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杰 (伊犁師范學院 835000)
音樂學習中的節奏與語言
博雅杰(伊犁師范學院835000)
本文在分析節奏與語言之間的關系基礎上,總結了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節奏唱名法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節奏朗讀活動,使得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語言在節奏學習中運用。同時,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像學習語言一樣學習音樂”的音樂教育觀念。
音樂教學;節奏;語言
著名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認為,最初的、原本的音樂是集音樂、舞蹈、語言、動作為一體的,不是單純的音樂,這點在原始居民和嬰幼兒身上可以得到證實,他所強調的是整體的藝術觀。因此,在音樂教學中,節奏、語言與動作的結合是自然的、有趣的、豐富的。在音樂當中,節奏是時間的組織者,是時值移動的時間表現,很多人認為它是音樂的骨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不存在沒有節奏的音樂,但卻存在不具備音高僅有節奏構成的音樂,這一點就足以說明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性。當然,節奏的概念可以遷徙到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去,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對于音樂教育者和音樂學習者來說,如何培養節奏感是音樂學習的重要方面。本文重點關注語言在節奏學習中的作用。
人對音樂的節奏感是否能在語言中獲得呢?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于如何獲得。人從出生起,有兩件事情是大人們必須要教的,一是學走路,二是學說話。每個兒童從出生下來,都能聽到他們的媽媽和大人們給他說、唱兒歌和童謠。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是如此。多以利用說話為起步的音樂教學,孩子們會感到熟悉和自然,他們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技能的準備,學習過程比較輕松。我們不難發現,語言本身就具有節奏的韻律,在語符、語詞、語音、語法等語言的構成要素中,語音及其相關的語調、語氣,在一定程度上與音樂音響構成有相通之處。語音的物理性質如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和音樂的音響構成如音高、音長、音量、音色,是一致的。因此,在這一點上,通過語言來進行音樂學習和節奏訓練是有益的。
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認為祖國語言教育的方法是人類幼兒教育最優秀的成果。語言有著極為豐富的詞匯,還有著復雜多樣的句法,但無論在什么地方,一個正常的孩子都能流利地,運用自如地表達好那些難以掌握的語言文字。如果兒童有能力掌握像語言難度這么大的東西,那么其他的知識與技能也可以以學習母語時采用的方法來成功的掌握與完成。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幼兒是如何進行語言學習的。一個新生兒,會去傾聽周遭的一切語音,他們開始模仿所聽到的字詞,會發出一些典型的咿咿呀呀的聲音。9個月大的時候,嬰兒的舌頭已經做好了清晰發音所需的準備。當大人們面對孩子一對一地說話時,他們實際上是在建構詞語方面提供了非正式的引導。嬰兒開始模仿生活上的用語,通過使用這些詞語與他人的溝通,孩子們很快就開始即興創造他們自己的短語和句子。接下來,他們學習閱讀、書寫所聽到的和說過得文字和字句。這個包含著聽、說、讀、寫的系統化發展的整個過程。盡管音樂是一個整體的作品,不是語言,孩子們還是可以像學習語言那樣學習音樂。對于將要發展音樂理解力的兒童來說,來自于家庭的有建構或無建構的引導是必需的。
多數時候,節奏的學習會比較單一,老師通常會用簡單念唱的方式來進行節奏的訓練。
如果用“噠噠噠”的念唱方式來進行節奏訓練時,就要依靠孩子們對音符時值長度的理解和掌握來表現節奏。當孩子們對節奏的時值沒有準確的認識時,就需要不斷地模仿、重復來熟悉節奏。如果在這時候,我們將語言與節奏進行結合。如(譜1)
通過這樣的方式念唱節奏,孩子們很快就能在語詞的長短中去把握節奏的長短,之前我們也是說過,語言本身就具有節奏的韻律。將語詞中語音長短與節奏的時值結合在一起時,學習過程會變得自然、有趣和簡單,因此,語言的念唱可以作為節奏訓練的最初環節。
在當代優秀音樂教育體系中,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法和奧爾夫教學法的節奏朗讀活動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方法。
1.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法
柯達伊采用了法國人艾米里—約瑟夫?契夫的節奏名稱體系,經過不斷充實和豐富發展為現在的節奏唱名法,這種方法使節奏時值“符號化”,具有可讀性,將語言中語音的長短與節奏時值的長短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發揮語音本身的發音特點,這對于在開始階段幫助兒童建立節奏感覺是有益處的。在節奏學習的初學階段,通過音節的聲音把握節奏的時值比抽象的概念性解釋更為重要,需要在念說節奏的參與過程中,通過音樂實踐來實現節奏掌握。當然,在教學中還需運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比如配以口讀、拍手及其他動作,使節奏學習更為輕松和愉悅。
四分音符“×”讀作“ta”。八分音符“××”讀作“ti ti”
十六分音符“xxxx”讀作“tiri tiri”
二分音符“× -”讀作“ta—a”
切分節奏“× × ×”讀作“ti-ta-ti”,
附點音符“×?×”讀作“ta-m-ti”,“×?×”讀作“ti-m-ri”
四分休止符“○”讀作“噓”,八分休止符“○”讀作“嘶”。
2.奧爾夫教學法的節奏朗讀活動
所謂朗讀活動(Speech)是奧爾夫教學法中最富有特色的內容。把兒童的語言作為音樂發展的基礎,從語言活動組成、強弱、音高模式和節奏活動到唱歌(旋律)學習來學習概念,對兒童來說是自然的過程。朗讀活動內容包括呼喚、童謠、兒歌、詩歌、格言以及詞、詞組等。兒童在朗讀活動中,依據不同語言內容和朗讀的不同節奏,來提取其中的節奏元素。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節奏朗讀活動有六個方面,即一是從字詞、姓名開始的節奏朗誦教學;二是成語、諺語做節奏短句教學的練習;三是兒歌、童謠的節奏朗誦練習;四是語氣的游戲;五是嗓音的聲響游戲;六是節奏朗誦“小品”。
需要注意的是,節奏朗讀活動在節奏型的選擇上要由簡到難,符合孩子們的認知規律。盡量選擇他們熟悉的語言、兒歌或童謠。因此以母語為基礎的節奏學習時至關重要的。而且朗讀活動的形式應該豐富多樣,不只限于單聲部的訓練,也可以用多聲部進行訓練。
[1]尹愛青.當代優秀音樂教育體系與教學法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美]艾德溫·戈登,余原譯.嬰幼兒音樂學習的秘密[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博雅杰(1982-),女,滿族,伊犁師范學院教師,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