式,以及影響協作學習的主要因素。并結合直觀的數字進行解釋當前研究生增長過程的新形式。并提出了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問題:重理論輕實踐,選拔方式不合理;研究生數量的擴招,容易導致培養方式的不適應和培養質量的下降;以及研究生培養模式具有的專業性和特殊性。最后,對基于微信平臺的協作學習學習模式進行了肯定行介紹。另外強調,社會性、交互性,以及資源分享型的互聯網軟件應用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提供了新的靈感和新的思路。
[1]蘇佳.基于微信的研究生網絡協作學習模式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
[2]齊禮良.微信移動學習的認同路徑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5(06):31~34.
(作者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