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現狀研究
劉婷婷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我國的發展,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核心就在于農民工子女能不能和城市子女一樣享受平等的義務教育。本研究主要就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作了相關闡述,以農民工隨遷子女作為研究對象,以他們的教育現狀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分析了我國新時期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現狀、教育問題、原因分析和解決對策等幾方面。
農民工;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現狀
大量的農村流動人口不斷的涌入城市,隨之而來的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日益凸顯,這樣一個人口龐大的群體的子女在城市中受教育現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省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民工隨遷子女人數在逐年上升,而且規模相當的龐大。
2.1 入學門檻的問題
雖然農民工隨遷子女能夠進入城市小學就讀,但是卻要支付很高的上學費用。由于沒有城市戶籍,要想進入城市公立學校就讀,就需要比當地的學生多交一部分費用,例如借讀費。這些適齡兒童進入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同時需要出示一些相應的證明等,由于沒有本市的戶籍并且借讀費用過高,這也就造成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2.2 教育過程中不平等的問題
農民工數目的不斷增加,使得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就更加突出,并且可能引起的社會問題也就更加嚴峻。[1]作為插班生的農民工隨遷子女進入班級接受教育,在學期末的獎評和學生評價中卻不是我們想象中一樣公平,并不能和城市中的孩子享受一樣的公平待遇。
2.3 家庭環境方面的問題
農民工帶著孩子來到城市務工,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對教育孩子等方面存在著不少誤區。[2]農民工來到城市務工,由于其中大部分都從事比較繁重的工作,照顧一家老小,再加上社會中生存的壓力,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與子女進行溝通,忽視了子女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和心理變化。家庭環境是否和諧對于作為未成年人的農民工隨遷子女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作為適齡兒童,他們的判斷能力和自控能力等都處于發展和形成的階段,或多或少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農民工作為我國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與此同時,隨著農民工父母進程的子女也成為了社會上需要大家關注的弱勢群體。[3]我認為造成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3.1 農民工本身的因素分析
作為農民工,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農民工的整體素質主要表現在思想品德層面的素質,思想品德素質的高低也就決定著農民工社會行為的好壞。在農村,農民工常常以田間勞作為主要勞動方式,逐漸形成了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生活方式和做事風格,缺乏創新精神。[4]
3.2 我國對于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待提高
這些未來祖國的花朵多么渴望跟隨父母來到城市能和其他同學一樣,享受著國家義務教育的平等對待,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關注。雖然有關政府部門做了不少努力,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和阻礙。在我國教育制度中,形成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義務教育體制。[5]這種體制也就造了地方政府分工不明確并且監管不到位以及辦學經費得不到合理的解決。
3.3 社會公平問題
每個受教育者都能擁有公正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要想實現教育公平,不僅教育環境平等,接受教育的起點也要是平等的。就在這樣得一個發展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受教育機會不均等的狀況也是較為常見的。在近些年,每年大約有400萬未成年人沒有完成義務教育,在這些人當中,農村人口占了絕大多數。[6]
4.1 改善我國相應的戶籍制度
關于戶籍制度的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戶籍制度,取消對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入學限制,加快我國的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7]對在城市設立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就讀學校的教學條件予以補貼,提供合理的教學師資,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4.2 建立健全農民工隨遷子女相應的受教育制度
根據我國教育發展的現狀,應該對外國的教育體制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可否認的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確實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在法國,凡是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管他們有沒有合法的身份,都可以和當地的孩子們一樣接受平等的教育待遇。[8]
4.3 加大公辦學校的投資力度
適當的放寬就學限制,保證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受教育公平問題。地方各級政府設立的公辦小學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挖掘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的辦學潛力,盡可能多的接受外來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要針對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實際問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方法。
4.4 加強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農民工隨遷子女這個群體正處于青春期,身體心理都在迅速的發展,關注這些適齡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很有必要的。這一群體很少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關愛,這一系列的問題也就可能會導致農民工隨遷子女誤入歧途或心理發展不良。
[1] 李友梅.上海調查2009[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
[2] 鄧偉志.社會學新視野[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7.
[3] 嚴行元.農民工階層[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7.
[4] 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 孫紅玲.論轉型時期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問題[J].教育科學,2001(1):4-6.
[6] 陳凡.教育公平: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J].青海社會科學,2004:148.
[7] 何家理.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挑戰教育公平[J].唐都學刊,2008(1).
[8] 雷雨佳.流動農民工的教育觀念對子女成長德影響[J].科技咨詢導報,2007(3).
劉婷婷(1991-),女,漢族,山東高密人,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G520.3
A
1672-5832(2016)01-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